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 正文
前腳趕走了可口可樂,后腳便遭遇五礦的碰壁—對于打算抄底全球能源的中國而言,擺出一種開放的姿態也許是必要的。
李洋
在保護主義的潛臺詞下,理由總是變化多端的。
1個月前,澳大利亞OZ礦業公司和中國五礦集團達成了初步協議:中國五礦集團將按OZ在2008年11月27日股票停牌時溢價50%的價格(總價約合17億美元)全盤接手這家全球第二大鋅礦公司。
對于背負著12億澳元(約56億人民幣)沉重債務的OZ股東們而言,這真是筆劃算的買賣,來自中國的五礦集團簡直就像救世主一樣。首席執行官Andrew Michelmore表示:“中國五礦集團的收購動機很單純,僅僅是為了增加原料礦產品的供應而已。”
因此,3月27日,當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斯萬宣布禁止這次并購時,懷有單純商業目的進行交易的OZ和五礦公司都感到十分意外。澳政府給出的首要理由是:OZ的一座主要礦山不巧正處軍事禁區內,政府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對交易予以禁止。
只消考慮到澳政府以往的保守作風,你就知道對另幾家有志并購澳礦的中國公司—中鋁、鞍鋼和華菱鋼鐵而言,這真的不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在它們集體被澳大利亞政府提出延期審批之后。
與投資令人頭疼的美國國債相比,在全球展開能源并購,對于目前手握大量外匯儲備的中國而言,是一件再聰明和重要不過的事情了—如果一系列全球能源采購計劃獲得成功,既可以讓自己安全渡過金融危機,又為國家未來幾十、上百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要知道,多年來,中國的鋼鐵等大型制造行業一直受限于上游的礦產公司,畢竟中國的授權能源(即從境外其所投資的礦業公司進口的能源)占總進口的比重還跟發達國家相差較遠。而中國的投資者所提出的收購提案,對于那些資產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而縮水、甚至陷入困境的能源公司以及它們背后的政府來說,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有誘惑力。政治和價格的門檻都已有所降低。
由于發生時間上的關系,你沒法不把五礦在澳大利亞的碰壁與可口可樂最近在中國的遭遇聯系起來。正如在可口可樂并購匯源一案被商務部否決之后,英國《金融時報》所評述的:“指望中國重振交易流的并購銀行家們,將對這一明顯的保護主義行為感到遺憾,而指責中國在中鋁投資力拓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的澳大利亞反對黨政界人士,將會興奮不已。”
現在看來,此話不幸被言中了。盡管商務部一直對外稱,可口可樂對匯源的并購與保護主義毫不相關,但匯源現在所面臨的尷尬境地卻與OZ驚人的相似。
朱新禮目前仍在尋求機會出售匯源。在統一否認了投資匯源意向傳聞后,又有媒體報道稱,華潤、國投和中糧等國企將有可能對匯源進行注資。
但是,假設上述國有企業與匯源的交易真能在短期內達成,這件事對外界所釋放的信號將不會是良好的—尤其在“國進民退”的種種爭論之風正盛之際。
且不論這些擁有國企背景的大買家,是否能給出像可口可樂對匯源所承諾的24億美元的價格—就算在相同的價格之下,對于朱新禮而言,這筆交易也并不那么稱心如意。
朱新禮出售匯源并不是單純的套現,價格只是其考量之一,而公司的未來發展也是他所關注的。
但是,現在他已經沒有可選擇的余地了。不管匯源未來將以何種形式、出售給誰,它已經錯過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機會。
話說回來,從大局看,對于打算抄底全球能源的中國而言,眼下擺出一種開放的姿態也許是必要的。因為,保護主義是一種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