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乳業巨頭卷入惡性營銷門 > 正文
當一個商業社會中的競爭者對惡性競爭手段沒有“恥感”的時候,惡性競爭就開始了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張皓雯、宋媛發自北京 “蒙牛和伊利的‘口水仗’已經被相關部門緊急叫停,如果再有公開的聲音出來,應該就是伊利向消費者道歉。”10月26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截止記者發稿時,伊利尚未有向消費者道歉的聲明,不過公開媒體上的確已經鮮見兩家公司的相關人士的聲音,互相“揭底”的行為也已停止,這場被輿論稱為“無底線惡斗”的爭端,以幾乎是兩敗俱傷之態,突然之間偃旗息鼓了。
不堪的“731計劃”
蒙牛與伊利這場惡斗的源頭要追溯到7月份。7月16日,某報刊登了一篇所謂“深海魚油造假嚴重”的新聞,隨即網上相繼出現大量宣傳“深海魚油不如地溝油”的攻擊性文章。
之后,網絡攻擊深海魚油的行動有組織地向深層次發展,攻擊添加深海魚油的產品不能食用,最后矛頭直指伊利公司生產的“QQ星兒童奶”。當時,多個網站的育兒專題網絡論壇中都出現了下面的網帖:
“溫柔版”——一位“母親”發問:“寶寶剛斷奶粉,聽說伊利QQ星是給兒童喝的牛奶,可以喝嗎?”回帖以熱心者的口吻稱:“樓主還不知道嗎?伊利QQ星里加了魚油,會導致孩子性早熟,還是別給孩子喝了,你可以選擇其它的兒童奶呀!”
“暴力版”——一個“父親”憤怒地發帖:“伊利QQ星加深海魚油,害的我兒早熟。可憐我那才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一直是伊利QQ星的忠實擁躉,小小年紀都有胡須了,脖子都隱約有喉結了。”
這些所謂的“父親”“母親”,其實是一家網絡推手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而雇傭其發帖的,正是蒙牛的公關公司——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網帖的內容也來自于博思智奇的公關策劃案,代號“731計劃”,全稱為《DHA借勢口碑傳播》。
這份已經被媒體公布出來的策劃案稱,行動主要是借“幾篇曝光中國魚油市場亂像的文章,引發公眾關注魚油質量問題、強化藻油DHA優于魚油DHA的認知”,最終“將矛頭逐漸指向競爭對手”,煽動消費者抵制加入了深海魚油DHA的伊利“QQ星兒童奶”產品”。
圣元乳業也被卷入其中,陷入“早熟門”。
當時,伊利覺得事出蹊蹺,遂向警方報案。呼和浩特市警方隨即立案偵查,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縝密偵查發現,這起看似商戰的事件,確系“一網絡公關公司受人雇用,有組織、有預謀、有目的、有計劃,以牟利為目的實施的”損害企業商業信譽案。
警方介紹,整個事件的操作鏈由“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郝歷平、趙寧、馬野等)——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公司(張明等)、博主(網絡寫手)——李友平(戴斯普瑞公司合伙人)”這樣串聯而成。
這起案件目前已告破,安勇、郝歷平、趙寧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已于10月16日被內蒙古檢方正式批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馬野也被警方刑拘,張明、李友平等人在逃。
蒙牛“舊事”重提
如果不是另外的網帖,這起案件也許會像很多商業案件一樣,最終成為陳年舊事。
10月19日晚間,有關“蒙牛是‘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幕后黑手”的說法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上迅速流傳。與此同時,另一篇題為“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的論壇帖子也被四處轉發。
消息迅速發酵,網友強烈要求公布事實真相。20日,媒體與呼和浩特警方核實,將此事來龍去脈曝光。
當天,蒙牛發布《蒙牛集團關于“安勇事件”及誹謗與被誹謗的聲明》,公開向伊利和消費者致歉,但稱警方已證實,“此案系蒙牛員工的個人行為,與蒙牛集團無關,也無更深層次背景”。
不過,事件并非到此完結。10月20日深夜,很多記者收到了蒙牛發來的“補充說明”,稱“(網帖事件)讓我們不得不公開我們從未提及的舊事。”
“舊事”就是蒙牛集團曾多次遭遇誹謗與中傷,“其手段極其惡劣”。后經公安機關查實,2003到2004年間,伊利集團曾委托其合作公司北京未晚品牌(國際)傳播機構,對蒙牛公司進行新聞攻擊。
誰道德?誰不道德?誰沒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蒙牛和伊利的互相揭底,曝出了雙方都曾經是“無底線惡斗”的始作俑者。
“一方面是企業的營銷手法開始走彎路,另一方面就是乳業企業之間的惡意打壓之風愈演愈烈。”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雪榮認為,這兩個原因造成了伊利和蒙牛之間的惡斗。
而更多的人擔心,兩家企業的惡斗帶來的后果,不僅僅是兩敗俱傷那么簡單。愛必富國際品牌管理集團總裁黃琦給記者分析,由于中國乳業的行業內斗,“性早熟”這樣的字眼已經和乳品畫等號,而不是和某一個品牌畫等號。這樣的惡性競爭只能讓國外乳業品牌趁虛而入,國產乳業產品面臨下崗,危及整個產業。
“兩個企業互相揭底,恐怕會有越來越多不為人知的情況被曝出來,并且會涉及到更多的企業,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從而影響到行業的信用度。”乳業專家王丁棉不無擔心地說。他預計,事情如果繼續惡化下去,政府部門將有可能會介入。
那位知情人士透露,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制止了蒙牛和伊利的互相攻擊。
“蒙牛的大部分管理層都在伊利工作過,兩家企業淵源頗深,如今,真有點‘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他說。
“窩里斗”有歷史
實際上,中國企業無底線地“窩里斗”而毀掉一個行業或者產業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由于各企業在出口時競相壓價,原本賣到700美元的摩托車后來賣到280美元,有的企業甚至降到170美元一輛,比發動機的價格還低。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曾形象地比喻:“百般產品無俏貨,中國摩托用秤稱。”
作為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沒有稀土的定價權,很大程度上也因為行業魚龍混雜,競相壓價,導致稀土賣出了“白菜價”。
惡性競爭,使得許多企業管理者用“獨在異鄉為異客,最怕他鄉遇故知”來形容在海外遭遇中國對手的心態。
而一些知名企業雇傭寫手,炮制對手的負面文章在網絡上傳播的事件更是比比皆是。一位曾經作為寫手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家電、IT等很多行業的企業都做過這樣惡意攻擊對手的事情,而且這種攻擊越來越隱蔽。
“目前這種只滿足于價格戰、肉搏戰的策略,其實毒害很大。”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說,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商業世界更應該是一種共贏的文化,也就是多贏。大家齊心協力把蛋糕做大做好,都會有飯吃。與此相反,如果采取“商戰”的策略,置對手于死地,一般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有時把整個行業也給毀了。
中國品牌營銷策劃專家范仲濤告訴記者,在國外,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肯德基與麥當勞這樣競爭多年的巨頭,就沒有像蒙牛伊利一樣頻繁出現相互詆毀的事件,反而都是盡力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這樣的事情只會讓消費者看低自己”。
“概念”與“謊言”
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李樂撰文指出,蒙牛事件中,一個“受害者”變成“惡意攻擊者”,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偶然。
“這表明我們企業所處的‘生態’面臨著挑戰,那就是某些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開始走向‘概念化’或者說‘謊言化競爭’。”李樂分析,這次出事的乳業,正是最大的概念或者說是“謊言”的制造基地之一,“像‘微量元素奶、高鈣奶、鐵鋅奶、兒童益智奶’到底有多少科學根據?”
“當一個行業的領導者與跟隨者都在靠‘玩概念’獲得競爭優勢,那么,從“概念”的造假演變成為競爭對手之間的惡意攻擊,這之間的距離有多遠?當一個商業社會中的競爭者對惡性競爭手段沒有‘恥感’的時候,惡性競爭就開始了。對消費者的‘謊言’必然走向企業之間相互競爭的‘犯罪營銷’。”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王振中介紹,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但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很多企業采取的競爭手段就游走在法律的邊緣,既難以取證,又難以界定。以至于企業作惡的成本非常低。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在中國市場化進化的過程中,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健全的市場倫理和價值觀并沒有形成。”王振中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