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力拓員工竊取中國機密被捕 > 正文
大型鋼鐵企業可以將成本轉嫁給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感覺與鐵礦石談判關系不大。于是,那些機密信息很容易地就被力拓掌握了。
文|CBN記者 商勤碩 謝靈寧 趙慧
難以相信,力拓公司(RIOTinto)們竟然一直掌握著中國鋼鐵企業最重要的秘密!
也許胡士泰對這一點也不敢確認,這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甚至也想不到自己會被傳為“間諜”—在中國,這樣的指責總是與“賣國”聯系在一起。
但對于長期游走在灰色地帶的他來說,商業賄賂這一點應該是清楚的。原籍天津的胡士泰1997年加入澳大利亞籍,曾在被力拓公司收購的哈默斯利鐵礦工作近20年。在被公司總部派駐到中國之后,因為他掌握著大量的對手—中國鋼鐵公司—的秘密,這讓他和他身后的力拓公司在談判中始終處于有利位置。
7月5日,這個有利位置不存在了。那天晚上,上海淮海中路上的新世界大廈,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帶走了這位力拓中國區首席代表、鐵礦石業務總經理以及他的個人電腦。同時被拘押的還有力拓其它三名中國籍雇員。
9日,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和中國外交部同時證實此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北京表示:“中國有關部門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為境外)盜竊中國國家機密,損害了中國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
此時,力拓正處于2009-2010年度鐵礦石合同的艱難談判中。直到長協礦合同確立的最后時限6月3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仍未向鐵礦石供方妥協。
這次談判的需方陣營中,日本新日鐵和力拓達成了今年鐵礦石長期價格的全球首發價,主要礦粉有33%的降價幅度。韓國、中國臺灣及印度的鋼鐵企業均已跟隨。但中方的目標不止于此,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2009年鐵礦石價格應回落至2007年水平,也就是下降40%。
需求量本來是中方談判的砝碼。但這一次,它不管用了。
以力拓為首的三大礦業公司并不準備讓步,以停止現貨礦的供應逼中國鋼企接受日澳首發價。早在6月中旬,三家公司就已開始停止供應現貨礦。不僅如此,據一位大型鋼企負責人向媒體透露,在6月下旬,力拓公司就開始一家家走訪鋼鐵企業,要求對金融危機期間未能履行的合同進行賠償。按照該公司董事會的計算,這筆賠償將高達90億美元。另一家礦業公司必和必拓也提出了類似的賠償。
就在外媒認為中鋼協將迫于壓力接受降幅略超過33%的降幅,以盡早結束談判的時候,“無間道”秘密被揭開了。
7月11日,澳大利亞力拓集團鐵礦石業務部主管山姆-沃爾士(Sam Walsh)表示,該公司“還處于震驚中,并仍未被中國政府告知任何指控”,并會繼續支持該公司包括胡士泰在內的四名上海雇員的家屬以及同事。
授予“好處”和招攬人才是秘密的主要來源。
據稱胡士泰在中國鋼鐵企業人脈廣布。了解胡士泰的人士向《第一財經周刊》透露,胡士泰經常與那些大型鋼鐵企業接觸,算是一個“大銷售”。而力拓上海辦事處的其它中國員工—包括這次被拘押的另外三名,最近幾年越來越頻繁地直接與中國的中小鋼鐵廠打交道,以了解中國鋼鐵企業的整體情況。
“這些跨國礦業公司的人經常會組織一些參觀學習。”一位大型鋼廠的下屬貿易企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他承認所在的公司也是礦業巨頭關注的對象,“因為庫存的周轉天數、原料采購的頻次和成本,都能成為勾勒鋼企>>價格容忍度的硬指標。”
7月9日下午,力拓墨爾本新聞負責人阿曼達?柏克萊女士表示,胡士泰并不是談判組成員,他的被捕和談判并不是一回事。但不少人持另外的觀點,“被捕原因很可能是通過商業賄賂來了解各鋼廠的生產安排和單位毛利,而這些東西是各家鋼廠的機密。”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這些信息讓供方很容易掌握中方的談判底線。”
就在胡士泰被拘押兩天后,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礦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譚以新被捕。據記者了解,譚以新還兼任首鋼國貿的總經理助理,是中方談判的幕后成員之一。有報道說,譚以新和胡士泰私交甚篤。今年4月,胡士泰還到北京見過譚以新。
對于胡士泰來說,打聽信息甚至就是他的工作。知情人士透露,談判桌上的外方代表一般是礦山集團高層,而中國區負責后臺工作,最重要的自然是收集市場信息,供制定策略之用。
2008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約為4.4億噸,采購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在和礦業集團的談判中,中國卻始終處于被動地位。1988年至今,20次的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只有6次是價格下跌,其余年度均不同程度上漲。由于鐵礦石價格暴漲,中國鋼鐵行業在2008年多支付了1800億元,然而當年全行業利潤卻只有800億元。
從2003年開始,鋼廠有“內鬼”的傳聞就甚囂塵上,這些人似乎總站在暗處,和整個行業為敵。
很多人寄望這一次的整治行動,能將某根灰色鏈條徹底拔起,但其后的發展大大出乎意料。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寶鋼已有高管被上海警方“請”去協助調查力拓一案。包括濟南鋼鐵、萊鋼集團等上市公司均有人卷入了這起案件。越來越多企業被發現“內盜”,甚至連直接負責鐵礦石談判的組織—中鋼協也有多位人士接受了有關部門的審查。
但以上企業均公開表示對這些傳聞“不清楚”。
“通過給好處來拿信息幾乎是行業的潛規則,”另一位鋼鐵企業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每年的價格談判前,三大礦業的人都會針對不同鋼廠采取‘一對一’的專人負責模式,來拓展人脈和搜集信息。”2008年8月,某大型國有鋼企人員集體出現在了必和必拓(BHP-Billiton)的“奧運觀光團”中,他們白天看比賽,晚上還能享受到必和必拓邀請到的著名女歌手的專門獻唱。
有趣的是,就在胡士泰等人被拘押4天前,力拓戰略首腦Doug Ritchie在布里斯班(昆士蘭州府)面對參議院質詢的時候說,中國國有企業也是“用商業的方式”為工作標準,“每一點和其他地方類似的公司都一樣”。
可是,中國擁有長協礦進口權的企業都在礦業巨頭的“關照”范圍內。
1998年,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冶金工業部被撤銷。力拓等礦業公司就抓住這一時機,花重金把一位廣具人脈的處長招至麾下。此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Vale)也紛紛加入進來,大肆從產業鏈下游招攬人才。三大礦商的很多中高層市場銷售人員、技術人員等都具有國內鋼廠 5年以上的從業經歷。上述鋼企內部人士表示,“平時來往也很多,不少同事覺得跳過去了薪水會更高,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僅是鋼廠,包括政府人士、行業專家也有不少跳到外資礦產企業,成為了他們高薪聘用的人才。
“中國鋼鐵業沒有秘密,”上述貿易企業人士表示,“行業太分散,信息的出口太多,缺少一套從整體上控制的機制。”
2008年1月,日本鋼鐵聯盟曾公布《中國鋼鐵需求現狀及今后展望》,據稱信息來源于中國的統計部門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開資料,并配以清晰簡潔的圖表說明。在中鋼協的網站上,類似的資料顯示對非會員不公開。而這些準確的數據,在日本鋼鐵聯盟網站上可以免費下載。新日鐵是該聯盟的成員,其社長宗岡正二為聯盟現任會長。
在中國,鋼鐵企業數量多達兩千多家,規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既有國有企業,又有民營以及混合股份制、中外合資公司,不同的資質導致了利益分歧,最終可能是被各個擊破。雖然在礦石價格這樣的重要談判中,中國鋼企以中鋼協的整體形象出面,但是中鋼協顯然不能代表所有鋼企。中鋼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209個,掌握話語權的卻是大型國有鋼鐵企業。本屆會長鄧崎琳現任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副會長則由寶鋼、首鋼、鞍鋼等13家大型鋼企的領導擔任。
在2009年的談判中,中鋼協咬定40%的價格降幅的同時,38家中小鋼企卻私下與淡水河谷達成長協礦協議,進貨量約5000萬噸,此行為被中鋼協斥為“拆臺”。但中小鋼企卻認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具有長協資質的大企業,經常把低價購進的鐵礦石高價轉賣給中小鋼廠。”一位小型鋼廠的負責人表示。
所謂長協礦,就是能和礦山就礦石價格達成長期協議,能夠鎖定成本,波動比現貨價要小。在鐵礦石談判中,談的就是長協價格。中國是目前唯一一個長協礦與現貨礦同時存在的鐵礦石市場。據統計,占世界鐵礦石進口量60%以上的中國,長協礦在總進口中的比例不到一半,為世界最低,而日本和歐洲每年進口鐵礦石中,長協礦比例占95%以上。僅礦石一項,中國鋼廠的平均成本就要比日本和歐洲高出50%。
長協礦與現貨礦的巨大差價為投機行為提供了空間。上述貿易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人為炒高的現貨價格已經屢見不鮮,大鋼廠再把長協礦以現貨形式出售,其中的差價能夠提供巨額利潤。”
據統計,中國有112家大型鋼廠有進口資質。“大型鋼鐵企業,均成立了獨立注冊的貿易公司,開展鐵礦石進口的相關業務。這些貿易公司,往往又把到手的長協礦倒賣給那些買不到礦的中小鋼廠。中小鋼廠多位于河北、江西等地,山西也有一部分。”一位首鋼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這些貿易公司通常會加價30%到50%將鐵礦石出售給沒有進口資質的中小鋼企。根據“我的鋼鐵網”估算,去年中國長協礦中有超過10%被拿到市場上倒賣,去年各進口企業倒賣長協礦的收入至少超過200億元。
大型鋼企能通過倒賣手段,將成本轉嫁給中小鋼廠,在談判桌上的討價還價的積極性也就降低了,對于個人而言,食利的理由也就更加充分。
另一方面,礦業巨頭們也善于利用這一分歧。了解胡士泰的人表示,他為人勤勉,會親自拜訪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型鋼廠,簽訂一些短期合同。據了解,2008年底,胡士泰代表力拓與江西萍鋼簽訂了將近十年、上千萬噸的長協礦合約,此外,河北、山西等地的中小鋼廠也經由胡士泰同力拓達成了協議。北京中鋼聯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建說:“雖然單個小鋼廠沒有議價權,但眾多小鋼廠抱團后,還是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的。”在類似的事件發生后,中鋼>>協對此嚴加斥責,卻也毫無辦法。
中國在鐵礦石上的龐大胃口并沒有給自己帶來相應的話語權。高盛JBWere的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預計2009年將占全球海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62%;另一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澳大利亞今年將占全球海運鐵礦石總量的40%。《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如果中國想把給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訂單轉給別人,就得把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鐵礦石出口量統統吃下,而如果有任何一家其他國家的鐵礦石供應商與澳大利亞站在了一起,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就會出現缺口,這時候就算你有再大的鐵礦石需求量,也只能放下身段去求澳大利亞人了。
而現在,對于行業機密信息的忽視讓這一處境雪上加霜。“鐵礦石價格的雙軌制帶有嚴重計劃經濟色彩,”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它無法讓大小鋼企形成利益的一致性,這直接導致了中小鋼企認為鐵礦石價格談判與自己無關,也就不重視信息的保密工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稱,推行鐵礦石進口資質限制的初衷是提高中國鋼鐵業的市場集中度,遏制炒高進口礦價的行為。2009年2月,中鋼協通過了《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自律公約》,再次規定,對中小型鋼鐵企業采取委托代理方式進行鐵礦石進口,以禁止貿易商倒礦、炒礦。
中國的大型鋼鐵企業與中小鋼鐵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無疑為力拓們提供了寬闊的議價空間。與此同時,當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控制的時候,這些企業之間的縫隙讓獲得機密信息開始變得容易。
11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澳大利亞政府將在所有必要的層面進行談判,并妥善處理這一事件。澳大利亞外交部長斯蒂芬?史密斯則于12日在珀斯再次發表講話,希望北京方面迅速解決此案,否則將危及國際對華貿易的信心。
但事情顯然并不會簡單結束,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督促各大鋼企管好自己的秘密,當局針對三大礦業集團的“內鬼”調查還會持續擴大范圍。
(本刊記者寧華、劉翔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