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疑似接種乙肝疫苗死亡病例死因調查結果公布
本報深圳訊 (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馬起山)去年12月21日凌晨,深圳市衛計委通報龍崗區一例新生兒死亡病例,其生前曾接種過康泰乙肝疫苗,家長懷疑與接種疫苗有關(見本報2013年12月21日A2要聞版《接種康泰乙肝疫苗后 新生兒68分鐘死亡》)。
而昨晚,深圳市衛計委通報了深圳市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對該死亡案例的調查診斷結果,結果表明該死亡病例與接種疫苗無關,其死亡原因是在患有先天性肺小動脈高壓癥的基礎上因羊水吸入致呼吸功能衰竭。
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生兒死亡不可全部歸罪于疫苗。這名負責人說,新生兒死亡原因排在第一位是出生窒息和產傷,第二位是早產、低體重,第三位是先天畸形,第四位是嚴重感染,“也就是說,我國有5萬多新生兒出生當天,因為窒息、產傷、先天畸形等原因而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免疫規程,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對預防相關疾病的傳播是最有效的,而把此時間段因其他原因導致新生兒死亡,歸罪于疫苗接種,那么疫苗接種就會成為‘冤大頭’。”
深圳市衛計委昨日在通報中稱,即使疫苗產品沒有質量問題,但由于極少數個體體質差異,屬過敏體質,仍可能出現異常反應,甚至出現死亡,但這種報告率是相當低的。
而據介紹,正是由于仍有這種極低風險的異常反應病例的發生,國家專門成立了“疫苗異常反應補償基金”,接種國家免疫規劃范圍內疫苗而發生的異常反應個案或死亡病例,國家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