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分利不均 制鹽企業能否分杯羹
中鹽換屆,再掀鹽改猜想
華夏時報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道
在鹽業改革方案遲遲未有定論之前,中國鹽業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鹽”)這塊被業界稱為鹽業改革最難啃的骨頭終于有所“前進”。9月16日,中鹽官方發布消息,公司領導班組重新制定,李耀強接任董事長職位,并兼任中鹽黨委書記以及中鹽股份公司董事長和黨委書記。
鹽改何時推進?業內流傳甚廣的版本是,曾經因為中鹽的阻礙,鹽業改革方案已經夭折6次。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要求全面放開小工業鹽的價格,其價格將由政府指導價變為市場調節。當時便有聲音稱,小工業鹽價格放開為下一步食鹽價格市場化鋪平了道路。此次,處于鹽改核心的中鹽完成人事調整能否成為鹽業改革歷史上的破冰之舉,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中鹽新領導班組上任
中鹽發布消息顯示,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微博]企干二局局長宋亞晨宣布了國務院國資委[微博]任免決定,李耀強擔任中鹽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中鹽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原中鹽董事長茆慶國到齡退休。
據了解,李耀強在履職中鹽前,主要任職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曾擔任該公司副總裁。
對于新任領導班組,宋亞晨滿載“厚望”。其對中鹽干部職工提出,全面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部署,大力推進中鹽公司的改革發展。
之所以此次人事調整這么受關注,業內認為這或將開啟鹽業改革的大幕。
其實,中國鹽業的體制改革早已啟動。十幾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對我國鹽業體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個方案,有原經貿委鹽辦提出的方案、發改委鹽辦提出的方案、國家審計署提出的方案、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提出的方案、發改委經貿流通司提出的方案,以及2009年12月31日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組成的鹽業體制改革小組提出的方案。最近的一次是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刊發第10號令,決定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該消息再度引起行業內的關注。
而為何直到現在鹽業改革仍未落實,難處在哪?業內多數人認為改革最強大的阻力就是來自于中國鹽業總公司及中國鹽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鹽協會”)。
“鹽業公司在長期的壟斷經營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存在著很多灰色地帶。現在反對改革的主要也是這個利益集團。”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賀海仁說。
曾在2009年,包括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全國28家制鹽企業聯名遞交“完全支持擁護改革”的建議書。當時媒體報道,有匿名人士爆料稱,中鹽協會在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遞交這份建議書時對其有所篡改,存故意阻撓鹽業改革之嫌。
多年后,鹽業改革仍未落實,中鹽協會的“建議”是否改變,中國鹽業協會秘書長宋占京接受《華夏時報》記者詢問時則不愿意正面回答鹽改問題。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耀強作為鹽業改革的核心中鹽的新任掌門人,身上壓力自然不言而喻。
不過,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機構分析師馬文峰卻認為這場鹽改并不會那么徹底。“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管控很嚴格,食鹽作為最基本的食品添加劑之一,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自然不會輕易開放專營權利。未來的改革模式應該是國企引進外來資本參股等形式,以幾個大型有資質的規模企業為主導,這樣更有助于制鹽行業的流通和管制。”
地方鹽業公司的希望
資料顯示,中鹽創立于1950年,1964年由國務院授權集中統一管理鹽行業。2004年起,中鹽成為全國食鹽專營的生產經營主體,中國鹽行業龍頭企業和唯一中央企業。年食鹽產量28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30%,旗下擁有全資、控股子公司46家。
在鹽業專營體制下,食用鹽的生產、運輸、銷售、價格等均由國家統一控制。食鹽的生產與批發銷售分離,其中地方一些獲得審核資質的制鹽企業負責食鹽的生產,但對食鹽的產量及價格卻沒有決定權,而中鹽及其下屬的各省份的鹽業公司則擁有對食鹽批發銷售的管理權。
“食鹽的銷售權統一由中鹽及其在各省份的下屬的中鹽子公司掌控。誰掌控銷售誰就有價格優勢。由地方制鹽公司生產,再轉到中鹽系統下分裝銷售,其中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鹽以及分布在各個省份的中鹽系統的鹽業公司掌控。其實,食鹽成本并不高,一般生產企業利潤率只有4%,而不參與生產環節的企業利潤率則要高達70%。”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年底工信部公布了2013-2015年度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名單,食鹽的定點生產企業共98家。其中,市場份額比較大的幾家制鹽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云南鹽化、山東的魯北化工、四川的新都化工、內蒙古的蘭太實業和廣西的南風化工。
但這些公司中,除了云南鹽化率先實現生產和銷售于一體之外,其余大多屬產銷分離,再加上食鹽銷售利益分配不公,導致這些制鹽企業鮮有業績出彩。根據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南風化工凈利下降97%;魯北化工凈利下降46.26%,云南鹽化凈利下降110.95%等等。
不過,朱丹蓬也指出,現在食鹽銷售權已經逐步放開并試點實行。除了中鹽這個品牌之外,地方一些制鹽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食鹽品牌銷售,只是市場份額目前依然難以形成規模。
例如,目前我國食用鹽的主要品牌有:中國鹽業總公司的“中鹽”、江蘇的“淮牌”、四川的“自流井”、湖南的“雪天”等品牌。
對此,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認為,一旦鹽業改革落地,有望改善制鹽企業的業績問題。產鹽大省的審批可能緊一些,其他省可能松一些。盡管仍需審批,但省級企業可以避開中鹽,實現產銷一體,獲取大部分利潤。同時,通過競爭,小企業、落后企業將被兼并或淘汰,各省將出現一兩家壟斷型地方鹽業公司,一定程度上規范食鹽市場。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