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
“現在剝離管道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剝離涉及哪些資產、應該怎么操作等都沒有明確,更不可能有具體方案了。”針對近期有消息指向中石油管道資產剝離一事,9月25日,有石油業內知情者向記者指出。
支持剝離的專家認為,將國內關于包括天然氣管道在內的管道業務從中石油剝離是打破壟斷的第一步。
“(有關部門)早有將管道剝離(中石油)的想法,并希望能借此打破中石油對天然氣管輸業務的壟斷。”上述知情者稱。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想法始終未能成為現實。他認為,這不過是有人借中石油腐敗窩案爆發而舊事重提,但是面對中石油已將陜京管網等業務注入旗下昆侖能源(00135.HK)的現實,剝離難度很大。
9月23日,渣打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央政府從昆侖能源剝離管道業務)近期這樣做的可能性不大,但作為中國天然氣行業長期改革的一部分,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2013年已絕對不可能,2014年的可能性也不大。”一位跨國投行分析師坦言。
管道的自然壟斷
有關部門之所以希望將管道等業務從中石油體系剝離出去,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內天然氣長期改革——“因為管道、LNG接收站等涉及自然壟斷,它一旦被某個企業控制,勢將對行業內其他企業造成不公平”,上述跨國投行分析師稱。
他指出,管網建設不但涉及到管道走向規劃、管道建設等,還牽扯到征地等多方面要素,因此在同一個區域內,政府是不可能允許不同投資方興建多條同向輸氣管道和管網的,這就形成了管道的自然壟斷。
在四川中石油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天然氣管輸網,不但覆蓋四川全境,而且還控制著出川的重要管輸通道。“氣源緊張時,中石油會歡迎所有天然氣生產商向它供氣;但是一旦氣源過剩,它勢必會首先安排自己的氣源向省外輸送,從而對競爭對手造成不公平。”
據了解,四川是國內重要的天然氣產地,這里不但有常規天然氣,還有大量頁巖氣資源。隨著國土部兩輪頁巖氣招標的結束,中石化、四川能源投資集團等競爭對手紛紛擠入這個市場,動輒斥資數億元,開采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
由于資源儲量、開采技術、管理水平等的差異,這些企業的投資回報各有不同;同時因為氣價受政府價格管制,因此目前參與天然氣開發的各方競爭并不激烈。
然而2012年3月,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明確表示,國家已經在廣東、廣西按照“市場回值法”新定價機制開展了試點。打算用兩三年的時間,使全國范圍的天然氣定價符合這一新機制。
這意味著氣價市場化或氣價與國際接軌進程已經提速,包括中石油在內的所有天然氣供應商都將直面激烈的競爭。若四川天然氣管網一直被中石油把控,那么中石化等勢必將蒙受巨大的損失。
更重要的是,在氣源過剩時,中石油還可以利用管道輸送費調節自己與競爭對手的輸氣成本,從而在終端市場上形成自己的價格優勢。
“因此政府期望能將管道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第三方,管網向所有供氣方開放,根據輸氣量和輸氣穩定性等收取天然氣輸氣費。”上述知情者說。
昆侖能源的作用
對于相關政府部門的想法,中石油決策層當然心知肚明。
為了防范這種事件的發生,2009年時任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做出將陜京管網從中國石油(601857.SH)剝離出來注入昆侖能源的決定,并計劃將后者打造為中石油天然氣板塊旗艦(詳見本報8月《中石油落馬高管李華林往事:股權激勵獲利過億》)。
“此后,每次投資者見面會上,中石油高層都會重申承諾,把昆侖能源打造為天然氣板塊旗艦,并為此逐步將所有管輸、LNG接收站等資產注入昆侖能源。”上述分析師表示。
據了解,早已在香港上市的昆侖能源最初是以中石油位于哈薩克斯坦的某區塊為核心資產實現上市,“當時是希望它能成為中石油海外并購的旗艦”;然而隨著中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在海外油氣投資領域的實力日漸增強,昆侖能源逐漸被邊緣化。
“2009年后,蔣潔敏決定用這個香港上市的殼資源,保護中石油既得利益。”上述分析師認為。
他指出,之所以選擇昆侖能源,只在于它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中央政府若想將中石油的管網劃歸國有,或另外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必須先考慮港股投資者是否答應。
今年6月中石油與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聯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出資組建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其中中石油以價值200億元的管道等資產實物出資,占新公司50%股權,而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聯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共同斥資現金400億元,獲得剩余的50%股權。
“這意味著中石油的這些管道資產瞬間增值3倍,如果國家剝離整個中石油的管道業務,那么又該給投資者怎么補償呢?”他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