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有太多相似之處:兩家企業的誕生,只相差兩年;兩家掌門人的年齡,僅相差一歲。同城、同行業,同為翹楚,產品重合度高,連重要的經濟數據都非常接近。但他們的氣質又是那樣的迥然不同。前者張揚,后者內斂;前者草根,后者出身名門。在整個2012年,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之間的“口水仗”也愈演愈烈,成為本行業最大的年度新聞。
本報記者 呂紅星
據中國廣播網近日報道,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2012年徐工集團營業收入將要突破1000億元的大關。對此,相關人士表示從復合增長率看,由于2012年年報尚未公布,以2011年度數據計算,徐工機械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和營業總收入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12.75%、114.21%,雙雙高居行業榜首。統計數據顯示,同期增長居前的另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微博]、華菱星馬、柳工、山河智能,這五家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是71.97%、91.46%、181.34%、57%、57.6%。
與此同時,在整個2012年,身處同城的行業巨頭、全球第六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和同樣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的中聯重科之間的爭斗也愈演愈烈,成為本行業最大的年度新聞。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正如 《新民周刊》所評述的那樣:身為同一片現代工業熱土上結出的兩顆碩果,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有太多相似之處:兩家企業的誕生,只相差兩年;兩家掌門人的年齡,僅相差一歲。同城、同行業,同為翹楚,產品重合度高,連重要的經濟數據都非常接近。但他們的氣質又是那樣的迥然不同。前者張揚,后者內斂;前者草根,后者出身名門。
很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成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而是在多年的恩怨交織下,結為一對冤家甚至仇家。2012年,對于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間諜門”議論紛紛之時,三一突然高調宣布由長沙“遷都”北京,成功吸引了公眾視線,“為了規避惡性競爭”的說法,更吊足了大眾的胃口,將矛頭直指中聯重科。
2012年11月21日,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內部早餐會上,突然宣布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市昌平區,長沙將只保留泵送事業部,不再作為總部核心,三一“遷都門”由此引發。
事件的最新進展
2012年12月18日,中聯重科在內部發表《守正,凝聚發展正能量》的告全體員工書,中聯重科在文中稱受到了駭人聽聞的指責和控訴,一直以來中聯重科顧全大局,保持理性、忍讓、包容,因為不希望升級“口水戰”,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正本清源。
2012年12月28日晚間,中聯重科現有的四名獨立董事發布聯合聲明,稱將就三一“搬遷門”涉及的三一對中聯諸多指責進行獨立調查,并將根據調查結果在必要時候采取相應行動。而此時,雙方公司管理層在微博上依然“口水不斷”。
針對中聯重科的這一聲明,三一重工一位副總裁表示:“調查這些內幕應該是公檢法系統的事情,怎么輪到獨立董事們介入調查?且看他怎么收場。”
2012年12月28日凌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微博上發文:“國有企業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比如說:褚時健退休前分了一百幾十萬美元被判無期、女兒自殺,可謂家破人亡;有的人多發了點獎金、說是侵吞國資,被立案查處;有的把國企干成了自己的私企反而是改革楷模,名利雙收!莫名其妙。”這條微博發布之后立即被大量轉發。
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高輝12月29日凌晨在微博中對此開罵,稱 “有一種人叫‘道貌岸然’,質疑地方政府,質疑司法公正,質疑改制,”并且點名送向文波四個字:“恬不知恥。”
雙方矛盾由來已久
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在行業“內斗”由來已久,媒體有很多報道。比如,雙方在搶奪客戶方面各有建樹:中聯重科人員曾混入三一重工的客戶群中,且被三一重工查出;中聯重科的參展車也曾在半夜三更被三一重工的人破壞,其客戶也曾在飛機場被三一重工的人接走……
在眾多“內斗”事件中,在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當屬“間諜門”和“行賄門”。
1.“間諜門”事件
2012年11月13日起,多家網上論壇出現一則關于 “三一重工涉嫌派遣間諜和技術手段竊取商業秘密”的爆料帖子,稱中聯重科在內部發布材料,直指三一重工涉嫌針對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商業間諜案。
帖子指出,2009年5月22日,三一重工成立了以 “收集競爭情報,監控市場動態,為三一重工高層決策和集團戰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為目的,以購置與使用禁止民用的裝備為手段,直接受命于三一重工高層的新洛普咨詢公司。截至2009年7月底,公安機關查封新洛普咨詢公司止,三一重工以新洛普咨詢公司為掩護,通過采用間諜工具與手段,利誘、收買同行企業要害部門、關鍵崗位員工,非法獲取了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34家同行企業數以千計的商業秘密。
此外,中聯重科指責三一重工雇傭黑客組織在2011年6月8日至27日,攻擊中聯重科OA系統,竊取中聯重科商業秘密。
中聯重科還指責三一重工在本地高校畢業生中發展商業間諜,帖子指出三一重工通過2011屆湖南農業大學畢業的三一重工黃鏡明竊取中聯重科商業秘密。帖子指出,2012年11月6日,三一重工市場部情報人員黃鏡明因涉嫌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2012年11月9日,三一重工市場部副部長劉兵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已相繼被案發地的漢壽公安局刑事拘留。2012年11月5日,同案的甘翰宇被案發地的漢壽公安局移交長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監視居住。此案正在深挖中。
對于中聯重科所指,三一副總裁梁林河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對此作出回應,“我們中了中聯的圈套,這個故事搞得像無間道一樣。”
據梁林河爆料稱,在此事曝出數月前,一位市場部副部長建議梁林河在三一外部單獨設立信息搜集部門,如此方便撇開與公司之間的關系。該下屬還建議購買攝像機等微型監控設備——這些事后均成為三一間諜案的罪證。極富戲劇性的是設備購回的第二天,警方就對三一市場部展開搜捕查封。公安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市場部副部長竟擁有中聯的集體戶口。“我買東西簽字的手續都在中聯手上。后來我們得知被抓的人事后還去了中聯任職。”
對于中聯重科稱三一在湖南農業大學等本地高校物色商業間諜一事,三一表示,這樣大的事,抓捕竟由常德市漢壽縣的公安部門實施,而對此案件,湖南省、長沙市等公安部門卻一無所知,其中蹊蹺值得玩味。
2.“行賄門”事件
2011年4月19日,一個自稱曾是三一重工的一名員工在鐵甲工程機械論壇上發出了帶有“三一重工”文頭的“行賄證據”,稱三一重工新疆公司在四起業務中,各向交易方行賄15萬元。帖子還發出了三一重工 “2011年中字頭客戶行賄明細表”,共計500多萬元。此帖一出,立即引起了業界嘩然。
而依照計劃,三一重工擬于2011年4月20日上市聆訊發行約15.4億股H股,三一將實現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達300億港幣。
2011年7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向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港交所出具《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網帖舉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行賄調查情況的函》澄清稱:“三一重工不存在匿名舉報材料所述的‘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的違法事實。”
但公函發布為時已晚,行賄門曝出的次日即2011年4月20日一天之內,三一股價跌幅就高達4.30%,創下2011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成交量高達28.18億元,亦創下當日滬深兩市之首,三一市值蒸發近60億元。
由于結案后,H股發行黃金窗口期已過,梁穩根被迫取消該計劃。
事實是雙方矛盾由來已久,按中聯品牌管理部部長劉小平的話說就是第一次公開的正面沖突是在2006年,這一年,中聯一臺設備在施工過程中斷裂,“三一卻把這個消息編成短信,滿世界發給中聯的客戶。”
而三一最早的回憶則是其創業早期拖泵液壓系統被對手灌沙子。“真正的問題發生在中聯改制以后,從那時開始,競爭就變味了”。“私有化之前,兩家的競爭還比較理性,參與改制后,個別主要領導的子女成為中聯的利益合伙人之后,競爭關系就變得非常復雜。對三一的打擊都動輒利用公檢法等國家公器來進行。三一沒法在這里立足。”三一總裁向文波說。
三一成“北漂”,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避走?
關于三一遷都的問題,業內存在著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三一遷都是出于國際化的需要。這種觀點認為,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參加十八大期間曾公開表示,“三一將力圖在2012年實現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的 ‘五年目標’已經基本完成。10年后,三一的銷售額至少實現3000億元。其中,三一重工把國際化作為企業的第三次創業,今年的國際化收入將達到100億元,只占銷售額的5%,我希望五年以后能占到40%-50%。”
而北京作為首都,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是地方城市哪怕是省會城市不可比擬的,對其目標的實現,可以起到助推的作用。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將總部遷到北京肯定有積極意義。其 “性質和目標就跟1992年三一從漣源遷到長沙一樣。”
而2012年11月10日,梁穩根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采訪時說,“三一的發展得益于湖南這塊土地良好的投資環境,三一不會徹底離開湖南。”
另一種觀點認為,三一之所以要遷都,因素之一是不堪忍受中聯重科的 “騷擾”。華寶證券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合緒直言,“與對手的競爭或許不是主要因素,但三一在作出搬遷決定的時候,肯定也會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畢竟三一和中聯重科‘斗’得太厲害了。”
據媒體報道,2011年9月28日是中聯成立20周年,據說當時中聯邀請了全國所有重工機械領域的“老大”參加慶典,也給梁穩根送了正式的邀請函,而最終三一重工一個人都沒來。兩家只有一江之隔、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企業,已到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境地。
第三種觀點認為,梁穩根要走“商而優則仕”的道路。很多媒體都報道,早在數年前,梁穩根就已是中央候補委員的熱門人選。從2007年開始,梁穩根連續擔任了十七屆、十八屆黨代表。讓梁穩根津津樂道的是,集團11名中國董事中,黨員有7位。整個三一集團5萬多名員工中,黨員的比例約為10%。而十八大剛剛結束不久,梁穩根還帶領三一集團50多位高管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的展覽。
所有這些,讓眾多觀察家都在猜想:他,梁穩根是不是要從政?
三一遷都震動業界,然而中聯的鎮定和不反駁卻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中聯在公關方面顯然是有高人。”一位三一內部人士評價,對方很清楚,一旦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出面反駁,更多的炮彈會呼嘯而去(另一種說法是湖南省政府要求中聯不出面回應,到此為止),從而陷入一場無休止的“口水戰”。
專家學者怎么看
針對三一和中聯的“口水仗”,一些專家學者也發表了看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經濟法系主任黃勇針對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之間的“口水仗”表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是必然的,借媒體、網絡渠道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也很正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各企業都應該遵守商業倫理以及法律法規,一旦遭遇侵權,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而不是互相謾罵對咬。
“企業競爭中所涉及的很多法律問題是極其專業的,其中的細微差別連很多法律專家都要詳細研究后才能做出判斷,無論是媒體還是旁觀者,貿然做出判斷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黃勇認為,對于企業來說,公平競爭、正當競爭是必須遵守的,而一旦在商業競爭上出現問題,比如發現競爭對手采取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行為,應該選擇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在這些方面,我們國內都已經有相關法律規定以及相應的案例可以參考。
企業深受不正當競爭戕害時,為何不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教授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認為中國企業總體而言,不愿意走法律這條路。我們國家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環境很不健全。各地對法律的理解和拿捏本來就不一樣,又有很強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如果企業不是很了解當地的法律尺寸,一般懶得去摸索這條路,往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如果兩家都是當地企業,那就看誰的公關能力或者與有關方面更能夠協調。企業會認為訴諸法律,往往耗時、費力。最后的結果,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懲罰很輕,或者法院判了執行不了,不值得投入時間。久而久之,這便形成了一個路徑依賴。
滕斌圣認為,如果任由這種狀況出現,那不光對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不利,對中國整個企業的發展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他認為,當某些企業采取了一些手段,沒有得到任何追究,久而久之,就演變為一種風氣。最大的危害就是心態會變壞。大家覺得最重要的不是練自己的內功,而是去攪亂別人。窩里斗很厲害,到國際市場上就一籌莫展了,到處挨打。
對于三一重工“遷都”是否有利于中聯重科,深圳遠大前程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卓志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是因為三一和中聯等大企業激烈的競爭,才成就了長沙這個工程機械之都。如果三一走了,不僅對當地產業不利,對中聯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對于三一“遷都”對湖南的影響,華寶證券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合緒認為,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確是因為有競爭才發展得這么好,但三一搬遷以后,兩者之間的競爭照樣存在。另外,長沙以前是三一的總部,以后可能只是一個基地,但作為工程機械之都,長沙有很多基礎性的優勢不會因為三一的離開而消失。
同樣,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李鵬在談到對三一 “遷都”對湖南的影響時表示,“湖南要有再發展起來第二個三一重工、第二個中聯重科的雄心和信心,千萬不能認為企業變遷有損政府面子,從影響本地政府形象角度去插手企業之爭,過度干涉企業市場活動,導致扭曲企業合理的競爭行為。 ”
李鵬表示,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分別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優秀代表,它們的成功充分說明了我國毫不動搖鼓勵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是成功的,向國人及世界展示了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生機的活力面貌,這也是湖南省政府、企業和職工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制度貢獻,能夠堅定我們繼續發展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心和信心。
針對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之間的 “內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市場發展部副主任馮寶珊卻有著另外一番解讀,她認為應該從重工行業近年來的困境來深入分析。她認為,重工機械行業是4萬億投資拉動政策的受害者。馮寶珊認為,現在出現的行業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4萬億投資拉動政策的刺激,透支了重工機械行業的市場。投資拉動建設就要使用工程機械,4萬億刺激造成行業不理性地過度擴張,從而造成產能過剩。如2012年挖掘機的在建能力和現有能力大概是60萬臺,而能夠銷出去的僅為11萬-12萬臺。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為 “三思而后行,三一應三思而后行”。胡遲認為競爭從來可以說都是 “雙刃劍”,但競爭的作用首先是積極的,競爭可以使企業改善經營、大膽創新、不斷提升產品與服務的質量。
胡遲認為,三一重工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首先應當感謝行業內的市場競爭,而不應當過于看重事情的另一方面。即使搬遷本身已經不可避免,即使不在一個城市了,行業內的競爭對手仍然是那些企業。
經濟學家郎咸平[微博]在微博中這樣評述: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政府要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秩序,當好“裁判員”而不是去當“運動員”,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不能為某個企業“開小灶”。對中聯重科如是,對三一重工也如是。
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微博]在微博中寫到:中國的企業家還在蠻荒的叢林里跋涉,常常進行突破底線的超限競爭。此時,他們不需要婆婆,不需要心靈雞湯,而需要清醒劑,讓他們從狼恢復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