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企業能像中石化(600028. s h)這樣,不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會招來一片謾罵聲。當然,前提是很少有企業能像中石化這樣坐享壟斷福利。
2009 年,中石化營業收入高達1.46 萬億元,這已經是其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百強企業之首,理所當然的成為“共和國最能干的長子”。但就是這樣一只“績優股”,在真正的證券市場上卻表現平平,始終無法達到與其身價相匹配的高度。
隨之而來的,是各方對其不斷的質疑,中石化往往擺出一副“清者自清”的神情,不著重心的解釋乏力又乏味,讓人感覺更像是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氣。
2009 年,無論面對怎樣的質疑,或者炮轟,中石化也無所畏懼,只要體制一天不變,恐怕原子彈也難以撼其根基。
第一輪質疑:
逆市漲價為哪般
2009 年2 月初, 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仍然處于歷史最低點的情況下,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決定將下轄59 個加油站的93 號汽油零售價從每升4.66 元調高到每升4.95 元。
中石化公然逆市漲價的行為一經公布,立馬招來各界人士的口誅筆伐,縱觀相關媒體的報道及網民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態度。
有消費者形容我國成品油市場“當國際油價升高時,自己一邊叫喊要補貼,一邊又要跟風漲價,而國際油價降低時,我們的油價依然堅挺,甚至是逆勢漲價。”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國的油價比我國的人民幣匯率提前步入了富裕階段。
還有消費者指出,中國在成品油市場里面,沒有引進外國的合資企業進來,包括美孚,殼牌,可以說就中石油,中石化兩家獨大。不是在分享而是在獨享的情況下,應該盡到一些社會責任。可現在的情況來看不僅是不近人意,而是令人失望。
面對各界質疑,中石化保持低調的態度,始終不肯做出正面的回應。
至于逆市漲價,有石油專家解讀為,這可能是中石化為消弭價格戰而拋出的一顆“探路石”,以觀察中石油反應。“在南方市場,中石化極少率先挑起價格戰,即便是應戰中石油的價格競爭,其表現也相當克制。”這次中石化上海公司不惜付出可能縮小自身市場占有率的代價,“反季節”率先調高價格,目的就是向中石油拋出一顆和解的“探路石”。
隨后,中石油果然響應號召,在上海地區的加油站統一行動,將原來以促銷活動出爐的成品油優惠價格暫停,93 號汽油從每升4.66 元上漲到了4.76 元。
2009 年2 月末,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又將90 號汽油的價格統一價格調高至每升4.5 元。就在中石化調價1 個小時后,中石油也迅速作出反應。上海地區的150 余家加油站將90 號汽油的價格從每升4.35 元同樣上升至4.5 元。
有網友無奈地戲謔道:“別人打價格戰是價格越打越低,他們打價格戰卻是越打越高。這樣的故事可能也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了。”
實際上,從入世至今,中國成品油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形成,石化雙雄始終處于壟斷的地位,并在發改委圈定的基準價范圍內,制訂或調整對自己有利的零售終端價格,可謂整個市場一直握在掌心之中。
而在當時國際低油價的格局下,業內普遍認為中國應該會把握住機遇,在推出《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的基礎上,一鼓作氣將成品油定價機制徹底市場化,這樣做可能于國于民于企業都有益。
令人悲哀的是, 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僅沒有實現徹底的市場化,反而出現了“逆市場化”現象。中石化今天敢以犧牲民眾利益來換這顆“探路石”,完全依賴于其壟斷地位。而當其惹怒了眾消費者時,卻始終沒有在公開場合做出任何回應。
真正的消費者,在這樣一個漠視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心中,究竟占據了幾分重量?身為國企,其社會責任感又在何處?
第二輪質疑:
自曬油價惹禍端
2009 年7 月,上海證券報刊登了一篇名為《中石化: 我“裸”油價仍低》的文章,再一次把中石化推向了風口浪尖。
據該文章報道,中石化一位權威人士曾提供了一份詳盡的中美兩國成品油價對比數據,力證國內油價目前仍低于美國。
這份統計數據顯示,以7 月6 日的油價水平為例,美國當天的汽油零售價為每加侖261.2 美分, 其中包含了聯邦稅18.4 美分/ 加侖以及州稅21.72 美分/ 加侖, 稅占比為15.36%。按照匯率折算之后,美國不含稅的汽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99 元/ 升。至于柴油,美國不含稅的柴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83 元/ 升。而7 月6 日中國90 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為7543.67 元/ 噸,其中包含了增值稅1096.09 元/ 噸、消費稅1388 元/ 噸、城建等稅收248.409 元/ 噸,稅占比為36.22%。最終,不含稅的國內汽油價格為3.47 元/ 升,比美國低13.03% ;不含稅的柴油價格為3.38 元/ 升,比美國低11.75%。
最后,該權威人士解釋,“輿論關于國內油價比美國高的觀點,相當一部分是以北京油價作為依據,且是含稅油價,但這并不能代表國內油價的真實水平。”
看上去言之鑿鑿,但不得不說的是,中石化用這份數據,著實為自己惹了一個大麻煩。由于該文章在網絡上人氣爆紅,甚至連《人民網》、《新華網》這樣的國家權威媒體都轉載了這篇文章,使得越來越多的媒體、專家和網友紛紛站出來指責中石化,認為該權威人士的論證蒼白無力,其得出的結論難以令人信服。
比如《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石化談裸油價,全世界都笑了》的文章,指出,“這份數據顯然沒有考慮美國汽油征稅中各州的消費稅、銷售稅等稅種的影響,隱掉這部分稅收進行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更何況讓國民人均收入不足美國十分之一的中國去與美國比較裸油價的高低,這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嗎?而且,一件如此可笑的事情,還被中石化的專家非常嚴肅地談論,這就更可笑了。”
有眼尖的網友指出,這位權威人士的對比方法有問題。增值稅僅是對扣除原料價格之后的“增值價格”計稅, 而并非按照商品的銷售價格計稅,這種在欠妥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也可能是失真的。
天涯社區網友notooth 表示:“美國普通的汽油相當于中國的93 號,其實品質比中國97 號的一點不差。拿中國不入流的90 號汽油和人家好油比,有資格嗎?再說了,拿自己的批發價跟人家的零售價比,這叫什么規則?”頗具諷刺意味的是,7 月16 日,發改委網站掛出頭條消息解釋“油價”,價格司在“關于成品油價格有關熱點問題的說明”中表示,中美油價確實“基本相當”。
消費者一時語塞,但隨后,事情發展開始脫離了其本身的意義,有些媒體和網友開始把炮口對準了中石化的“壟斷”地位,指責中石化借助壟斷地榨取高額利潤。
一直沉默的中石化終于做出了表態。
2009 年9 月22 日,中石化總裁王天普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發表文章,稱中石化不存在“高額壟斷利潤”問題。此前在國內外油價倒掛的情況下,“中國石化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在國際市場價格遠高于國內的情況下,先后組織大量進口,為此承擔了巨額的價差損失。如果說這也是壟斷,試問有誰愿意這樣賠著錢去壟斷?”
然而,王天普的親自出馬,也不能挽回中石化在人們心中風雨飄搖的形象,反而引起網上新一輪的猜測、質疑、辯論。
“王總的辯解不但難以洗脫壟斷的罵名,相反只會招來更多的譏諷和譴責:既然連壟斷都不承認,那就別指望他們能革除壟斷積弊、讓利于民了。”有網友表示。
第三輪質疑:
天價吊燈遭民怨
2009 年7 月13 日,ID 為“banwanliming”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出了一個名為“朋友去中石化參觀了價值1200 萬的天價吊燈”的帖子。文中稱:“前不久,幾位朋友到數十億建造的中國石化大樓參觀,10 余層高的輝煌大堂已經讓所有人驚訝了,可是負責接待的領導偏偏讓大家猜猜懸掛在大堂中間的一個吊燈的價格,有人猜8 千,有人猜1 萬,有人猜5 萬,有人猜10 萬,也許去的朋友沒見過大市面,看看接待方的眼神和搖晃的腦袋,大膽報出100 萬的天價。接待方的領導看大家真的猜不出來了,便說‘再加10 倍也不夠!’,大家真的目瞪口呆了:‘啊?1000 多萬一個燈?’這時接待方領導小聲地說:1200 萬。現場所有的人徹底地暈了!”
在帖子結尾,該網友還特地指出:“就在前不久中石化還聲稱:為社會責任去年煉油實際虧損1144 億,我大概算了算去年中石化實際虧損超過9533 個吊燈。”
同樣是這名“banwanliming”網友,同時還在論壇上發了一篇名為“天天喊虧損天天喊窮的中石化公司裝修要2.4 億”的帖子,內文中列出了一個“中石化現在正在進行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維修工程”的預算。據該網友提供的圖片,在中國建設招標網上,這個從今年4 月29 日開始招標的項目,其招標公告上列明了這項工程的花費為2.4 億元。“banwanliming”質疑,中石化“天天喊虧損”要求政府提油價,卻投入如此巨資進行裝修,是在“忽悠老百姓,忽悠政府,忽悠油價”。
隨后,該貼子便被大大小小的網站廣泛轉載,雖然也有網友表示不可聽信一面之辭,并質疑“1200 萬吊燈”的真實性,但還是掀起了民眾對中石化質疑的高潮。有網友把革命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惡搞成《我為祖國獻神燈》,一時間在網上廣為流傳。
7 月18 日,中石化方面終于做出回應, 稱位于中石化大樓中廳的吊燈高4 米、直徑6.5 米, 主要材質為水晶和鋼板鍍銅, 從設計、制作到運輸、安裝, 全部造價只有156.16 萬元。
中石化表示,2007 年5 月, 中石化大樓項目部通過招標, 從8 家公司中選擇了一家資質優良的裝飾公司作為大樓中廳裝修施工總承包單位, 承包內容包括大樓中廳吊燈的采購安裝, 地面和墻面、吊頂及幕墻等全部建筑材料的采購安裝等。其中吊燈的采購安裝按規定程序進行單項招標,共有5 家公司參加了該單項競標。應當說, 吊燈的采購安裝經過了嚴格的招投標程序和嚴密的監管過程。
而網上盛傳的中石化2.4 億奢華裝修工程實際上是中石化小營辦公區舊樓維修改造工程。中石化小營辦公區始建于1986 年, 位于北京朝陽區惠新東街, 由4 棟辦公樓組成, 總建筑面積約6 萬平方米。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 該辦公區在結構上已不能滿足現行抗震規范的要求, 需要加固; 消防設施嚴重老化, 必須更換; 內外裝修、機電等設施也已老化, 需要維修、改造或更換, 以消除安全隱患。
然而,似乎沒有人在關心中石化的解釋。對于一個幾乎是“天天喊虧損”,要求政府提價的壟斷性的大國企,無論是1200 萬,還是156.16 萬,都足以引起廣泛的民憤。排場與揮霍換不來公眾的信任與尊敬。
隨后有媒體報道,位列“全球首富”的殼牌公司總部,僅是一幢四層磚體結構的小樓。此言一出,立刻把民眾的怨氣帶向了一個新高潮。聯想此前中石化的“裸油價”,有網友戲謔道:別跟美國比油價,比吊燈行么?
對中石化的不滿已經轉化成對所有處于壟斷地位的大型國企的不滿,有人為這類企業總結出了共同的特點:奢華,浪費,高薪和叫窮。
第四輪質疑:
中石化香港熄火
2009 年12 月末,有香港計程車司機投訴,在中石化加氣站加石油氣后計程車頻頻死火,隨后幾天,越來越多的計程車司機加入了投訴的隊伍。2010 年1 月4 日,投訴量達到了頂峰。據工聯會屬下的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計程車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估計,全港至少有5000 至6000 名計程車司機,入氣后,于減速行車時突然“死火”,當中6 成是在中石化入氣。
除了計程車外,部分小巴也發生類似情況,有小巴商會指出,全港2000部小巴中有10% 在中石化入氣后出現“死火”情況。車房維修技工則稱,在問題小巴的蒸發器上發現黃色粉末,懷疑是石油氣含水分令蒸發器生銹所致。
隨后,香港發生一起計程車熄火導致交通事故的案例,把該事件推向高潮。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稱,中石化加氣站的氣槍早前被拆走過濾裝置,疑與計程車“死火”有關。也有知情者說,中石化欲找原來承辦商重新安裝過濾裝置,但承辦合約已完結。
中石化發言人隨即澄清,認為有關報道不屬實,該發言人說,公司一直沒有更換加氣裝置的制造商,過濾器是內置于加氣機內,不是設于氣槍,不存在拆走氣槍過濾的可能。按照制造商規定,每半年對加氣機做出檢查。
隨后,中石化(香港)油站發表聲明,表示2010 年1 月1 日收到大埔、馬鞍山和元朗等專用加氣站主管反映有計程車在加氣后出現較難發動或慢速時“死火”情況后,該公司立即啟動了緊急機制,對LPG 運作全過程開展了核查工作,走訪了車輛維修站,仍未發現“死火”真正原因。并表示,公司歡迎政府成立“專案小組”,并愿意積極配合“專案小組”就此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調查。
中石化在香港的積極表現引起了內地輿論界的一片嘩然,讓慣于忍辱負重的內地消費者好生感嘆:什么時候我們也能在國企大鱷面前享受到這樣的“禮遇”?
有網友表示:“香港用戶的投訴一定讓中石化異常委屈,這油在大陸沒問題怎么在香港就招來了那么多投訴?估計中石化忘記了咱們這邊的車子可是都經過了本地適應性調整的產品,適應啥?還不是糟糕的油品質量!”
事實上,中石化并非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只是由于父母過度的溺愛而倍顯驕橫跋扈。在內地這樣一個賣方市場里,沒有足夠的競爭,期待中石化自己變得成熟,看似不太可能。縱觀前三輪質疑,每一輪都與中石化的壟斷地位緊密相聯,只有從體制上改變這一情形,引進競爭機制,讓中石化在市場上充分歷練,才可能會出現一個更加讓人滿意的“國企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