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稱從未捏造“雪碧含有汞”,律師做無罪辯護;投毒者劉曉靜等今日受審,馬賽暫時放棄索賠
本報訊 昨日,首例“雪碧汞中毒”案開庭,中毒者馬賽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受審。
法庭上,22歲的馬賽承認犯錯,但稱不知道是犯罪。
法庭只有4個旁聽席位
昨日早上8時許,馬賽的親屬和朋友陸續趕到法院,因法庭只有4個旁聽席位,僅馬賽的父親獲得了旁聽資格。“我兒子就是單純,我相信他,不是壞孩子。”眼睛布滿血絲的馬父說,
9時30分,馬賽被兩名法警押進法庭。在走廊的短暫時間中,好友小劉向馬賽揮手打了個招呼,馬賽面容憔悴。
“說謊為隱瞞情人關系”
檢方指控,馬賽捏造親手打開密封雪碧謊言,散布虛偽事實,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聽完起訴書,馬賽說,承認指控的事實屬實,“我知道犯錯了,但不知道構成犯罪”。
2009年11月7日,馬賽應約去大悅城和情人劉曉靜及其表妹吃飯,喝了一罐打開的雪碧中毒。警察調查,劉曉靜因感情糾葛,在馬賽雪碧中投毒。
馬賽說,因怕扯出劉曉靜,情人關系被發現,“就說是自己打開的。”他當時認為該謊言并不嚴重,為圓謊還給劉曉靜發短信,統一口徑。面對媒體,馬賽也稱雪碧是自己打開。“我跟警察已說了謊,就接著把謊再圓起來。”他說。
被控隱瞞為找商家談判
法庭上,馬賽說,自己從未懷疑劉曉靜下毒,以前看到過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的報道,從雪碧中喝出水銀后,便主觀上認定是飲料自身含汞。
但檢方出示馬賽此前口供,他曾表示懷疑過劉曉靜下毒。對此,馬賽不認可:“我要是知道她要對我下毒,我還能去喝雪碧嗎?”
公訴人認為,從馬賽的動機看,隱瞞真相是為了和可口可樂公司談判,說明馬賽知道事態的影響和后果。明知這樣做必然會損害可口可樂公司商業信譽,還向媒體散布虛偽事實,放任這種后果的發生同樣也是一種直接故意。
律師為馬賽做無罪辯護
馬賽的辯護律師易勝華做無罪辯護,認為馬賽的“親手開瓶蓋”謊言并沒有捏造“關鍵事實”———“雪碧本身含汞”,也沒有對媒體散布。
馬賽解釋,“我說自己開瓶蓋,沒說汞是雪碧里的。”
但公訴人認為,馬賽的言論已對公眾構成誤導。
昨日中午12時許,法官宣布休庭。走出法庭的馬賽,大聲向等候在庭外的親朋喊了一聲“沒事!”隨即被押離法庭。
今日投毒雪碧者將受審
今日,涉嫌向馬賽投毒的劉曉靜、高星原將被控故意殺人(未遂)罪受審。
據悉,馬賽日前已向法院簽署了聲明,放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但日后仍可就民事部分另行起訴索賠。
另據了解,劉曉靜在看守所內由于情緒波動嚴重,產生輕生念頭,所幸被及時覺察,已被妥善管理。
■ 相似案例
少年誤食水銀 汞珠摻入雪碧
就在馬賽中毒事件1個多月后,通州出現又一例“雪碧汞毒門”事件。
今年1月17日,通州13歲中學生王晨(化名)被確診汞中毒。他自稱之前飲用一聽雪碧,家屬在雪碧中發現水銀。
今年3月18日,警方通報,這起雪碧汞中毒案,初步認定系中毒者本人誤食體溫計中水銀后,擔心家長責備而將部分水銀摻入雪碧中。警方認為,因王晨系未成年人,且其行為并未傷害他人,是自己誤食了汞,不構成犯罪。警方已讓王晨的家長將其帶回家加強管教。
事實上,昨日受審的馬賽也并非首個被控“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被告人,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二中院判決,“紙箱餡包子”虛假新聞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損害商品聲譽”案,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000元。
■ 庭審現場
可口可樂報損 馬賽庭上致歉
昨日,可口可樂公司并無人到庭旁聽案件審理。
律師易勝華表示,在接受委托后,他多次致電可口可樂公司有關人員,轉達馬賽的歉意,并將一封致歉信交給對方,希望得到可口可樂公司原諒。“但我們的努力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應。”
庭審中,一份可口可樂公司的評估損失調查顯示,損失達到230萬元。包括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19.6萬元的“媒體跟蹤費用”、97.8萬元的消費者調查費用、55.4萬元的廣告制作費等。
庭審最后,馬賽向可口可樂致歉,“我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告訴媒體雪碧中有毒,以至于被公眾錯誤地理解為‘雪碧不安全,含有汞成分’。我對這些言論給貴公司造成的巨大傷害,深感歉意。”
據悉,可口可樂公司并未表示是否接受道歉,并表示在判決前不會發表任何言論。
■ 庭審焦點
捏造事實:是否為“關鍵事實”
●起訴書指控
馬賽為獲得與可口可樂公司商談賠償的籌碼,捏造了自己親手打開密封雪碧的虛偽事實。
●辯護人認為
馬賽從未說過“雪碧含有汞”,只說“自己開啟了雪碧”,虛構的不是“關鍵事實”。
公訴人表示,按照馬賽在公安機關的供述,他捏造自己打開雪碧的虛偽事實,排除人為投毒的因素,就是為今后和可口可樂公司談判時做籌碼,只不過還沒有提出索賠,公安機關就介入了。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要求被告人有追求商業信譽受損的直接故意,盡管馬賽動機是向公司索賠,但這不影響犯罪故意的成立。
律師易勝華稱,“雪碧汞中毒”事件中,最關鍵的事實是,馬賽飲用的雪碧中,到底是否含有汞?“馬賽自始至終沒有說過‘雪碧含有汞’這樣的話,他只是說‘自己開啟了雪碧’,檢方進而推斷馬賽認為雪碧含有汞。”易勝華說,無論是誰開啟的雪碧,只要馬賽飲用的雪碧中含有汞,在真相沒有查明之前,雪碧的安全性必然會受到懷疑。
其次,根據損害商譽罪的犯罪構成,在主觀方面捏造事實的目的是為了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馬賽“虛構事實”的目的是為了掩蓋他與劉曉靜的情人關系。
易勝華認為,即使馬賽有向可口可樂公司索賠的想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也是很正常的。是否“親手開啟雪碧”不可能成為索賠談判的籌碼,如果馬賽中毒是因為雪碧生產環節的問題,無論誰開啟瓶蓋,可口可樂公司都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重大損失:是否只因馬賽造成
●檢方認為
由于馬賽捏造事實,認為可口可樂公司遭受重大損失。
●辯護人稱
馬賽案發后出現第二起“雪碧汞中毒”,也給可口可樂公司造成了損失,不能全算在馬賽身上。
檢方提供了大量媒體對該事件的報道,以及網絡評論。為考察汞中毒事件給可口可樂公司造成的損失,檢察官在事發一年后通過互聯網進行網友調查,仍有46.4%的網友認可雪碧中有汞。49.5%的網友表示不會再購買可口可樂飲料。檢方認為,由此可見,汞中毒事件給可口可樂公司帶來的影響還未散去。
對此,馬賽的律師易勝華認為,廣告費等費用支出是否與馬賽有關,是否合理均不得而知。在馬賽案發后,2010年1月17日出現的第二起“雪碧汞中毒”也給可口可樂公司造成了損失,但是《損失評估單》沒有將兩起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區分,全部算在了馬賽身上,這是不公平的。
易勝華還稱,“雪碧汞中毒”事件之所以引起高度關注,并不完全因為可口可樂是全球知名品牌,更重要的是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三鹿奶粉、地溝油、蘇丹紅等事件,讓消費者草木皆兵。當“雪碧汞中毒”真相未查明前,公眾對雪碧的安全性持有懷疑,從而導致了可口可樂公司蒙受損失。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