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出售假冒偽劣產品,因為與供貨商談判未果而導致“大眾食品”康師傅方便面在超市出現“斷貨”,表演價簽標低價結賬收高價的“價簽戲法”……在以上一系列事件接連被曝之后,本周,零售業界“教父級”的商家家樂福再傳多條危機新聞。
首先,又一起與家樂福有關的供零風波被傳。此次風波的另一主角身份同樣“顯赫”,其身為國內農副產品供應“大腕級”的中糧集團。傳聞稱,因為家樂福“在年度采購合同的相關條款中表現強硬,致使其與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食用油品牌發生摩擦”。
其次,有媒體報道稱家樂福大量“隱蔽用工”,打勞務派遣用工制度“擦邊球”,甚至將懷孕女工辭退。上海的一家媒體更是報道上海一家樂福超市在家樂福全球分店中“最賺錢”,可是6000員工12年未加工資,員工收入“在上海同行業中墊底”。
對家樂福而言,這的確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5年開始入駐中國,現已在中國內地開設173家門店,身為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全球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家樂福“樹大”難免不“招風”。可惜的是,它招來的這些“風”很難與家樂福得以在全球零售市場占領巨大份額所依靠的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相稱。
家樂福的企業文化里有這樣的表述:企業“所有的努力是為了讓顧客滿意”,企業的“零售活動是通過對商品及品質的選擇,提供最佳價格,來滿足顧客的多變需求”。并且,家樂福簡潔的管理團隊中一個重要的管理方式就是現場管理。
但是,從多家媒體報道的新聞來看,圍繞家樂福超市里的商品質量、服務態度、與供貨商的緊張關系、員工待遇等問題的確存在。
有專家分析認為,“國際零售巨頭售假是企業管理體制問題,是企業內兩大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 零售企業無限制地追求低成本,迫使供應商在降低成本上鋌而走險,購進假冒產品,銷售過期產品等坑害消費者的違規違法行為。
也有專家將家樂福在中國的亂象與其在全球多個市場中被迫撤退相聯系,并進而認為其在中國出現的危機也有著導致其撤出中國市場的可能。
據報道,無論是在位于亞洲的日本、韓國,還是地處歐洲的意大利、比利時、英國,家樂福都在違規收取入場費方面屢屢碰壁,甚至不得不因此退出部分市場。不過,在零售市場成熟程度相對低一點的中國、巴西等國,雖然屢有關于家樂福的“危機”傳聞,家樂福的各項業務仍然處于拓展狀態中。
回想家樂福入駐我國歷程,家樂福曾經通過“游擊戰”的方式,通過“因地制宜的單店管理”在我國取得巨大成功。因此,與家樂福退出日、韓市場的誘因不同,有業內人士將家樂福在我國的亂象歸咎于曾為其帶來成功的善打“擦邊球”慣性使然,比如帶有地域特色的“店大欺客”商業惡習。
隨著我國零售業市場競爭程度日趨成熟,相信一些違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亂象必將得到有效治理。商場如戰場,勝敗乃常事。如果有一天,家樂福一定要退出中國市場,其管理者最不希望看到的誘因,或許正是自身的“信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