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刊記者 孫宏超
這是四年來匯源果汁少見的曝光時刻。自2008年,可口可樂以24億美元收購匯源果汁失敗后,后者就一蹶不振。除2011年4月,匯源果汁發行1.5億美元可轉債券以充實運營資金的消息外,它幾乎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匯源果汁向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飲料公司開火了。
8月6日,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已經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結束與云南香格里拉卡瓦格博飲用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瓦格博)的合約。
此前,匯源果汁子公司匯源飲用水有限公司與卡瓦格博簽訂了商標使用授權協議。但卡瓦格博在支付了相關費用后,卻得知對方沒有履行協議。
8月9日,原本是這場糾葛了數月的加盟糾紛雙方對簿公堂的日子,卻突發變故,卡瓦格博方面提出管轄權異議,致使匯源糾紛案推遲。
就在當日下午,卡瓦格博董事長祝強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表示:“開庭時間還未確定。”匯源果汁公關部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具體的開庭日期還在確定中。
這是四年來匯源果汁少見的曝光時刻。自2008年,可口可樂以24億美元收購匯源果汁失敗后,后者就一蹶不振。除2011年4月,匯源果汁發行1.5億美元可轉債券以充實運營資金的消息外,它幾乎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其業績表現也不樂觀。2011年匯源果汁財報顯示,其總營收38.26億元,但是撇除政府補貼外,僅賺3690萬元。更嚴重的是,僅四年時間,匯源果汁的市值已經蒸發掉了八成左右。
最令人意外的恐怕并非這場官司本身。延伸的思考是,這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國內飲料企業在內部管理上是不是到了令人冒汗的程度?
對簿公堂
與匯源果汁相比,成立于2008年1月2日的卡瓦格博無疑是飲料行業的新兵。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128.45萬美元,屬于外商獨資企業,號稱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生產天然小分子弱堿性瓶裝高端水的企業。2008年,其還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卡瓦格博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但據祝強介紹,該公司的產品在投產后并沒有打開銷售局面。
事情還得從去年7月說起。彼時,祝強認識了匯源飲用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勝彪。朱勝彪將匯源商標授權給卡瓦格博使用,合同日期從2011年7月15日至2014年12月31日。按照協議,祝強于2011年8月15日通過招商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向朱勝彪個人賬號匯款200萬元,同時匯給中間人王樹平個人100萬元。2011年8月31日,匯源飲用水公司給卡瓦格博開具了200萬元的收款收據。
在祝強給記者的一份蓋有“北京匯源飲用水有限公司”公章的《商標作用授權書》上也證實了上述內容。在雙方《合作協議》上顯示,甲乙雙方分別為北京匯源飲用水有限公司和云南香格里拉卡瓦格博飲用水有限公司。
在協議簽訂后,卡瓦格博開始引進設備籌備生產——匯源六分子水。 但到了今年,情況卻急轉直下。據祝強介紹,今年3月初,匯源六分子水在天津開始批量生產。其間,剛好匯源果汁召開全國銷售年會,祝強想讓匯源果汁內部人員了解一下他的新產品,但是卻遭到了朱勝彪的拒絕。
祝強找到了匯源果汁的執行總裁周紅衛,但周紅衛告訴他,匯源從來沒有授權給朱勝彪生產瓶裝水,只是讓他生產桶裝水,并說會向董事長匯報這件事。隨后,匯源果汁發布了對外澄清公告。公告顯示:盡管合作協議列明雙方共同發展匯源品牌的飲用水業務,但并未就任何匯源商標的特許使用權達成協議。同時,云南卡瓦格博并未按合作協議履行若干付款責任,因此,匯源飲用水有權終止協議而無須對云南卡瓦格博做出任何賠償。根據法律顧問的意見,匯源飲用水因云南卡瓦格博違反合約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終止合作協議。訴訟目前仍在審理中。董事會認為,訴訟結果不會對集團的財務及經營狀況造成重大影響。
顯然這讓祝強十分不滿。他認為,《合作協議》中并沒有約定獲得使用匯源品牌需要匯源果汁授權。匯源飲用水公司只是匯源果汁旗下生產桶裝水的一個子公司,并不是匯源商標的所有人,卻以授權生產的方式收費,涉嫌商標授權欺詐。
截至發稿前,案件仍沒有最新進展。
管理問題
即便如此,這個案件關鍵點還是比較清晰的。祝強表示之所以和朱勝彪簽訂合同,就是因為對方曾明確表示,朱勝彪是匯源大老板朱新禮的侄子,“搞得定”。
曾有媒體報道,匯源果汁董事長朱新禮在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后,并沒有給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留出空間,而是讓數量眾多的親戚直接介入到管理層。長時間以來,朱新禮的兒女、兄弟、女婿等親屬均在匯源出任要職。朱新禮的女兒朱圣琴多年主管匯源的廣告業務、現任匯源果汁副總裁,女婿高勇曾是匯源果汁副總裁,胞弟朱新德曾是匯源果汁總經理。
這樣的管理結構并沒有給匯源果汁帶來什么好運。
1994年朱新禮將水果罐頭廠總部搬至北京市順義縣,創建北京匯源果汁飲料有限公司。此時國內的果汁產業幾乎一片空片,在這廣闊的天地中,匯源飛速成長。
2000年匯源以23%的市場份額高居果汁產業榜首,這引起了新疆德隆系的注意。2001年3月,雙方組建“北京匯源”。德隆的到來將匯源帶入瘋狂擴張的時期。兩年間,匯源先后引進11條PET生產線,每條斥資約1.5億元,而當時國內PET生產線(包括匯源)一共僅有14條。
2007年2月,匯源果汁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首日其股票大漲66%。2008年9月,匯源果汁宣布與可口可樂達成并購協議,匯源的出售總價高達196億港元,而朱新禮個人將獲得74億港元。
收購最后被中國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叫停,這給了朱新禮重重一擊。此時的匯源已經開始露出下滑苗頭。根據2008年報顯示,匯源當年總收入為28.197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為8890萬元,同比猛降86.1%。而2009年半年報也顯示,匯源只實現銷售收入8.79億元,同比下降32.0%;凈利潤僅為6674.4萬元,同比下降81.8%。
而收購失敗的可口可樂并沒有放棄進入中國的果汁行業,反而加速戰略擴張,如今在國內的果汁市場,雙方的市場份額已經相差無幾。
收購失敗的后遺癥仍在繼續,2010年上半年匯源凈利潤虧損7224.7萬元,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隨后匯源銷售代表減員大約4000人,裁員幅度約為30%。這也是匯源果汁5年來半年報首次出現虧損,而在剛過去的2011年,匯源果汁的利潤僅有可憐的3690萬元。
朱新禮和他的匯源果汁還能找回到過去的節奏嗎?真正的困難或許在于,其一直無法擺脫自己高濃度果汁飲料商的身份,也沒有一款真正能夠沖擊市場的獨門利器產品。目前匯源果汁在消費覆蓋面更廣的低濃度果汁方面行業排名已經由第四下滑至第六,而原有的支柱產品中高濃度果汁市場已經基本飽和。
更大的隱憂還是在于,匯源果汁遲遲未能解決的管理問題。這次與卡瓦格博的官司已讓匯源果汁的紅燈再次亮起。接下來,就看怎么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