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 記者 孫秀紅 金鄉報道
暴漲40倍、比炒房炒煤誘惑更大的大蒜,在金鄉5月的田野里再次成為資本追逐激情和暴利的寄托。
田間還是一片綠油油,鮮蒜得過十多天才能上市,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蒜經銷商把轎車開到地頭后才發現,還是來晚了。
“從去年冬天開始,就有客商來‘包地’了,一畝大蒜從2500元開始,一路漲到3000多元、4000多元,最高的到了4200元,現在有十分之一的蒜地都包出去了。”10日,曾叫板央視的“最牛書記”周雪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大蒜還沒刨出,價格已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做了多年大蒜生意的本地人邵先生得到的消息是,“聽說有個南方客商攜二三億資金過來了。”去年,就是在游資的爆炒之下,每斤大蒜從收購價不到一元炒至市場上的10元多。
倒騰大蒜的都發了財
在金鄉,處處流傳著一夜暴富的神話。不同的版本,演繹的卻是相同的內容,去年“瘋狂的大蒜”成就了無數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從去年新蒜上市到上個月,蒜價一直處于上漲狀態。即使是去年年底媒體對蒜價瘋漲的質疑,也未能拉住這頭狂奔的野牛。
金鄉大蒜現貨交易市場經理楊桂華告訴導報記者,沒有前兩年的大跌,也就無去年到今年的大漲。久歷殺場的金鄉人已經習慣了市場的波動。
“可以說,在過去的一個蒜季,只要買到蒜,就賺錢。倒騰大蒜的人都發了財。”11日,在金鄉大蒜現貨交易市場,交易商老邵這樣告訴導報記者。
此前兩年,他做大蒜生意歷經了巨大虧損,去年到今年大蒜生意的火爆,讓他有了一掃晦氣、揚眉吐氣的感覺。
老邵介紹說,在2008年到2009年的蒜季,最低出庫的價格到了每斤0.04元,雖然未見自殺者,但血本無歸的很多。
去年5月下旬新蒜收獲時的收購價格每斤0.9元左右,后來逐步上揚,最高時超過2元,但平均下來收購價格在每斤1.5元左右。
而在交易市場上,價格的漲幅令人瞠目結合。收購商從農民手中收蒜之后,如果不立即出手而是找冷庫儲存下來,將會獲得兩倍左右的利潤。
收購商從農民手中收蒜之后,經過分選、包裝等程序進入冷庫,此時的成本最高是每斤2元,而在其后大蒜價格持續保持在4元以上,最高時超過了6元。
巨大的價差在去年成就了金鄉縣一大批富翁。金鄉縣城郊一位村支部書記如是向導報記者描述:“近來金鄉買車的人很多,一天有40輛左右的私家車開到金鄉。4S店對金鄉的買主也高看一眼,因為他們都是一次性付現款。”
在金鄉,有通過收蒜獲利過億元的“傳說”。老邵告訴導報記者,有一位廣東吳姓老板,在去年收購了8000萬元的蒜,收購價最高在每斤1.5元左右,而他在金鄉租有冷庫進行儲存。雖然不知道他出手大蒜的價格如何,但如果按照每斤4元價格出手,獲利也在億元以上。
游資影子
按照老邵提供的信息,導報記者在金鄉縣卜集鎮找到了這位吳姓老板收購大蒜的地點。卜集鎮的大蒜因質量好,價格一直是金鄉大蒜的“風向標”。
“是有這么一位廣東老板,財大氣粗。他曾給我們說,即使卜集鎮的土地全部種蒜,他也有能力買下來。”11日,一位曾經幫助吳姓老板收蒜的當地農民告訴導報記者。
卜集鎮大約有8萬多畝耕地,如果按照每畝2000元的價格,全部買下來需要近2億元。這位當地人不愿意透露吳姓老板的聯系方式,只是指著一個今年新搭建的大棚說,聽說他今年還要來收蒜,大棚就是專門為他收蒜搭建的,因為去年他收購的大蒜只能露天堆積。
對于是否有游資進入市場,金鄉人說法不一。
據了解,在去年爆出游資進入金鄉炒蒜的新聞之后,該縣金融部門對現金流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沒有發現資金大舉流入的狀況。
但在一些初級收購商看來,去年到今年的這個蒜季,之所以大蒜價格猛漲,除了供求關系之外,一些“大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徐先生是卜集鎮當地一個較大的大蒜初級收購商,他告訴導報記者,在這個蒜季,是有很多大戶參與到了大蒜收購之中,他們既有來自東北的,也有來自南方的。老邵則告訴導報記者,他了解到,有位浙江老板去年帶了2億元到金鄉做大蒜生意,“賺飛了。”
楊桂華告訴導報記者,現在誰都知道大蒜是一個賺錢的生意,不排除會有樓市、股市、煤市資金進來的可能,將來大蒜價格的走勢不好預計。
農民、經銷商對賭
去年5月前后,金鄉有著近40萬噸的陳蒜,而在今年這個時候,陳蒜數量只有4萬噸左右。在市場刺激下,今年金鄉大蒜種植面積增加了15%左右,達56萬畝,但考慮到陳蒜減少及減產因素,今年新蒜與去年的總量應該大致持平。
在這種“供求形勢”下,今年的大蒜價格還將在高位運行。當地分析人士告訴導報記者,按照目前每畝4200元的“包地”價格,大蒜尚未從地里刨出,每斤的價格就已達2.1元。加上分選、包裝、運輸、存儲等費用,每斤得2.8元經銷商才不賠本。而這個價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還多。
盡管如此,無論經銷商還是蒜農,依然期望能繼續去年的暴富傳奇。“去年賺錢的是蒜商,今年是農民。”徐先生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包地”價格,每畝大蒜,除去種子、澆灌、人工等費用,農民純收入能達到2000元,遠比種植小麥等農作物有賺頭,但不斷走高的“包地”價格,讓不少農民已經反悔,有的干脆不再“包地”,靜觀市場之變,等待更高的價格。
走到地頭準備“包地”的經銷商,也在較高的價位下猶豫不決———按照去年的邏輯和時下蒜價的“高燒不退”,大蒜依然是難得的炒作題材。
徐先生告訴導報記者,去年鮮蒜上市時,每斤從八九毛錢起步,慢慢漲到1元,漲到1.4元后持續了一段時間,到當年6月份,干蒜價格升到1.7元/斤,至當年8月干蒜價格漲到2元/斤時,農民和小經銷商手里都已經沒貨了。至于后來,大蒜價格在金鄉暴炒到6元/斤時,整個漲價過程已經與農民和市場變量無關,都是中間商炒作的結果,錢都轉到經銷商手里了。
這個嬗變過程,在金鄉并非秘密。如此推理之下,今年的蒜價會飛漲到什么程度?中間商攜資本之力涌來是推高蒜價還是將斷送血本?現在沒有人能說清楚,但在新蒜季還未正式開始之時,已經居高不下的蒜價和蒜農、經銷商的“對峙”,讓很多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