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春節期間是超市銷售的旺季,但對于家樂福這樣的零售業巨頭來說,這個春節卻頗多“煩惱”。短短兩周時間里,家樂福在中國區的11家門店被處以約550萬元的罰款,這可能是中國零售業有史以來最高額度的罰款。
11家門店被罰550萬
春節前后,有關超市價格欺詐的新聞成了熱點,其中就包括家樂福這樣的知名大企業。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報道,短短兩周時間里,家樂福在中國區的11家門店被處以約550萬元的罰款,這可能是中國零售業有史以來最高額度的罰款。
在春節期間,有關家樂福超市價格問題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北京日報》2月10日報道,消費者石女士反映,春節期間,她在北京家樂福大鐘寺店購買食用油,遭遇價格欺詐。當時,她看到滋采牌1升食用油價格是18.6元,就順手拿了一瓶。由于用卡結算,結賬時也沒在意。回到家仔細看購物小票嚇了一跳,食用油價格怎么變成了76元,離譜地高出了3倍多。
對于低價標簽中混有高價的食用油,超市方面一直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只是說,“由于商品太像,可能是店員擺錯了,或者其他顧客不要退回來的。 ”記者詢問,這屬不屬于價格欺詐,是否應該按照5倍價差退還賠償。店方予以否認。
但消費者石女士查閱了相關法律規定后表示,《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而家樂福超市的這種行為,就是誘騙消費者,應該嚴懲。
管理人才流失成癥結
上述北京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在其他門店也有出現。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消費者在濟南一家家樂福購買了一種標價6.9元的抹布,收銀臺結算時收了8.9元。消費者2月6日在廈門一家家樂福購買1張“迪斯尼”拼圖,標簽價為8.9元,結賬后發現商家收取了15.1元。
接二連三的標價問題,使人們疑問,作為全球零售巨頭,它的管理出現了什么問題?日前,有媒體披露,大量管理人才流失、公共關系處理不當等都是造成家樂福此次價格風波失控的癥結所在。
據《第一財經日報》援引曾經在家樂福任職的管理層的觀點稱,這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一個管理的問題。家樂福原有的7—8名比較能干的區域級別管理人才相繼離職,同時也流失了一批店長,造成各個門店管理出現漏洞。比如標價,必須有嚴格體系和大量理貨人員執行,然而當管理人員流失,缺乏監管時,很容易出現標價與條形碼不符合的情況。
上述知情者同時透露,一般一家門店需要的工作人員大約為500人,除去促銷員,直屬于賣場的人員應該在300多人。然而家樂福為了節省成本,大量使用促銷員,部分家樂福門店的促銷員可以占到100人至250人,即賣場直屬人員僅200人左右,完全沒有足夠人手去更新價格標簽并做理貨管理。促銷員不會去管賣場本身的理貨和標價,他們是以銷售抽傭來計算收入的。因此,很多門店會出現電腦系統價格已調高,但貨架標簽并未更換的情況。
管理層回應:更新價簽慢
據《成都晚報》報道,家樂福中西部地區媒體及品牌總監蒲艾青在接受采訪時,首次就“價簽問題”引發的“欺詐門”事件作出正式回應。 “我們承認商場(管理)有疏忽的時候,但不能說是頻頻出錯。”蒲艾青解釋稱,“由于以前在價標管理上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造成了商品價格和標簽價格不統一的情況。商場管理疏忽,促銷活動結束后員工沒有及時更新標簽,都是造成商品價格、標價不統一的原因。 ”
對于有媒體報道的家樂福因節約勞動力成本而引起 “價簽問題”一事,蒲艾青予以了否認,“家樂福不存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成都的9大家樂福賣場員工都是充足的。 ”
涉嫌欺詐的事件曝光后,家樂福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對近期部分門店出現的價簽問題給消費者造成的不便與損失表示誠摯的歉意”,并將嚴格執行“5倍退差”的承諾。
《中國證券報》報道,消費者對于家樂福的致歉和理賠等善后事宜似乎并不買賬。業內人士認為,零售商“價格戲法”在我國盛行的一大原因就是違規成本低。據了解,在已經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發達國家,零售商一旦發生偽劣產品或價格欺詐等行為,將面臨數百萬美元甚至傾家蕩產的巨大處罰風險;而在國內,零售企業一般只需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就可了結風波,而罰金數額相對于這些商家獲得的利潤而言也不算高。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劉春泉認為,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設定的違法成本對零售巨頭的所得來說遠遠不夠高,對企業威懾力不夠。他認為必須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
□本報駐北京特約記者/劉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