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潔 上海報道
在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歷史中,力拓“間諜門”或許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中國鋼鐵業苦于“天價”鐵礦石,已有10年歷史。
“10年前,原材料(主要是鐵礦石和焦煤)在‘噸鋼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基本還在45%-50%左右,其中,鐵礦石占比大概為30%;但如今,原材料所占的比例,已經高達80%左右,其中,鐵礦石成本更是上升到50%-55%。”7月13日,國內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在中國2003年加入國際鐵礦石談判之后,2004年至2008年,中國鋼企簽訂的“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歷年漲幅分為,18.6%、71.5%、19%、9.5%和79.88%。
鋼鐵企業自身,當然無法消化持續暴增的鐵礦石成本。“鋼廠接受高價原材料后,提高鋼材價格,幾乎是唯一的減壓方法。”上述負責人表示,“但這對于鋼鐵業本身和下游產業而言,都是不公平和不可持續的。”
中國鋼鐵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換來的是鐵礦石企業的高額利潤。
一對觸目驚醒的數據是,過去10年,全球主要鋼企的平均毛利率為16.2%,而主要鐵礦石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則高達37.6%。
鋼廠和礦商:不對稱的利潤表
2008年6月23日,在鐵礦石談判的最后關頭,寶鋼與力拓達成了“長協價格上漲79.88%至89.6美元/噸(離岸價)”的協議。為此,中國鋼鐵業當年多付出了200多億美元的代價。
據中鋼協統計,2008年,我國7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雖實現銷售收入25650億元,比2007年增長24.7%,但全年有15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達21.1%,虧損額84.64億元。
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義芳,曾在解釋鋼企大面積虧損時表示:“2008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136.2美元/噸,比上年增加了近48美元。全行業多支付成本高達1460億元,相當于全國鋼鐵企業全年利潤的總和。”
“在我的記憶中,從2002年到現在,對噸鋼成本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鐵礦石、焦炭、鐵合金等原料。”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但其中,最大的影響還是來自于鐵礦石價格的上升。”
2004年至2008年,從24美元/噸起步,國際礦商接連斬獲18.6%、71.5%、19%、9.5%和79.88%的“長協價漲幅”,并最終升至89.6美元/噸。但其鐵礦石成本的增加,卻要緩慢得多。
以力拓為例,其2004年至2008年的“噸礦現金成本”分別為,13.22美元、19.24美元、22.61美元、28.90美元和38.54美元。
前述鋼企負責人曾前往澳大利亞考察,他告訴本報記者:“在近年的礦價上漲過程,采礦成本提高的推動作用并不大,因為澳洲鐵礦石具有得天獨厚的高品位和露天開采環境,并且,已經形成規模經濟效應。”
鋼鐵企業和鐵礦石企業的“利潤表”,因此失衡。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組權威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中,主要鋼鐵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16.2%,其中,日本JFE以23.8%的水平領先于全球各大鋼廠,寶鋼和武鋼的毛利率分別為23.1%和17.8%;而鐵礦石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則高達37.6%,其中,淡水河谷高達47.2%;力拓為37.1%,必和必拓則為32%。
而目前,這樣的“失衡”還在繼續。
“近日,港口現貨價上漲快速。”來自中國鋼鐵資源服務網的統計信息顯示:近日,澳洲62%PB粉的報價為640-650元/噸,63%PB塊礦為710元/噸,印度63.5%粉礦為660-670元/噸。以62%PB粉礦為例,其5月4日的價格僅為530元/噸。
“上漲的原因主要是,現貨市場的價格,基本按照日本、韓國與力拓的首發價定;并且,前一段時間,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最近,寶鋼、武鋼、河北鋼鐵等再次上調鋼材出廠價,也刺激了鐵礦石價格上漲。”中國鋼鐵資源服務網信息總監楊冰分析道。
這或許意味著,2009年,鐵礦石長協價“僅降價33%”,已成為市場接受的現實。
不可持續的“成本壓力轉移”
但中國鋼企自身,并不能消化暴增的鐵礦石成本。
“中國鋼鐵工業目前的生產效率指標,在全世界來看已經算是較高的,因此,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極為有限。當我們的鋼企接受那么高的原料漲幅后,只能用提價轉移成本壓力。但這一鏈條如被反復使用,那對中國的產業來說是毀滅性的。”前述大型鋼企負責人說。
“這幾年,鋼價和原料成本之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循環。原料成本的上漲,推動了鋼廠將壓力轉嫁給下游產業,如房地產、汽車、機械制造等;在景氣周期內,這些行業和市場尚可以承受鋼廠這種的成本轉移,如礦山機械設備、載重汽車、電器,等等。尤其是機械制造行業,甚至可以再把這些成本轉嫁給礦山。”楊冰說。但這只限于“景氣周期”。
上述鋼企負責人回憶說:“2008年上半年,其實,已經開始有信號顯示,下游行業出現不正常了。長三角的很多下游加工制造企業,已經出現了無法承受高價鋼材的狀況。”
但這并未引起鋼鐵企業的足夠重視。2008年2月25日,寶鋼在二季度調價中大幅提價:熱軋上調800元/噸(漲幅20%),普冷上調800元/噸(漲幅17%),熱鍍鋅上調1000元/噸,彩涂上調500-700元/噸,中厚板上調800元/噸。其它鋼企紛紛跟進,國內鋼材價格一時飛漲。
在鋼廠看來這不無道理:2008年6月,鐵礦石在“噸鋼成本”中所占比例,一度達到創紀錄的60%,而整個原材料所占比例更是高達87%。當月,寶鋼再度將旗下主要鋼材品種的價格,上調了500元/噸以上。
對此,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2008年上半年的狀況是非理性的。“礦石拼命漲價,鋼廠也只能通過漲價消化成本,等到下游用戶虧損、微利了,或者被逼無奈去找替代用品了,限制生產力發展了,鋼廠才發現,提價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實,礦石、鋼材、下游用戶,這是一個產業鏈,應該有相互之間成本和利潤的平衡。”單尚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