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七八年的挫折后,華為在北美市場的長期投入終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文|CBN記者 駱軼航
在遭遇知識產權糾紛、難獲客戶信任、與北電合資流產和收購3Com失利等一系列長達七八年的挫折之后,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懷疑北美市場是否是華為的禁地了—直到最近華為從北美有令人意外的好消息傳出來。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已經贏得了美國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Cox Communications旗下無線網絡基礎設施設備的合同,Cox計劃今年晚些時候面向美國一些市場推出這一手機業務。瑞銀分析師Nikos Theodosopoulos預估華為與Cox這份合同的年規模不超過1億美元,不過合同的具體金額和條款還無從得知。此外,華為還入圍了美國無線WiMAX運營商Clearwire公司一份無線網絡設備合同的最后角逐,而這可能是一份金額更大的合同。
總部位于華盛頓州的Clearwire正在為其即將投入建設的無線寬帶網絡挑選供應商,Clearwire預計這一網絡2010年以前將覆蓋美國1.2億人,其網速與有線網絡目前的數據傳輸速度相當。其它最后入圍Clearwire無線網絡設備合同競逐的還包括摩托羅拉、三星電子和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其中前兩者是華為在CDMA和WiMAX領域的強勢競爭對手,而諾基亞西門子與華為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歐洲的WCDMA領域。
這兩個項目有望幫助華為在美國初步立穩腳跟:總部位于亞特蘭大的Cox自己購買了無線頻譜,計劃在有線電視市場上提供無線通訊服務。而其它的美國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諸如康卡斯特(Comcast)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等都正在與Clearwire合作提供無線通訊服務。
早年在剛進入美國市場時,華為在中東和歐洲一直奉行的強悍戰略曾讓它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美國報紙上打出的廣告“它們唯一不同的是價格”被思科、朗訊等公司視為惡意挑釁,直接導致了激烈的反彈。這家中國公司還經常被指責違反當地的市場游戲規則,如招聘美國員工時頻頻問及應聘者曾經供職公司的技術細節和研發流程。2006年2月,華為與加拿大電信設備商北電網絡成立了合資公司,以期借助對方的本地市場優勢爭奪在北美的合同。但這場合作最終由于北電自身的原因和加拿大政府的疑慮宣告無疾而終。2007年9月,華為宣布準備收購曾與其建立合資公司的合作伙伴3Com,但半年之后,這一交易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國家安全”之名駁回。
但長期的堅持開始慢慢發揮作用:2007年,華為在北美市場突破兩道“防線”:8月,華為采用CDMA EV-DO技術的數據卡EC360首度在美國實現規模銷售;12月,華為與主流運營商MetroPCS合作推出了一款CDMA折疊手機M318,這是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第一款手機。2008年,華為又獲得了加拿大兩大運營商Telus和Bell Canada共計70%的無線網絡設備份額。
尤其是在當前,美國運營商紛紛尋求減少設備支出的辦法,同時又不放棄對3G乃至4G技術的追求—中國廠商從中嗅到了美國蛋糕的甜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