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瑤
2月17日,中國同俄羅斯簽署了“貸款換石油”協議。這項合作的實質是“資產換資源”,亦是全球經濟轉型的重大歷史性事件。
那么,“貸款換石油”可以推廣到其它 行業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鐵礦石。因為鐵礦石是“泡沫鐵三角”的另一極,產值在金屬產品中最大。
近日,武鋼集團宣布與委內瑞拉礦業集團公司達成“五方協議”,并達成了一個“遠低于2009年鐵礦石長協價”的價格。
在媒體集體歡呼“武鋼簽訂首個中國價格”的時候,我們不要忽視這項協議背后的故事。一位參與上述貸款協議談判工作的人士向本報透露,這項貸款之所以能簽成,國開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與武鋼簽訂協議的是委內瑞拉礦業集團公司下屬的CVG礦業公司,在去年全球礦業公司哀鴻遍野的情形下,國開行給CVG礦業公司提供了一筆數目不詳的貸款,而CVG礦業公司承諾將其鐵礦石賣給中國公司,然后用賣鐵礦石的錢來還貸款。
當然,CVG礦業公司要保證自己的鐵礦石賣出去,低價是關鍵。由于鐵礦石與鋼鐵“一對一”的專屬關系,如果前者價格比同等品位的產品低,自然會吸引不少競購者。
實際上,武鋼在與委內瑞拉礦業集團公司的商談過程中,中冶、五礦均表達了購買意向,并為獲得這些“低價”鐵礦石暗中展開激烈競爭。但在國開行的撮合下,武鋼最終撿到了便宜。
CVG礦業公司并非第一家在中國進行“貸款換鐵礦石”的企業。公開的例子還有澳洲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MG。
8月17日,FMG宣布與中方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其中,FMG承諾以低于日韓首發價1.5%的價格向中國銷售鐵礦石。但該協議的后決條件之一是,中國金融機構將以FMG可以接受的條件,在2009年9月30日之前,完成總額在55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間的融資。
“貸款換石油”是中國和俄羅斯、巴西等國的石油生產商為改變石油金融的不合理局面,邁出的艱難一步。此意義推廣開來,“貸款換鐵礦石”也是中國鋼鐵業和世界各地的中小礦石生產商,為打破三大礦山的壟斷格局作出的努力。
“貸款換鐵礦石”的意義還在于,貸款本身有利息,即使鐵礦石價格上漲,我國獲得的利息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鐵礦石價格上漲。此外,這些鐵礦石的價格還往往有一定“折扣”。
據記者觀察,中國大型鋼廠和礦石貿易企業,正在積極將“貸款換石油”模式,推廣到鐵礦石貿易領域中來,以將手中的紙幣變成增值的財富,對沖不斷上漲的礦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