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代工合作終以決裂收場,一場來自中國的成本之戰,誰是輸家?
宋文明
“(宜家訂單)越來越像是雞肋,吃不到不甘心,吃到了消化不了。”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下稱“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說。其為宜家代工16年,終以決裂收場。
在與宜家分道揚鑣之后,耐力木業聯合一些有著相似經歷的宜家前代工工廠,組建了一個全新的家居連鎖企業,從門店的裝修到產品的陳列,都像極了宜家。曹躍偉表示,“單飛”的原因在于宜家給代工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低,隨著各類成本的上升,代工企業已經無利可賺。
低價策略,是宜家從瑞典的一個鄉村走出來,逐漸成長為全球家具業巨頭的一大法寶,在中國也不例外。據宜家提供的數據,其在中國市場,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每年需降低2%~3%,過去8年,宜家曾成功將全部產品的價格降低了超過20%。
“但我們不覺得已經將供應商的價格壓得太低。”宜家大中華區采購經理Peter Wisbeck回應稱,中國企業在效率和管理上,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值得挖掘。
單飛的供應商們
宜家確實把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壓到了極致,曾在宜家采購部門工作的人表示,在與供應商談判時,在成本分析表上,宜家只能讓你在利潤一欄填5%。
“相同材質的窗簾,10年前,他們給我們的采購價是82元/平方米。現在成本漲了那么多,采購價卻縮水到了50元/平方米。”曹躍偉說,“10年間,木材價格翻了3倍,人工成本翻了10倍,這樣的訂單誰接誰虧本。”
耐力木業始建于1995年,專業生產木制百葉窗、透氣窗、家具等產品。曹躍偉稱,該公司生產的窗簾,曾占宜家該品類全球采購訂單的60%以上。
在此背景下,曹躍偉聯合一些OEM供應商和部分商業地產商,新成立了一個家居連鎖企業,并且已經在一個二線城市開出第一家門店,其股東中不乏耐力木業這樣的前宜家代工廠。這個店從裝修到產品布局極似宜家的連鎖門店,被業界稱作“影子宜家”。
“宜家確實把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壓到了極致,”曾在宜家采購部門工作,后又成為宜家供應商的厚成木業副總何力表示,“在與供應商談判時,在成本分析表上,宜家只能讓你在利潤一欄填‘5%’。5%的利潤,讓企業怎么活?很多時候只能通過一些其他辦法勉強維持。”何力說,比方說,木材原材料的市場價格是3000元/噸,企業通過一些熟人渠道拿到2800元/噸的貨。
對于合作多年供應商的指責,宜家有著自己的解釋。“很多時候,我們是通過改進工藝和流程,來降低商品價格的,而不是通過剝削供應商。”上海市奉賢區港文路上的宜家檢測培訓中心里,Peter Wisbeck舉著一個LED的燈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其與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改造該LED產品的驅動裝置,生產成本降低了50%,其零售價也從199元調低到99元,而其銷售量則從原來的20萬件猛增到了200萬件。
“IWAY”的不同解讀
宜家的采購體系(IWAY),是按價格、質量、貨品上架率、可持續發展四個角度去考核供應商的。就像一個椅子的四條腿,每一條腿都必須非常結實。
宜家的采購體系(IWAY),是按價格、質量、貨品上架率、可持續發展四個角度去考核供應商的。而“IWAY”的執行與否,是宜家能否與該名供應商走到一起的根本所在。
“一開始,我們真覺得宜家管的范圍太廣了。” 宜家最大的床墊產品供應商紹興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喜臨門”)國際業務總監張秀飛說。
2001年時,宜家開始對國內床墊廠商進行搜索,并在地圖上發現了喜臨門。“當時的工廠還是處于作坊階段。”張秀飛表示,雙方剛開始接觸,宜家就把一個涵蓋75條細則、中文翻譯長達19頁的“IWAY”條款丟給了喜臨門,其中涉及工廠安全、環境保護、員工健康、保護森林資源等一系列標準。條款之繁瑣,讓喜臨門當時的負責人不知所措。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當時國內的工廠普遍扣押一線員工的身份證,喜臨門也不例外。喜臨門副總裁王珺華表示,宜家給了他們一年時間整改,直到2002年喜臨門達到了“IWAY”中規定的環保與勞工等方面的要求后,兩者才正式簽訂合同。王珺華表示,2002年的整改使得企業在后面上市時足以輕松應對環保審查。
但同樣的“IWAY”體系,在厚成木業的何力看來,卻有不同的解讀。今年1月,宜家突然通知厚成木業,告知其貨款被拒付了,理由是其工廠生產的產品有質量問題。
近年來,像厚成木業這樣被宜家取消供應商資格的廠商不在少數,而且很多是做實木家具的企業。何力表示,隨著宜家低價策略的開展,實木家具因價格偏貴逐漸不再受宜家青睞,其轉而選擇一些成本較低的板式家具。而實木供應商因設備的限制,轉型又很難,“宜家就隨便在‘IWAY’體系中找個理由,把供應商踢出局。”
“可以這么說,看誰不順眼,隨便拿‘IWAY’中的一項說事,比方說若環境不合規就可以關掉一個供貨商。”何力表示,宜家在自己的采購戰略發生變化時,就會以一個看上去無法辯駁的理由來關掉多余的供貨商,減少貨品積壓帶來的壓力。但對中國的供貨商而言,就面臨著工人下崗、工廠與工廠的下級供應商半成品及原材料積壓浪費、損失巨大的危機。
Peter Wisbeck表示,宜家對供應商有一個負責任的做法,那就是在確認它的供應商資質后,通過宜家全球采購的優勢,在一定年限內給該供應商足夠的產能協議去保證其利潤。事實上,為了幫助供應商改進工藝,宜家甚至會給供應商提供財務投資,用以購買自動化設備,從而降本增效。
Peter Wisbeck告訴記者,在過去一財年,宜家在中國的采購額為27億歐元,較其2009年剛到中國時已經增加了4億歐元,涉及的業務種類共17項。在被問到其采購未來是否會向更加低成本的東南亞國家轉移時,Peter Wisbeck明確表示,宜家未來在中國采購量仍會持續增長。
據記者了解,宜家目前在中國共有350家供應商,目前只是向少部分供應商開放了賣場及庫存數據。“而未來這一比例肯定會上升。”Peter Wisbeck表示。
記者觀察
宜家:“家長文化”需改矣
在一些事情上,宜家與供應商們有著不同的理解。供應商認為宜家給出的利潤空間,已經讓企業難以為繼。宜家則堅持認為,給出的利潤空間已經足夠多。在面對涵蓋75條細則、中文翻譯長達19頁的宜家采購細則(“IWAY”)時,有供應商認為這促其理順了企業管理,另有供應商則認為,這只是宜家保持強勢對話權的一種方式。
雖然在進入中國零售市場時,宜家被貼上了“小資”的標簽,一度被認為“品牌和定價偏高”。但在宜家的文化里,“低價”是其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石。為了做到商品低價,宜家在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而且供應鏈上的一切都必須由宜家所掌控,包括設計和材料。宜家對材料的控制可以細小到一顆螺絲釘。如宜家有幾百種型號的螺絲,這些螺絲由專門的采購小組負責采購,然后發往商場和供應商。宜家希望通過對物料的控制來掌握產品的成本核算,進行更有效的價值供應鏈管理。為避免因產品專利而受制于供應商,宜家對每個產品都擁有產品設計的專利。
有不少和宜家決裂的供應商表示,讓他們感到不習慣的是宜家采購的強勢文化——決定權永遠在宜家。而且一旦宜家的采購戰略發生轉移,而供應商不能夠跟上宜家的變化時,他們隨時都會被拋棄。“我們希望能與宜家建立朋友般商業伙伴的關系,但它只愿意當家長,”一名中國供應商說,“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供應商也有謀求更好發展的需求。他們需要有更多的對話空間,需要企業有更強的抗風險的能力。但作為一家單純的宜家供應商,這些要求都很難實現。”
于是,不少供應商尋找新的路徑。喜臨門的成長,可能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在給宜家做OEM的同時,喜臨門創建了幾個不同定位的床墊品牌,并在全國開出了約800家零售門店,同時還直接找到了大量的四五星級酒店作為B2B的客戶。“現在OEM業務只占我們整體業務的30%。”喜臨門副總裁王珺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宜家的訂單對他們企業依舊很重要,這塊利潤雖然偏低,但卻是長期穩定的。而隨著自己在設計、工藝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持續改進,宜家對他們的依賴程度也在加大。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