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2010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 > 正文
在鐵礦石定價方面,鐵礦石從長協定價到現貨定價的轉變已成定局,中國應如何應對?
李新創
作者為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鋼鐵行業專家。
隨著中國鋼鐵企業各自分散與鐵礦石供應商簽訂各自的鐵礦石進口合同,2010年我國鐵礦石談判幾乎又一次帶著痛苦的無奈結束。
2010年,也將是長達幾十年鐵礦石長協價格機制的結束——進口鐵礦石的定價也許將從一年期走向季度定價,再走向現貨價。
鐵礦石,是中國鋼鐵行業最為關注的事情——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3億噸,占鐵礦石全球貿易量的70%。然而在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卻屢屢受挫——鐵礦石進口價格連續6年增長,鋼鐵企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要求各鋼鐵企業接受高達100%的價格漲幅,并按季度進行定價。
這一漲幅讓全世界的鋼鐵企業,特別是中國鋼鐵企業幾乎難以承受。
面對這種難堪的局面,中國應認真冷靜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目前全球鐵礦石的局面并非一天形成,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鋼鐵工業快速發展,而鐵礦石的開發相對不足,使得全球鐵礦石供求矛盾加劇,特別是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70%。這種高度壟斷的局面,使得過度分散的全球鋼鐵行業始終處于不利局面。
而中國的鋼鐵行業,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鐵礦石進口代理制以及衍生出的價格雙軌制的特點,導致了中國鐵礦石秩序的混亂。
參與談判的大型鋼鐵企業,低價大量進口鐵礦石,之后再高價轉售給中小鋼企。中小鋼企要么從大鋼企和貿易商手中高價購進鐵礦石,要么與國際礦業企業“私下往來”。在“力拓案”中,這一“潛規則”被暴露出來。(參見《財經國家周刊》2010年第九期《鐵礦石囤積競備》)
“力拓案”判決書顯示,向力拓員工行賄的中國企業達到20家。行賄的企業主要有民營鋼鐵企業日照鋼鐵、榮程鋼鐵等貿易企業,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從力拓的手中,拿到低價的鐵礦石合同。
從中可以看出,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越來越多,而且扭曲的進口機制,使得鋼鐵廠與貿易商、大型鋼鐵企業與中小鋼鐵企業之間矛盾加大,出現目前毫無合力的混亂局面,進一步加劇了進口鐵礦石的供求矛盾。
中國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這一進程還有很長的道路,這就決定我們對鋼鐵數量有較大的剛性需求。解決目前鐵礦石供需的矛盾,從長遠看,根本的出路還是要加快鐵礦石供應,并逐步打破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高度壟斷局面。
相對于我國人口眾多來講,我國資源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就鐵礦石來講,每年大量進口鐵礦石將是我們長期面對的局面,特別是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對進口鐵礦的依存度已高達60%以上,解決不好進口鐵礦石的供應問題,將進一步影響我國鋼鐵工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加快實施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力爭能盡快解決好這個“瘋狂石頭”的難題。
首先,加快境外鐵礦石長期穩定基地的建設,同時注重基礎設施和海運能力的配套建設。按照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方針,發揮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優勢,協同有序地加快境外資源的開發,盡快打破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壟斷局面。這是解決進口鐵礦石的根本出路。
其次,加快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和淘汰落后能力。這早已是中國鋼鐵行業的既定政策。工信部自去年就開始起草國內鋼企聯合重組的指導意見,但各種利益間的平衡難度極大,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方案。
如今,在鐵礦石成本高企的壓力下,國內鋼廠的利潤率已經大大下滑,這也許是推動國內鋼企聯合重組的最佳時機。中國應借這一機會,整頓國內鐵礦石進口無序競爭的局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快形成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合力,爭取我們對外談判更多的權益,避免盲目發展和無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