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被綁架了
低價難尋 更多的是營銷手段
有人說,這次的價格戰類似罵街,相比之前的隱晦客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競爭的白熱化。罵街吊高了各方胃口,但當消費者鉚足了勁坐到電腦前,卻發現價格戰并非像暴風雨那么猛烈。
記者昨日對比多家電商網站,發現先漲后降、虛假價格等等亂象遍地開花。歸根結底,價格戰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手段,各方都被綁架了。消費者被裹挾著買了個“最便宜”,商家則收獲了點擊率與知名度。
人為拉大降幅
商品連夜悄悄漲價
上午9時,京東和“美蘇”的價格大戰準時打響。然而,不少消費者發現,很多聲稱降價幅度為五折的產品,實際上只比市場價低了一二百元。“商家連夜悄悄調高了商品價格。”一位網友一語道出了“天機”。
記者注意到,在京東商城(微博),三星(微博)一款55寸全高清3D智能LED電視14日的標價是16399元。昨日早上9點以前,產品標價卻已經被調整為18999元。9點一到,產品的價格又應聲掉到15699元。一漲一落間,降價幅度就瞬間擴大了1900元。
一淘網的監測數據顯示,京東商城14日晚上在大家電品類上有近50件商品悄悄漲價,價格漲幅從30%到100%不等。
價格浮動頻繁
“抄底”成了個技術活
昨天,放出豪言誓要做“全網最低”的幾大電商,都瞄住標桿商品,展開連番的降價競爭。對于消費者而言,想要抄底成了個技術活。
比如夏普一款32英寸液晶電視,京東從7099元降至4099元,蘇寧從3588元降至2299元,此后,京東又迅速跟降至2288元。不過,頻繁的價格波動也造成不少價格混亂。
“看到一臺三洋洗衣機標價1698元,結果放入購物車結算時又說價格是2498元,大家搶購家電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一位網友說。
可比商品有限
很難做到“貨比三家”
在昨日一鍋粥式的價格亂戰中,更多消費者發現,想要“貨比三家”,并非只要動動鼠標。
因為進貨渠道不同,供應商在給“美蘇”和京東供貨時也會刻意進行商品錯位,幾大電商在商品構成上有很大差異。“同時有貨”的商品不多,5%、10%的承諾價差也很難判斷。
記者昨日比較三家大家電品類的銷售首頁,發現其主打的降價促銷產品中,無一款重疊。而同款產品,同價的現象比較普遍。
此外,要實現線上線下比價,同樣很有難度。“我上個月在實體店分別買了三個電視機一共17300,今天按網上的最低價算總價是16942,雖然貴了358元,但是我們當時還多送了個價值900元3D的藍光播放器。”一位網友算了一筆賬。一位賣場工作人員表示,與網上直降不同,實體店采取買贈的促銷方式非常普遍,價格可比性不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