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銷售下跌、出口下降、成本上升、勞動力等等,透過這些“最要命”的難題背后,我們試圖對中國CEO這一年來的困局、沖突、突圍甚至進化,進行一個掃描。
清華經管學院和計世資訊的CEO調查則發現,93%的CEO認同“必須做出轉型升級的選擇”,他們的面前,呈現出六條“公司進化”路徑:從外銷到內銷、從代工到自主品牌、從低端到高端、從制造到服務、整合產業鏈資源、從粗放經營到精細管理。
沃頓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計世資訊、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報告
制造業CEO:殘酷的幸存者游戲
文 | 沃頓商學院
殘酷的“幸存者游戲”首先發生在制造業CEO身上。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中國制造業的前景也已變得有所不同。上海美國商會和博斯管理咨詢公司的2008-2009年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基本不再計劃進行遷移,無論是在國內遷移還是遷至國外;出口和國內銷售都在大幅下滑,但是后者的下滑幅度不如前者那樣大;日用品價格已經回落,工資增長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問題;中國的下崗人數已達2000余萬人,白領階層的失業人數也在增多。
但是新問題代替了老問題,現在有一些新的挑戰。博斯管理咨詢公司副總裁羅納德·哈多克說道,“以前,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是主要問題,現在的問題則是需求下降、信貸緊縮以及幣值波動。”
震蕩仍繼續,新危機來襲
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出口下滑,由于全球經濟衰退不知何時才是盡頭,生產企業無法預期出口在短期內是否有所恢復。埃德·薩拉特卡對上述觀點表示贊同,他是阿特拉斯實業公司的合作伙伴,這家總部設在上海的公司從中國采購廚房裝飾材料并運至美國,包括上海的櫥柜、廈門的花崗石臺面、廣州的不銹鋼水槽以及杭州的乙烯基地板。“去年,我擔心成本上漲,擔心供應商會偷工減料,特別是在材料方面,”薩拉特卡說道,“但是這已不再是個問題。現在我只擔心我的客戶的銷量問題。”
許多企業希望能夠通過增加國內銷售來彌補出口下滑,但是中國國內市場的銷售究竟能否彌補出口短缺,目前仍不太清楚。雖然中國國內市場的銷售并未遭遇與歐美市場同樣的急劇下滑,但是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卻也相當疲軟,特別是中產階級的消費者。
事實上,銷售同樣不容樂觀。超過四成的受訪企業國內銷售下滑10%以上。鑒于這些令人焦慮的情況以及并無跡象顯示這些情況有望在近期好轉,1/3的受訪企業表示希望重新議定在中國的物料及零部件采購價格以削減10%以上的成本。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工廠正在大量倒閉。制造業中,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的數百萬工人正面臨著失業或無法找到新工作的問題。
但是,在中國的制造企業仍然將進入中國市場作為一個主要目標,調查顯示,國內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焦點。在最近一次調查中,有77%的接受調查者表示,將生產定位在中國的重要原因是更有機會接觸中國的消費者,該比例比前一次調查上升了6%。目前,中國在生產銷售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是生產企業成功的領頭羊,因為在調查中的成功企業多數是在中國進行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經濟減速的出現始于2004年的大轉變,這個趨勢歷時五年,工資上漲首先出現在廣東,然后迅速擴大到整個中國。該趨勢在一年前觸頂,在2007-2008年美國商會調查中,有52%的接受調查者將工資上漲列為頭號問題,而在剛剛公布的2008-2009年調查結果中,僅有35%的接受調查者將工資上漲列為頭號問題。
上海榆之家具有限公司的總部設在上海,主要制造硬木家具供應當地市場,今年,公司在工資方面的壓力已經大幅減輕。榆之家具的負責人說,“兩年前,要求工資上漲的呼聲很高,工資上漲了30%,之后仍有要求增加工資的壓力存在,但是在今年的農歷新年期間,沒有一個工人提出工資問題。”
隨著成本不再快速上漲,幾乎不太有企業打算遷移至成本比較低廉的地方,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現實情況就是,今年公司已經沒有余錢可供轉移至其它國家。”博斯管理咨詢公司的哈多克說道。在最近的調查中,僅有10%的企業計劃在今年離開中國,去年該比例為15%。這表示中國的制造業環境在發生巨大變化。
美商會最近的調查指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信貸緊縮,而且事實證明,這對于一些制造業公司是一個嚴重障礙。
加注中國
雖然今年的經濟已經放緩,但是過去五年內的工資上漲、土地價格及日用品價格,外加銷售下滑和信貸緊縮等新問題,這些都成為加速淘汰那些缺乏競爭力的生產企業的因素。不少依賴廉價勞動力而非現代生產實踐的生產企業已經離開中國或相繼倒閉。
與此同時,實力雄厚的公司愈加強健,多數“幸存者”在繼續投資及努力提高效率。最新的2008-2009年調查顯示,在108家接受調查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繼續對其在中國的業務注資。
此外,企業仍在進駐中國,但是他們的進駐理由已經發生了變化。最近涌入中國的企業不再是像過去那樣受到廉價勞動力的吸引,而是受潛在市場的吸引。“盡管出現了經濟衰退,中國仍然是個發展強勁的市場,”瑞科公司的霍恩拜茵說道,“企業希望在中國賺錢,因此他們在經濟低迷時期仍繼續投資中國。”
調查還顯示出幾年來始終受關注的幾個問題。其中一項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有73%的接受調查者將加強其知識產權列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項。物色高素質白領人才仍然是一個挑戰,而員工保留、物流效率及費用、中國制造的產品和材料的質量與安全性等問題,一如既往地被列入問題清單。
經濟刺激方案將直接使生產企業獲益,因為鐵路、公路、港口等公共設施都將使國內貨運更加便捷,而且有助于在各個省份開拓新的銷售市場。但是政府仍然肩負許多壓力:銷售下滑致使利潤縮減,生產企業在呼吁政府減輕成本壓力,在勞動力培訓和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在當前的經濟衰退的最后,將呈現出成功的中國制造的樣貌:成功的企業在中國開展生產時,采用高效的工廠生產方法,并使用一批現代管理和銷售的工具。企業將部分產品用于出口,越來越多的產品則投放國內市場。
接觸中國消費者是需要花費一定代價的——為當前疲軟的國內市場供貨必須擴大你的產品種類,但是這非常重要。“從管理而言,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就必須帶領你的‘最佳團隊’進入中國。”一位制造業CEO說。
中國CEO眼中“最要命”的難題
雖然,中國是惟一一個沒有出現信貸危機的大國,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出口回落、生產下滑、就業形勢趨于嚴峻。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將中國經濟以低成本、高污染、高耗能為特征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下所積累的產業結構矛盾提前釋放,同時中國經濟在多年超過10%高速發展之后也正在進入一個周期性調整期。
從2008年11月開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計世資訊在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聯合針對100多位中國各行業企業的CEO進行了訪談。
通過對中國百位CEO的調查發現:訂單壓力凸顯、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資金緊張、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上升、節能環保責任加重以及風險控制能力不足,是中國企業現在和未來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應對的六大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