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投在2009年為上一年的自己“雪恥”成功,但它離成熟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中國企業家》雜志】9月29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將迎來掛牌三周年的日子。作為中國首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投之誕生既可說是躬逢盛世,也可說是生不逢時。眾所周知,這三年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機發軔、發展且掙扎的三年。
根據7月底中投發布的20 09年年報,中投似乎已走出2008年的被動局面,可以緩口氣了;诖耍型豆径麻L兼首席執行官樓繼偉在年報致辭中表示,“2009年,中投公司加快了在全球范圍內的資產配置,在有效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同時,為股東贏得了滿意的回報!
但是,據接近中投的人士說,中投成立三年,壓力最大的時期不是前年,也不是去年,而是今年。他說,在應對2008、2009年金融危機方面,中投自認為“還是取得了說得過去的成績”,但是市場經歷了兩年的單邊下跌和單邊上揚后,2010年的市場沒有了明確的方向。過去兩年,中投的確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面對今年的市場,過去的經驗沒法簡單套用,這位人士透露:“中投今年心里更沒底了。”
“換句話說,中投成長了,但怎么能讓今天比昨天更進步、更加成熟一點,這是中投成長的煩惱。”
除了市場變幻不定,中投還面臨另一些壓力,這些非商業的壓力伴隨中投的出身與生俱來。比如西方國家用有色眼鏡看待中投一舉一動,而境內輿論幾乎拿著計算器天天跟著市場漲跌計算中投得失。在類似壓力下,該接近中投高層的人士無奈地說,與其它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相比,中投的投資行為不得不相對激進和短線。
三年路線圖
從中投2008年年報可以看出,中投在2008年走的明顯是保守路線。
2008年底中投總共投出去135億美金,占總資金的12%左右,剩余960億的現金在手。而投出去的135億里面,有80-90億左右還是2007年所投。算下來2008財年中投虧損2.1%。
接近中投的人士認為這并不算多大的損失!-2.1%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來自投資摩根士丹利和黑石按照市價計提的虧損,浮虧60多億,但同時中投有40多億的現金收入,真金白銀!
但國人大多忽略了這樣的事實:摩根士丹利每年按照9%的比例支付給中投利息,投資額56億美元,因此中投每年要從摩根士丹利手中收息5.04億美元。黑石和其它的債券、現金管理等都有利息。
“60多億的浮虧,抵消以后浮虧20多億,這和1100億美金的境外投資總盤子相比,虧損百分之二點多。如果按落袋為安、浮虧不計的話,大危機的情況下有40多億的現金收入,這成績說得過去了。”
中投在2 0 0 8年的保守,除了危機時期“現金為王”,還跟它的階段有關。該人士介紹:超大規模的資產管理機構,大量投資前必須花很多時間進行能力建設,尋找相應的專業人員。公司是一個系統,前、中、后臺,投資經理,風險管理,法律和法規,結算、核算、IT,缺一不可。2008年中投還在初創組建過程中,基本策略只能以外包為主,首要工作是挑選合格的外部機構投資管理人。為此中投進行了全球公開招聘,有20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投標。
樓繼偉去年曾經在一個論壇上的發言說:“中投成立之后根據自身特點,制訂了以金融產品組合投資為主、少量進行直接投資的投資策略。這種投資策略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中投公司境外投資資金約為1100億美元,規模較大,國外市場金融產品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強,通過金融產品投資資金配置效率最高。”
2009年初股指繼續下跌,一直到一季度末開始反彈,據說,當時中投內部還心有疑慮,不敢進,畢竟是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機。到了4-5月份,盡管實體經濟還沒開始恢復,但各國政府的刺激政策持續加大力度,樓繼偉和中投高層達成共識:看來是跌不下來了,投得要快、要快!
但中投其時的問題在于:想快快不上去。很簡單:投資能力有限。
比如,包括結算系統、數據庫的建設都還沒有完全完成。再比如,“以委托對沖基金為例,中投現在委托了30多家對沖基金。但當初委托時,你要在幾千上萬家對沖基金中選出一個大概的范圍,進行自己的組合。對候選基金要一家一家去做盡職調查,考察其風險控制和可靠性,進行艱苦的談判。所以盡管你在市場上是有機會的,但有時一直到機會消失了都還沒(跟基金)談判成。這不是像大家想的‘有錢難道還投不出去’那么簡單!薄罢f個最簡單的問題,中投當時團隊還沒有建立完善,盡職調查派誰去。繜o人可派。所以很多事情需要一個過程!
2009年年初中投向董事會作計劃匯報,原計劃投60%(這60%包括之前所有的投資),留40%現金。如果市場好的話,則加大投資;如果市場差,可以是40%的投資60%的現金。實際上,要投出60%的資金比較費勁。
直到2009年的10-11月,中投的基本投資能力方才建立起來。“這時一個月出100億元沒問題,嘩、嘩、嘩就出去了。”到2009年年底的時候,中投完成70%以上的預計投資。
樓繼偉曾公開表示,“最大的挑戰是我從政府走到公司,對國內市場沒有經驗,何談國際市場的經驗,我原來在財政部,離市場遠得很,現在一下跑前沿,確實有點發蒙!
成長的煩惱
經過“發蒙”、有錢無能力投的階段,走到現在,也很難說中投建立起了自己成熟、穩定的投資戰略思路。
中投前兩年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建立起來的資產配置,在新的市場條件下能夠保證持續盈利嗎?還是要做什么調整,做什么樣的再平衡?據說中投內部現尚無定論。
宏觀的背景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造成的幾個后遺癥和副產品,今年的市場和其它時期的非單邊市場有很大的差別。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力度很大的財政刺激政策,使得他們的主權債務的問題更加突出,可能后續的持續刺激力度要減縮;非常規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大量的流動性向新興市場流動,造成新興市場產生泡沫,這使得新興市場也開始要調整。這些在過去都沒有先例。全球經濟面臨著很多結構性問題,還有全球之間交互影響加大,導致目前的市場前所未有的波動性增加,波幅加大。
此前,2009年10月時,樓繼偉公開的表態是,大宗商品是中投公司投資的重點,同時把房地產作為通脹對沖的產品來看待。據說,目前中投的資產配置的大框架目前沒有大改,只是做了一些戰術性的調整。
就資產配置地域而言,“中投在某個時候高配歐洲低配美國,后來今年年初的時候平配歐洲和美國;曾經高配了新興市場,但有段時間新興市場跌得很厲害,后來平配新興市場!币晃挥^察中投投資策略變化的人士說。
接近中投的人士說,過去中投資金沒有出去,相當于是一張白紙,現在已經配置出去了,大量的資金在市場里面。在這樣情況下,今年收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的好壞,但目前又很難判斷市場究竟如何發展。中投原來比較樂觀,現在看來要調低年初定的預期收益率。”
“今天的市場對中投來說是一個新的考驗!
中投沒有巴菲特。對于中投來說,投資風格與思路的確定,是團隊在實踐中去摸索、形成的過程,其間內部不乏爭論、激辯。舉一個小例子,據一位熟悉中投的人士說,要不要通過投資去對沖“肥尾風險”(編者注:肥尾風險指的是極端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市場行情超越均值兩個標準差以上的波幅) ,中投投資決策委員會就爭論得相當厲害,有人說要做有人說不做,最后的結論是:繼續研究。
被迫激進、短線
成立三年以來,中投除了經歷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考驗之外,還生存在內外雙重壓力下。
過去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基本上一來所在國是市場經濟國家,二來都是小國。中國又是大國,又被認為不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所以在世界上,特別是被那些發達國家,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有國際經濟金融話語權的國家抱以警惕眼光。
在國內,中投則要和無處不在的短期得失觀念相抗衡。
2007年尚在籌備中的中投以每股29.61美元的價格購入大名鼎鼎的黑石集團1.01億股,投資30億美元,隨后黑石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同年12月,中投再以56億美元購買摩根士丹利可轉換股,轉股價格為每股48.07美元。隨后因金融危機爆發且愈演愈烈,摩根士丹利股票一度跌至6.71美元,黑石集團股價最低時跌至5美元以下。中投在國內招來一片口誅筆伐。
另外2008年9月,中投以54億美元買入美國的一支貨幣基金,后該基金由于跌破凈值遭大規模贖回并最終清盤。質疑者嘲笑說,買貨幣基金遭清盤,聞所未聞。
接近中投的人士說,很難簡單判定中投投資大摩是錯誤的。對摩根士丹利的投資,后經過再投資12億美元攤薄成本,中投的成本下降至每股32美元,而2009年10月摩根士丹利股價最高曾到達35美元/股;即便目前看最令人擔憂的黑石集團,也一直在不斷分紅。
關于那支貨幣基金,這位人士詳細解釋說,當時中投手中握有大量現金,因此對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美國貨幣基金市場進行了大量分散投資,總金額達500多億美金。其中一支貨幣基金RESERVE FUND中投投資了54億美金。這支基金成立于70年代,很可能是美國最古老的貨幣市場基金,許多大牌機構對其都有投資。
但由于該基金持有一些雷曼債券,占自身總資產額1.2%。當雷曼倒閉時,該基金凈值每份額跌至1美元以下,2008年9月16日下午4點,該基金宣布面值為0. 99美元。隨后在市場恐慌氣氛下,該基金出現贖回潮。
2008年9月14日-16日正值中國中秋假期,中投及時發現問題,在9月16日上午8點向該基金提出贖回;鸸芾砣顺兄Z按面值贖回。贖回潮發生后,美國證監會凍結了該基金?只徘榫w一下蔓延至整個貨幣基金市場,9月19日一夜之間美國有1400億資金從貨幣基金市場出逃。為了救市,美國政府拿出500億美金對貨幣基金市場進行擔保。中投的投資毫發無損。
這些對中投是一個學習的痛苦的過程,探索更好地理解市場,更好地建立投資理念。但輿論不見得買賬。
接近中投的這位人士呼吁:“中投期望公眾和領導越來越關注長期業績而不是每一年的業績。”他向記者強調“年化收益率”的概念:“年化收益率就是說,今年可能是5%,也可能是50%,但十年平均下來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當年業績有很大的市場因素,有很多浮盈浮虧,越長線越能夠衡量這個機構的投資能力!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政府高層對中投并沒有清晰的預期,但有一個底線:收益起碼要超過外匯儲備的收益率。這也是中投自身的底線,“要是超不過儲備收益的話,干嘛分出來呢?就擱儲備里頭買國債好了!辈贿^吊詭的是,中投高層恐怕并不明確外儲的收益率是多少,這是國家絕密,所以中投實際上在和“看不見的對手”競爭。
中投自身還有另一個底線,為了成立中投,財政部發了1.55萬億人民幣的國債,購買了相當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注入中投。這1.55萬億人民幣國債的資金成本在4.5%左右,每年利息就高達人民幣683億,所以中投董事長樓繼偉曾言,“每天一睜開眼,我要賺到3億人民幣來還債”。
接近中投的這位人士稱,中投目前比大多數主權基金更激進,配置高風險資產的比例更大。這不光是由于輿論的壓力,也由于體制設置上的壓力。
“中投期望做長線投資,一般慣于在價值洼地的時候出手。但是投資之后很有可能會再跌一些。麻煩在于,負責人可能在看到價值回升、見到‘陽光’之前就已經‘殉職’了,高層領導把你免職了。然后新來的人一定會先把它給賣了,說這不是我的事,是前任的事,那么虧損就實現了。這就變得非常麻煩:中投既希望有長期收入,又要自保,這不是很難受的事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