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去年年底,借“甲流”被炒高的“瘋狂的大蒜”,最近上演“續集”。
在“高價大蒜”等因素影響下,全國農產品、特別是蔬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態勢,引起社會關注。近日,山東魚臺縣一名經營大蒜生意近20年的蒜商秦斌(化名),向記者透露了社會資本如何炒高大蒜價格的細節。
減產預期助推“炒作”
18元/公斤!近日,記者在濟南易初蓮花超市等零售市場發現,大蒜又創造了不可思議的高價。“我經營大蒜20年,去年年底以來蒜價漲得這么快,出乎所有蒜農的意料。”秦斌說。
去年年底,在全國主要大蒜產地山東,零售蒜價同比上漲40多倍,每公斤達到9元左右。在北京等地,一些超市的蒜價甚至每公斤高達20多元,“瘋狂的大蒜”一時成為社會焦點。短短數月后,山東蒜價今年4月再創新高。金鄉、魚臺等魯南幾個縣是最大的大蒜主產基地。今年3月份,當地陳蒜批發價每公斤為8元,到4月底已升至12.2元。
“大蒜被炒作的基礎仍然是供求關系。近年來大蒜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降低,引起了資本炒家的關注。”秦斌說,蒜價高漲既有種蒜面積縮小的影響,又跟業界對今年大蒜的減產預期有關。前兩年需求低迷,收購價每公斤常年在1元左右,低的年份蒜農只能賣0.6元/公斤。
種植環節悄現“炒家”
“民間資本的炒作,首先是在種植環節重金圈地,盡可能控制蒜源。”秦斌說,今年以來,在魯南蒜區,經銷環節的民間資本早早擠入種植環節,提前控制蒜源。
一些經銷商根據苗情與蒜農商談承包價格,提前出資“圈占”了部分蒜地。經銷商預付給蒜農部分承包金,抽取蒜薹后再付一部分,收蒜后付余下的承包款。在秦斌老家,方圓三四公里的蒜地10%左右已被經銷商“承包”,目前“包地”價格已從今年元旦的每畝3000元漲到4000元,秦斌先后共包了97畝蒜地。
“經銷環節的蒜商分多個等級,現在跟我訂貨的多是一級收購商,這些中間商收到大蒜后會層層加價倒手。”秦斌說,去年坊間流傳大蒜能殺菌防“甲流”,大蒜一度被炒到天價仍供不應求,“大經銷商會不斷制造炒作題材,誰知道下一個概念會是什么?”
■ 分析
農產品炒作監管是空白
近期,除了蒜價大漲,鮮菜、綠豆等農產品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漲,引發公眾關注。
民間資本為何熱衷“炒蒜”?秦斌說:“大蒜好炒,錢好賺。”一是全國大蒜產地集中,收購方便;二是全國大蒜總量少、市場發育不成熟。投資者掌握部分資源后再通過串通、聯合就能操控大蒜市場;三是大蒜易保存,投資者能從容根據市場行情靈活經營。
當前,政府部門監管明顯滯后,對農產品炒作行為的監管幾乎是空白,急需探索和出臺新的調控和監管制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隨物價適度上漲,能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必須改善農產品價格監管調控機制,遏制農產品炒作行為。
秦斌表示,各級政府應完善農產品收儲體系,打破價格“暴漲暴跌”怪圈。“價格部門應針對農產品炒作探索制訂新辦法,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打擊投機行為。”據新華社
■ 炒作手法
借機制造并不斷強化漲價的市場預期。如利用北方部分地區的“倒春寒”、西南大旱等概念大肆炒作。事實上,這類情況過去時常發生,影響范圍往往有限。但一經被當作“概念”炒作,漲價效應就會被放大。
“買空賣空”。大老板即使還沒有可靠的蒜源,仍可以一方面組織貨源,另一方面發布供貨信息,并以較高價格與下一級經銷商談判。因此新蒜雖未上市,價格已經抬得很高,“瘋狂的大蒜”由此出爐。
將庫存大蒜層層轉包或囤積居奇。目前魚臺、金鄉等地冷庫很搶手。一些人新開了冷庫,按每噸300元的價格為客商代儲大蒜。大蒜在冷庫中存儲兩年不成問題,期間庫存大蒜可以囤積居奇,也可以不停易主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