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首引民資 千億開放領域被質疑為“甩包袱”
“盛宴”還是“剩宴”
王力凝
“兩桶油”之后,另一家大型央企——國家電網[微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了動靜。
5月27日,國家電網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領域。據國家電網的預計,這兩個市場將以年均130億元的規模增長,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2000億元。
國家電網以開放兩個新能源領域市場的姿態展現在公眾面前,而此前外界猜測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抽水蓄能電站并沒有在其中。
實際上對于社會資本而言,最為關心的則是進入開放領域能否賺錢。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開放領域盈利模式不明,成本高昂,再加上話語權難以保證,此次開放力度并不及預期,而國家電網描繪的“2000億元”投資蛋糕,民營資本究竟能夠分羹幾成仍值得繼續觀察。
開放新能源業務
關于引入民資的新舉措,是國家電網在召開的“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設施市場”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在這個會議上,國家電網向社會正式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修訂版)與《關于做好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報裝服務工作的意見》。
在上述兩則《意見》中,國家電網明確提出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充換電設施市場。這是國家電網2002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將其參與業務主動開放給社會資本。正因如此,這也被業內視為國家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之舉。
對于民營資本的參與細節,在發布會上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王延芳表示,民資可以投資、建設和運營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等分布式電源的上網設施,以及電動汽車的快充、慢充、換電等各類充換電設施,國家電網承諾為社會資本進入這兩個市場做好相關配套服務。
“看了這個方案比較失望,因為一方面在分布式電網和充電站領域,實際上民間資本已經參與超過了5年的時間,另一方面原本我們預期的輸變電線路等業務根本沒有在本次方案中提及。”一位長期關注國家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能源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國家電網的核心業務是購電、輸配電、售電,而一次面向社會資本的兩個領域都不涉及到核心業務,只是國家電網最近幾年才開始做的新領域。
王延芳對外表示,之所以選定這兩個領域率先開放,是考慮分布式電源上網設施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投資規模適中、技術標準明確、易于管理運行、投資方式靈活,適合社會資本投資。
從國家電網參與的分布式電源項目上看,目前并網容量達到12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121萬千瓦;而按照國家電網以及其他部門的相關規劃,到2015年僅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要達到1000萬千瓦。
充電站項目描繪的發展前景或更為廣闊。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家電網已經建成的充換電站400余座和近兩萬個充電樁;而此前的規劃是到2015年要建成2351座充電站,22萬個充電樁。到2020年,充電站的建設目標高達10000座。
這似乎是兩個有著巨大商機的市場。國家電網在當日的發布會上對本次面向民資的市場進行了預估——兩個市場將以年均130億元的規模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同時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00億元。
選擇新能源領域做改制的突破口或是有戰略性考慮。在2014年3月,在“2014中國清潔電力峰會”上,國家能源局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張國寶曾表示,國家電網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中的比例,激活電力體系。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任浩寧也認為,國家電網放開兩個新能源業務或是環境治理重任的倒逼,目前國家對污染治理的態度強硬,節能減排重任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揮作用,而作為連接發電到用戶橋梁的國家電網也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市場架構迫使國家電網要將新能源項目放開。
盈利前景不明
2000億元的“蛋糕”看似巨大、誘人,但民間資本是否能啃得著?
“資本是逐利的,民間資本受到行政干預影響小,所以決定是否參與的主要因素取決于投資回報究竟如何。”在陜西西安經營光伏企業的浙江私企老板告訴記者,如果項目盈利能力差,民資進入投資的積極性也會消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告訴記者,此次開放的這兩個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但是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目前市場尚未培育起來、投資成本高昂、盈利模式不明、依賴國家政策補貼支持。
此前,業內預計中國2014年下半年將會呈現分布式發電項目“趕工潮”,以及國家電網提高效率及升級配套電網等舉措落實后,會為集中大量的光伏裝機做好先行準備,促進中國完成全年8GW的分布式發展目標。
但目前看來,分布式項目的成本高昂,很多企業在想進入這個領域時都面臨著融資難以及并網方面的問題,再加上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明,輸配電等關鍵環節仍然控制在國網手里,發展起來仍需較長的時間。
北京市家用光伏系統成功并網第一人如海(化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放開分布式電網有助于個人及企業自建“微型發電站”向國家電網售電,但能否取得預期的投資力度仍有待觀察。
據了解,如海在位于北京市順義區的自家屋頂建了一套分布式3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總共花費為4萬元。如海此前計算,2013年總共發電2507度,脫硫煤電0.4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加補貼,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如海還發現,在國家電網北京公司對于光伏上網電價和補貼結算上,增值稅稅率高達17%,這就大幅削弱了分布式電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國家電網本次開放的充電站領域。
記者在走訪了位于西安曲江南電動汽車充電站后發現,充電的汽車少之又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電動汽車普及率相對較低,電站原本規劃的400量日電動汽車充電站目標從來未能實現過。而在充電站投入運行以來,一直也處于虧損狀態。
西安曲江南電動汽車充電站由國家電網投資建成,建成于2010年,是西北地區首家電動汽車充電站,總投資額高達650億元。
這是目前國內充電站經營困境的縮影。據國家電網內部人士稱,已經建成的400余座充電站幾乎沒有盈利的項目,處于全線虧損狀態;據南方電網分公司的表態,其在深圳建成運營的7座充電站,每年虧損額為1300萬元。
運營虧損的同時,一個充電站的投資規模動輒需要百億元,需要實力很強的民資才能夠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門檻。所以在林伯強等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將投資回報周期長、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的兩個領域開放給民資,甚至有“甩包袱”的嫌疑。
針對上述兩個領域的發展現狀,林伯強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家電網允許民資進入這兩個領域,但是沒有具體的舉措,很多民資只是處于觀望狀態,而市場的培育還需進一步完善,同時電價補貼、稅收、融資等方面仍需要配套的政策。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能源業內人士表示,國家電網開放的這兩個領域仍依賴政府扶持和財政補貼,否則民資參與進來也會是賠本的買賣。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