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忙召回 澳優忙澄清 強生再爆今年第二宗召回 澳優奶粉強硬回應“退貨”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陸志霖報道:剛踏進兔年,就有藥品、食品企業先后陷入“危機公關”的忙碌中。一方面,經過了2010年的十多次召回事件后,強生公司又爆出了2011年的第二宗藥品召回事件,品牌危機重重;另一方面,澳優乳業又被爆出“2010年3-8月的半年時間里,全國查獲不合格進境嬰幼兒配方奶粉共計459.49噸,其中453.55噸都是澳優乳業在中國銷售的進口產品”,遭遇嚴重信用危機。
強生召回7萬支抗精神病藥
強生子公司Janssen日前在其官網上發出通知,表示已經向經銷商、藥劑師及醫療產品供應商發出召回通知,召回約7萬支抗精神病藥Invega Sustenna注射劑,原因是發現部分234毫克裝的Invega Sustenna注射劑在針筒部位存在裂縫,由于裂縫被標簽蓋住,使用者并不易察覺到。
強生方面表示,至產品上市到目前均未收到相關不良反應報告。除234毫克裝外,其他規格的Invega Sustenna不受此次召回事件影響。此次召回涉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市場,不涉及中國大陸。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以來強生連續十多次進行大規模召回,召回了價值超4700萬美元的非處方藥。2010年強生就曾召回過泰諾林、美林、抗過敏藥仙特明及可他敏等多種非處方藥。而上一次召回是2011年1月17日,當時就涉及超過4500萬件問題藥品,其中包括兒童用泰諾、8小時泰諾、泰諾關節炎止痛片、可他敏、派德等多種非處方藥。
受召回事件影響,強生去年全球銷售較同期下降7.7%,營業收入小幅下跌至616億美元,是該公司上市67年以來首次年度營業收入下滑。在美國專業財經刊物《巴倫周刊》評選的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中,一直穩居前兩位的強生因質量控制問題滑落至第25位。去年第四季度,強生在產品召回等一系列事件上付出了9.22億美元的代價。分析認為,強生若不暫停或更改一些工廠設施,其今年的銷售額也將受到影響。
澳優回應“退貨”又遭質疑
和強生同樣忙于“危機公關”的還有澳優乳業。對于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澳優乳業代理有機嬰兒配方奶粉被查出不合格,遭海關退貨”一事,澳優高調回應稱報道為“媒體編輯放大過時新聞并捏造,內容嚴重失實”。
有媒體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3-8月的半年時間里,全國查獲不合格進境嬰幼兒配方奶粉共計459.49噸,其中453.55噸都是澳優乳業在中國銷售的進口產品。不合格原因為“鋅超標”和“磷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不少媒體對此在近日進行了披露。
對此,澳優乳業發出聲明表示,2010年3月至7月,澳優供應商先后有7個批次的進口奶粉被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退貨。其主要原因是該批次產品不符合公司與該供應商所議定的產品標準,與食品安全無關,有關的產品已全部退回供應商,并未在市場流通。
同時,對于“不合格遭退貨”的相關報道,澳優則強調,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最近一期進口奶粉不合格數據的時間是2010年8月27日,時間過去已半年,實屬陳舊報道;塔圖拉在中國供應產品的客戶不止澳優一家,媒體在報道中使用“澳優乳業(01717,HK)獨家代理經銷”亦屬“主觀臆斷,嚴重失實”。
但澳優的聲明剛發出又馬上遭到質疑:代理經銷的產品遭到國家質檢總局退貨,公司為何并未發布相關公告告知投資者以及消費者?
就在澳優高調回應進口奶粉“不合格”報道的前兩天,澳優乳業發布了盈利預警公告: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管理賬目,預期凈利潤較上年減少30%至40%。但澳優把凈利下滑的原因歸結為,上市后加大宣傳和推廣費大幅上升,渠道重組造成短期銷售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