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顯示:“兩桶油”煉化業務業績分化 中石化賺64億中石油虧200億有業內人士建議中石油分拆煉化業務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曉莉報道:曾蟬聯多年“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石油似乎早已丟失了此光環——就在日前公布的2013年三季度財報中,煉化業務虧損額高達200億元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中石油這么不擅長煉化項目,那就干脆拆分出來吧。”承接著“383方案”中推進石油天然氣行業改革的思路,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毫不客氣地指出:“拆給中海油或者中石化都成。”
一個掙錢一個巨虧?
在中石油的三季報中,高達1.68萬億元的營業額、953億元的凈利潤似乎未能掩蓋中間的薄弱環節——1-9月,中石油共加工原油7.345億桶,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虧損200.04億元。其中,煉油業務虧損53.21億元,化工業務虧損146.83億元。
“這幾年,中石油的煉油虧損已經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虧損得太厲害了。”姚達明分析指出,“一開始,我們比較樂觀,認為中石油擅長上游開采,中石化擅長煉化,當中石油的煉化虧損遠高于中石化的時候,我們還覺得可以理解。”
可是,“可以理解”的容忍度在本季度發生了扭轉——中石化1-9月共加工原油1.74億噸,煉化板塊收入64.23億元。其中,煉油實現66.5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化工略虧0.59億元,同比減虧2.33億元。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中石油的煉化到底怎么了?
煉油虧損因利潤被轉移?
“一般而言,在煉化領域,高油價情況下,煉油量與虧損額一般成正比。煉油越多,虧損越大。”一位北京業內人士透露,“另一方面,中石油有一半的原油是自己開采的,中石化有約70%的原油是采購的。顯然,大家覺得中石化的虧損更可以接受。”
數據顯示,兩巨頭虧損曾一度近2000億元——2008年國際油價飆升至歷史最高峰時,中石化曾巨虧1144億元;而中石油的虧損額為829億元。
但是,從2011年開始,兩巨頭在煉油與化工領域內的業績表現開始出現變化:中石油煉化虧損開始遠高于中石化——2011年,中石化煉化板塊合計虧損95億元;而中石油當年煉化合計虧損618.66億元,虧損額為中石化的6.5倍!
隨后的2012年,中石油煉化合計虧損435.11億元;中石化則合計虧損額為241.67億元。
“到了今年,中石化已經開始在煉化項目掙錢,而中石油還在虧損,而且是巨虧,這樣的情況讓人質疑。”內部人士表示,“有業界傳聞是中石油把一些虧損賬目寫進了煉化板塊,也有人說是轉移利潤。但我認為,關鍵是在中石油不擅長煉油。”
再哭窮或遭拆分?
跟過往“哭窮”不一樣的是,這份難看的財報讓業內表示“難以接受”。正如姚達明所建議的:“既然中石油不擅長煉油,那就把整個板塊拆分出來吧,給擅長煉油的中海油,或者中石化。”
姚達明的說法并不是毫無根據的。根據日前的“383方案”中推進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改革,要放寬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市場的準入,加速相關資源的勘探開發,“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姚達明坦言:“可以看出,中石油的拆分已經無可避免了。我之前還聽說,中石油或以大型區域為核心進行整合,拆分成華北、華南、東北等五至六個區域性公司,各個公司將分別專注不同業務。很多人也表示不可能。”
“沒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政府下決心去做。”姚達明補充解釋,“方法也很多,例如可以通過新公司收購股份等等,正如當年IBM[微博]把手提電腦業務拆分出來賣給聯想一樣。”
當然,中石油也不是只能面臨“被拆”的局面,“國家能源局已經公布了《頁巖氣產業政策》,提出把頁巖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姚達明分析指出:“掌握油氣開采技術的中石油應該是頁巖氣發展的當然受惠者。但它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遠遠未能達到市場預期。所以,它的努力方向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