中鋁總算“活過來了”。
“我們結束了連續兩年的巨額虧損。今年,我們將全面實現盈利,不但是上市公司實現全面盈利,整個集團的七個業務板塊也將實現全面盈利,盈利額達兩位數。”熊維平如此概括中鋁2010年的業績。
2010年12月,坐在本報記者面前的熊維平,講述他回歸中鋁擔任總經理一年零十個月的日子時,偶爾會流露出難以抑制的情緒——他試圖讓他人盡量去理解中鋁所經歷的“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曾經是驚險的一幕:2009年僅前兩個月,就虧損了30多億。對于這家央企巨頭來說,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
用熊維平自己的話說,中鋁這艘全球鋁行業的航空母艦、曾經的盈利大戶,居然到了要力保生存的地步,“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魄力”。
如今,中鋁最壞的時光已然過去,但重溫最好的時光,仍然雄關漫道。面對內部多年的沉疴,中鋁的內部管理體制僵硬、結構龐大冗雜,如果不從根本上獲得再生的活力,下一次市場急轉直變之時,“大兵”中鋁也許還有這么幸運嗎?
中鋁的管理層還必須準備打一場更持久的結構調整仗。熊維平說,這兩年中鋁做了兩件大事,一件事是解決生存問題;另一件事,就是在去年7月份啟動了“管根本、管長遠”的深度結構調整。
熊維平告訴本報記者,中鋁未來海外業務要占到總體業務量的50%以上,再造一個“海外中鋁”,并用3-5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一家躋身國際礦業公司前十強的企業。
這是中鋁的新夢想,但若步履不穩、一著不慎,也將為中鋁招來巨大的風險,熊維平準備好了嗎?
巨虧
200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后,中鋁被市場套上了虧損的緊箍咒。
熊維平難以忘記他臨危受命的第一天——2009年2月27日,在辦公室翻看中鋁2009年1月份的業績報表, “虧損18個億啊!”
熊維平還沒來得及重新熟悉中鋁的一切,2月份的業績報表再次遞到他面前,16億元的虧損額,令熊維平意識到,他接掌的昔日“鋁霸王”,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2009年前兩個月一共就虧損了30多億元,我走之前中鋁都是高盈利的企業。”
中鋁內部也是一片驚訝。仿佛昨天的中鋁還能信手拈來地賺個盆滿缽滿,今天一下子就陷入虧損,連過渡都沒有。
此時,更大的風險是,中鋁人還沉浸在“鋁業是周期性行業”的舊思維中,以為虧損會隨著市場好轉而結束。
市場沒有給中鋁情面,虧損才剛剛開始,直至“觸及靈魂”。2009年中鋁以72.5億元的虧損額,成為當年“最虧錢”央企。
2009年,中鋁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鋁業(601600.SH)也虧損46.5億元,創下了其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這樣的業績,已經讓中鋁陷入了為生存而戰的地步了。
回歸市場化
中鋁開始自救,首要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活著”。
熊維平回憶中鋁在金融危機中的困難處境,至今依然“難以想象”。
以中鋁河南分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曾對中鋁業績貢獻很大,但由于設備老化、資源狀況差,扭虧難度遠大于中鋁其他分公司。在此情況下,從2010年3月開始,河南分公司管理層降薪幅度高達50%,中層干部全部停發績效工資,只發每個月800元基本生活費,一線員工也普降工資。
熊維平向本報記者透露,在2009年3月,中鋁總部副處長以上干部就停發績效工資,公司總經理降薪幅度達30%,副總經理降薪幅度達20%-25%。
這些非常措施在中鋁此前從未有過。“提到這件事,我和我們的領導班子,是心里最痛的一件事,這不是好事。辦企業是給員工造福,現在反過來要降薪。但有什么辦法呢?我們企業考核時跟效益掛鉤的。”熊維平說。
生存受到威脅時,企業的本能反應是縮短戰線。中鋁曾在2009年9、10月間,關閉了氧化鋁總產能的38%,關閉了電解鋁總產能的24%。
談到中鋁24萬員工付出的代價,熊維平用“很痛心”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在這場中鋁稱之為“控虧增盈攻堅戰”中,中鋁格外“摳門”。本報記者所了解的一個細節是,中鋁山西分公司組織員工從廢棄礦中揀出20萬噸礦石。
熊維平認為,中鋁實現全面盈利,不是完全由市場帶來的,是中鋁實實在在降低了成本。
熊維平表示,從2008年12月份到今年10月份,中鋁鋁板塊成本下降68億元,在這68億元里,“有我們員工的工資貢獻”。
目前,中鋁已開始增加員工的11、12月份工資。
向央企通病開戰
內部結構調整是中鋁保生存之外的另一場戰斗。
與所有陷入困境的央企一樣,總是從外部尋找原因,比如行業的周期性因素。這幾乎成為本能了。對于巨虧中鋁來說,如何打破這樣的尋找“替罪羊”的舊思維?
一場猛烈的風暴在中鋁內部發酵。最后中鋁的管理層得出的結論是:中鋁公司陷入嚴重虧損,從根本上來說,不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不是鋁行業周期性帶來的,也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帶來的。
中鋁管理層認為,中鋁的根本問題是產品結構、產品競爭力、公司體制機制問題。熊維平坦承,中鋁的確存在不適應市場競爭,特別是不適應市場突發危機的問題。
“如果我們強調是金融危機等客觀原因,我們也許還可以稀里糊涂走大半年,但不是這樣的,整個鋁行業的結構都變了,04年以前,中鋁壟斷全國氧化鋁市場,現在中鋁只有30%(市場份額)。”熊維平表示。
這一說法比中鋁在上市公司財報中表述的市場原因更具有說服力。因為,同樣遭遇市場危機,其他民營鋁企并沒有出現像中鋁這樣大的虧損,有的甚至還盈利。
中鋁主業屬于基礎行業,成本對于產品的競爭力至關重要。此前,中鋁一直宣稱其制造成本最低,但市場的疑問在于,既然有成本優勢,為何在同樣的價格條件下,其他企業有盈利,中鋁卻虧損?
“我們干什么都引進設備,價格非常高,折舊也高,再加上人多、機構多、官多、管理費用高,這些一加上去,完全成本就比別人高了。” 熊維平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樣幾乎成為問題央企的通病。
此后,中鋁開始更多講究完全成本,不僅僅局限在生產環節,其他環節的成本都計算進來。
原來,中鋁是“雙總部”管理結構,即集團公司和中國鋁業股份公司,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生產全部根據預算走,導致企業不關心產品的價格走勢和變化。
此后,中鋁已改為“一總部七板塊”,總部成為管控中心,主管戰略規劃、投融資決策、資源分配、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績效考核,不再具體管企業,“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根據市場變化做決策”。
熊維平認為,通過內部改革,中鋁內部已發生“難以想象的變化”。
擴張新沖動
如果說,中鋁的保生存和內部結構調整之戰,是以“存量資產”為基礎,那么,中鋁要實現“躋身國際礦業公司前十強”的目標,則需要“資源增量”。
今年,中鋁向國資委申報主業時,申請將煤炭和鐵礦石作為中鋁的新主業。國資委的審批結果“出乎中鋁意料”——除了石油、天然氣,所有固態金屬資源中鋁都可以涉及。
熊維平說,中鋁肯定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增量項目主要是銅、煤炭、稀土、鐵礦石等資源。
煤炭資源是中鋁首先需要的。由于鋁業是耗煤大戶,中鋁每年約需2000萬噸煤,煤炭也是鋁業的主要原料成本。
目前,中鋁已參與了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并且與內蒙、青海等省區簽署了煤炭資源合作。
熊維平說,中鋁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兩大煤炭基地。
鐵礦石方面,由于與力拓合作開發幾內亞西芒杜鐵礦,中鋁將獲得約20億噸權益礦。但熊維平坦承,幾內亞項目基礎設施還很欠缺,對中鋁和力拓挑戰都很大。
此外,熊維平還向本報記者透露,中鋁還在與國內一處鐵礦談合作,中鋁有望獲得該鐵礦的探礦權。
中鋁也計劃在稀土資源上有所斬獲。據本報記者了解,中鋁目前正在江西、廣西、廣東等地尋找稀土資源。不過,中鋁重視的是稀土新材料,而不是分離技術,這一戰略有別于兄弟央企五礦集團。
熊維平對記者表示,在獲取資源方面,中鋁明年還會有突破。
中鋁還將繼續海外找礦。熊維平介紹,中鋁海外找礦的具體戰略是,在資源豐富的國家開發鋁土礦、銅礦、鐵礦等資源,發展冶煉業,在能源豐富的國家發展電解鋁,在消費集中的國家發展金屬加工業,并通過海外建設工程總承包,把企業辦到海外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