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一瓶牛奶漲價背后的通脹邏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02:13  第一財經日報

  熊劍鋒

  三元乳業在1月底發出了一份漲價通知單:

  由于原料奶、白糖等原輔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水電、煤、氣、油等價格的上漲,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從2月1日起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漲價的不僅僅是三元牛奶,從2009年年底以來,從糧食到蔬菜、從豬肉到食用油等商品都出現了價格普漲現象。

  而這些漲價的商品背后是共同的邏輯:原材料和資源價格改革等因素導致成本提升,推動了此輪物價的上漲。

  牛奶的漲價邏輯

  在三元牛奶漲價之前,光明乳業宣布部分產品提價1.8%~3%,拉開乳品漲價序幕。然后雀巢部分奶粉也提價5%~10%。

  三元乳業董秘王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此次漲價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原輔料和水電、煤氣等的價格上漲,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三元牛奶同類產品的價格低于其他產品的價格。

  價格上漲的原因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成本”,首先是原料奶的價格開始上漲且幅度不低。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09年四季度行業報告指出,冬末春初奶粉及乳制品的市場終端價格將上漲。

  報告分析,乳品企業的漲價壓力主要來自于原奶收購價格的上漲和下游企業對原奶的需求正在加大,奶源供應或將出現缺口。

  而原料奶價格上漲的傳導鏈條還可以進一步上溯至飼料價格和玉米價格上漲。以內蒙古為例,據調查,飼料生產的主要原料玉米市場價格從去年秋季的每公斤1.52元上漲到了1.76元,豆粕價格從每公斤3.64元上漲到4.30元。

  此外,從2009年開始的資源價格改革毫無疑問增加了企業的產品成本。以涉及面最為廣泛的成品油價格為例,2009年國內成品油價格三上五下共計調整了8次,累計上調幅度明顯高于下調幅度。此外,用水和用電價格也多次上調。

  而在此輪漲價潮中,牛奶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大米和面粉等成品糧、食用油、蔬菜、豬肉、白糖、啤酒等多種食品價格都出現了上漲,且漲幅可觀。

  由于食品價格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的權重超過30%,因此食品價格的變動往往對物價總水平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而食品分類下的糧食、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蔬菜、鮮果和蛋的價格無一例外地全線上漲。

  通脹懸疑

  盡管糧食價格和食品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但是對于是否會出現嚴重的通脹學界仍有不同看法。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糧食價格和產能過剩將制約價格水平走高。

  “糧源掌握在國家手中,糧價在國家掌控之中。”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儲備糧體系的建立使得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能力加強,政府完全有能力滿足市場供應,有能力平抑和穩定市場價格。

  另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產能過剩不足以制約通脹局面的出現。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受需求、國際、食品、改革、貨幣和預期等一系列因素推動,今年的物價可能會出現一輪較快的上漲。

  經驗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達到兩位數就有可能導致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形成一定的缺口,從而推動物價上漲。2009年12月PMI指數又上升了1個百分點,達到56%以上,經濟較快回升必將拉動對各類生產資料的需求,拉動物價上行。

  “作為經濟迅速增長的經濟體,我國的產能過剩從未真正有效制約過物價上漲,2007~2008年期間CPI曾出現一輪較快上漲,而那個階段產能就不過剩嗎?”連平在其最近撰寫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分析,產能過剩制約通脹的能力要比許多人想象的要低得多。

  他認為,產能過剩抑制通脹主要出現在制造業產品上,而制造業產品占CPI的比重不到30%;占比超過71%的食品、居住和服務類價格的變化基本獨立于產能利用率,更多地受成本推動,也受投機性需求的助漲。

  在股市和樓市宏觀調控逐漸升溫之時,一些普通的商品往往成為投機的對象。此前以防疫之名被爆炒的辣椒和大蒜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去年中國的名義GDP和M2之間存在23個百分點的差距,這已經為通脹累積了相當大的能量。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