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記者 劉暢
2012年歲末,單從政策部署來看,山鋼重組又到了一個節點,原計劃的‘實質性’進展,已然無法實現。
4年,山東鋼鐵集團(以下稱山鋼)的重組之路還在繼續。在行政力量與市場競爭博弈背景下,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質性”進展
早在今年2月,山東省發布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山東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方案的實施意見》就提出,“到2013年,山鋼完成對日鋼實質性重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完成規劃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項目主體建設全面展開。”
隨后的5月,山東省經信委召開全省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協調會,副巡視員王兆春再次要求12月底,山鋼集團兼并重組工作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這被媒體稱為,山東下達了“死命令”。
據山鋼集團官網顯示,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也在7月由北京京誠嘉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并在隨后進行了聽證。
如果說日照精品基地環評的聽證算是實質性進展的話,那山鋼對日鋼的重組還未見任何實實在在的動作。
也許是年底將近的緣故,山東省人民政府在10月末印發的《山東省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中,有關山鋼重組日鋼的消息首次有了較為明確的說法。
“重組日鋼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日鋼集團加入山東鋼鐵集團,作為山東鋼鐵集團的成員單位之一,遵守《山東鋼鐵集團章程》,服從日照鋼鐵精品基地整體規劃部署;第二步積極探討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合作關系。”
除此之外,《方案》還表示10-12月為宣傳發動階段,2013年至2014年為組織實施階段。
彼時,有媒體報道日鋼高層確認兩步走的說法,但第二步還在探討。
兩個月過去了,離實質性重組的節點越來越近。
新金融記者致電山東省經信委,其工作人員稱“重組日鋼的進展要問發改委”。而山東省發改委稱“只有一個人負責這個事情”,但記者多次撥打此人電話,無人接聽。
山鋼集團宣傳部工作人員拒絕對此事接受采訪。日鋼一位副總給新金融記者回復稱:“最近沒有最新進展。”日鋼內部一中層則對新金融記者表示,“那個《方案》我們都知道,現在應該還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可能連第一步(日鋼作為山鋼成員之一)還沒有落實到紙上呢。”
與最初提出收購的2008年火爆的行情相比,當下的情形也有了一些變化。“今年鋼鐵整體低迷,山鋼如果自身盈利情況不太好的話,它可能未必有大的意愿去推進這一進程;另一方面,山鋼現在也無法保證重組之后,日鋼還會百分之百賺錢。”一位業內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說。
2012年即將過去,雖然按照《方案》新的一年重組應該開始“實施”,但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行不通就還需要做調整,方案畢竟只是個方案,“具體執行還要落到實處,看事態的發展。”
跨體制之困
從2008年11月,日鋼與山鋼簽訂重組意向書,到雙方首次簽署資產重組合作協議,從僅收購日鋼核心資產,到一次性買斷,再到如今的沒有最新進展。日鋼始終是山鋼重組的一塊兒硬骨頭。
接受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之所以重組日鋼困難,最大的原因是兩個企業不同的所有制性質。雖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濟鋼和萊鋼的重組也不是一帆風順,但“他們都屬于省國資委的企業,進行內部的劃轉沒有太多的障礙,重組民營企業則困難得多”。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指出。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魏啟寧也表示,企業性質資產經營情況大不相同加大了重組的難度,而且重組中各方在利益層面進行博弈,需不斷調和才能解決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日鋼不僅僅是民營企業,而且是國內第二大的民營企業,這一點也很重要。
據了解,2011年,日鋼產鋼1203萬噸,產材119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81億元,實現利稅63.7億元,上繳稅金39.2億元。
雖然今年1-9月份,每個月都在虧損,但“10月份開始盈利,估計到年底再算,全年能夠扭虧”。日鋼內部人士對新金融記者介紹。
11月28日,由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等聯合組織的2012年中國民營500強企業調研排序中,日鋼排名第9位,居山東省民營企業第一名,在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中,僅次于江蘇沙鋼集團,位列第2名。
“盈利能力差的民企才愿意去依賴大企業集團,大樹底下好乘涼。”上述業內人士說。
日鋼顯然并不在這個隊伍當中。
“我們自己就賺錢,為什么要給國有企業,說不定他們效益還沒我們好,還得讓我們補他們的虧。”日鋼一名普通工人這樣對新金融記者表示。
的確,國企的性質決定了其要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有的時候我們效益不如民營企業也是個事實。”某國營鋼廠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坦承。
據他介紹,其所在鋼廠一共5萬多人,離退休的就1萬5以上。除此之外,他所在廠響應國家號召,去年淘汰了幾座高爐,而這些“恰恰是基本上折舊折沒了的設備,用這樣的設備我們生產1噸就能賺1噸的錢。但現在的生產線投資高折舊高,反而會導致我們不盈利”。
上述業內人士卻提醒,困難的時候國企總強調自己的社會責任,“但也不能忽視他們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遠遠超過了民企。”他認為,無論是項目審批,土地資源,信貸條件等,民企都無法與國企相比,而這些東西也無法量化。
“民企的發展大多都靠自己的打拼,沒有多少是靠政府的投入,所以面臨的政策風險很大,一旦有風吹草動,比如日鋼,可能就被收了。”在他看來,國企效益不高,負擔僅是一個因素,“更多的可能是管理不善,資源浪費甚至是貪腐。”
無論如何,一邊是國有控股,一邊是民營企業,兩種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很難走到一起。
在魏啟寧看來,此次重組的第二步,雙方探討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合作關系,已經顯示出山鋼盡可能為日鋼爭取最大利益。
但以目前的發展來看,日鋼對這一條件是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效果初顯
雖然日鋼的重組還無確切的消息,但山東其他鋼鐵企業重組之后的效益已然顯現,早前完成重組后的濟鋼和萊鋼已經在某些領域做到統一協調。
濟鋼內部人士向新金融記者表示,重組之后同類產品的統一定價,部分統一采購原料,項目統一規劃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改變。他認為,“重組還是有必要的。”
山鋼集團采購中心于2009年12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在整合濟鋼、萊鋼、張店鋼鐵總廠原燃料采購管理部門的基礎上,在山鋼層面建立的,目前主要負責山鋼所需的國內外煤炭、鐵礦石、主要鐵合金等大宗原燃料采購活動的統一組織管理。
“比如上游一些鐵礦石供應商,就可以由山鋼出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來保證我們的供應量,”該濟鋼人士表示,“部分具體的礦石礦種也會由各自的生產企業來自行采購,但整體的議價能力還是提高了。”
相比之下,在銷售方面,“各企業獨立運行的能力還是比較強,訂單統一獲取之后統一分配,這樣的情況有一部分,但還不能完全達到。”據他介紹,目前,濟鋼、萊鋼等還都各有各的銷售團隊,訂單也以自己的為主,各自跑各自的市場。
“但山鋼有個銷售公司,它能起到一個市場定位,同樣品種價格統一協調的作用,這樣在定價上相互之間不會形成惡性的壓價。”
如果遇到相互重復的品種,具體怎么生產則根據市場情況而定。“比如濟鋼能產200萬噸中厚板,萊鋼能產100萬噸,市場如果需要300萬噸那就都生產,如果市場接納不了,則由各自的市場開發情況來定,誰拿到了訂單誰就生產。”
這一點得到了濟鋼代理商王國杰的證實。“現在我還是拿濟鋼的貨,雖然萊鋼的價格和它一樣,但這么多年我的客戶也都認濟鋼的貨,所以,他們重組對我們而言沒有太大影響。”王對新金融記者說。
而在融資方面的協同可能是子公司受益最大的。據濟鋼人士介紹,山鋼的財務公司是個很好的平臺,與各大銀行有著非常好的關系,“子公司融資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優惠的條件。”
在該人士看來,單從整合資源的角度來看,濟鋼和萊鋼的重組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對于重組前后企業效益的問題,他表示,“不具可比性,因為外部市場環境影響很大,重組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在市場這么困難的情況下可能有些優勢體現不出來。”
誰來推進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11月的鋼鐵需求預測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現在是同質無序的惡性競爭,如果集中度比較高,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國鋼鐵產量已經占全球總產量近一半,但大而不強,很多高端產品還需要依靠進口,這也是不能忽視的事實。山東的情況正是全國的縮影,雖然整個鋼鐵產能在全國排在前列,但很強的品種沒有。
“原來濟鋼的中厚板和萊鋼的H型鋼在全國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但現在全國的產能上的很快,而其本身科技含量也不是特別高,遠未達到武鋼的硅鋼和太鋼的不銹鋼那樣在市場上有無法替代的程度,時間長了肯定會被本地化產品取代。”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道,“所以山東鋼鐵行業的重組也是必要的,否則如何聚集優勢的東西進行產業機構的升級,單純靠濟鋼、萊鋼甚至日鋼都是不現實的。”他說。
所以,從國家的角度考慮,提高產業集中度無可厚非,有利于區域的優化布局,“但通過行政手段還是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來達到目的就值得商榷了。”
雖然,在《方案》的基本原則中第一條便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但一次次的方案,一次次的意見,都是行政力量的體現。”該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以行政的力量推進,該淘汰誰,誰重組誰會涉及很多復雜的過程。
對此,中鋼協副秘書長遲京東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整合不是誰重組誰的問題,而是為了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穩定的發展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空間,一個市場中,競爭對手多了自然就不穩定。”
理論上講,來自于行政和政治方面的干預對企業重組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自己整合。”多位受訪人士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現在行情不好,如果寶鋼愿意重組我們,我肯定愿意,”東北某民營鋼廠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說,“寶鋼是行業的龍頭,它兼并我對我肯定是有提升的,所以寶鋼去兼并民企,會比較容易推進。但日鋼和山鋼的情況卻完全不同,想通過行政手段重組,肯定很難。”他認為,一切都應該以市場規律為準。
上述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目前現實的力量遠遠大于市場的規律。“因為政府很強勢,所以導致重組就夾雜了很多非市場的因素。單純靠市場競爭的話,日鋼會勝出,萊鋼可能先倒下,但是現實不允許萊鋼倒下,不允許日鋼發展得過快過大,現在的體制就決定了這樣的情況。”
遲京東則認為,需要市場,更需要公平。“并不是針對日鋼,不讓它好,問題在于,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是要有統籌考慮的,不是誰有本事誰就占,國家更重要的是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
他坦承,國家的這些考慮,有的時候看起來不近人情,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舒服,但要有長遠的公平。
“重組也好,布局重新調整也罷,都需要時間來考驗,特別是對政府的決策。”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