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瓶蓋門”,商家一直緘默引來眾多猜測
兩位業內人士自曝“冠軍蓋”內情,使其再添“操控說”和“無蓋說”
百事濟南公司未釋疑,總公司則拒記者于千里之外
百事可樂“揭蓋勁贏”備受質疑與猜測
記者陳長禮
《百事可樂“冠軍蓋”一蓋難求》、《信任打折,百事公司深陷“瓶蓋門”》,從8月14日開始,本報連續對百事公司世界杯期間“揭蓋勁贏”活動遭質疑進行報道,社會反響強烈。連日來,新浪網、新民網、中國質量新聞網、千龍網、南方報網等全國范圍內眾多媒體紛紛轉載。然而,盡管遭遇公眾及媒體的廣泛質疑,百事公司方面至今仍未做任何公開回應。百事濟南公司明確表示,只有總公司才能有權回應媒體。昨天,記者嘗試與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系,但對方拒記者于千里之外。
與此同時,另外一款著名品牌飲料的從業人員向記者透露“冠軍蓋”可能的去向;還有一自稱是百事可樂前員工的市民,自曝他所認為的“冠軍蓋”內情。
質疑四起
廠家越沉默,質疑聲越強
今年南非世界杯期間,百事商家發起“揭蓋勁贏”促銷活動——— 湊齊印有奪冠國家隊名和“冠軍”字樣的瓶蓋或拉環,就能贏得2010元現金大獎,兌獎日期截止到8月3日。至今兌獎期已過去半個月了,由此引發的質疑聲卻經久不息。因為眾多消費者手頭擁有“西班牙蓋”,但不見“冠軍蓋”蹤影;“尋蓋族”網上發起 “拼獎行動”四處搜尋“冠軍蓋”,依然鮮有所獲。
因百事廠商至今未對消費者的質疑做出公開回復,沒有公開中獎名單,沒有公開“揭蓋勁贏”活動的關鍵性細節,以至于各種猜測此起彼伏。因“冠軍蓋”是控制一等獎得獎率的關鍵性因素,“冠軍蓋”到底有沒有、去向何方等問題一度成為質疑的焦點。
采訪中記者發現,消費者的質疑主要集中于:“冠軍蓋”壓根就沒有?“冠軍蓋”被百事公司內部人員消化?廠商利用“瓶蓋易被消費者丟棄”這一理由詭辯?廠商用寥寥幾個“冠軍蓋”迷惑消費者?這四種質疑被消費者概括為“虛無說”、“福利說”、“詭辯說”和“點綴說”(本報16日A14版曾報道)。
然而,廠商長久的緘默態度,不斷激化著消費者的質疑情緒。連日來,為表示對百事可樂“揭蓋勁贏”活動的抗議,不少消費者通過網絡發起了抵制百事可樂行動,呼吁消費者不要再相信百事可樂所謂的“揭蓋勁贏”活動,拒絕消費百事可樂,直到廠商給出令人信服的說法為止。
業內自曝
再添“操控說”和“無蓋說”
“操控說”:商家能控制“冠軍蓋”流向
16日,曾在一款著名品牌飲料任要職的張先生向本報透露,普通消費者在普通的商店內,很難買到帶有“冠軍蓋”的飲料。因為,廠商對“冠軍蓋”有著較強的操控力,從瓶蓋的投放到產品流向,都能人為控制。
具體表現為:第一,廠商人員知道“冠軍蓋”投放于哪批產品中,并把這批產品當成與某些大型商場超市談判的籌碼,獲得帶有“冠軍蓋”的產品,自然能提高自身口碑。第二,商家利用帶有“冠軍蓋”的產品作為公關物品,例如將之投放給關系單位或一些合作伙伴。第三,公司部分內部人員能夠私自操作,讓“自己人”獲得帶有“冠軍蓋”的產品。
“無蓋說”:我在職時未見有錄像
一不愿公開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他曾在百事廠家的質控部門任職,干了一年多,“我的辦公室在二樓,一樓就是生產線,透過玻璃墻看得清清楚楚。”
他告訴記者,瓶蓋是通過一個大漏斗形狀的設備加入的,然后在流水線上通過設備挨個擰在飲料瓶上。“如果投放帶有獎項內容的瓶蓋,按相關要求會有錄像。我從辦公室恰好能看到那個大漏斗,但在任職期間,一直沒看見有專門錄像的。”
這位自稱是百事前員工的市民認為,目前公眾質疑情緒如此之大,如果公司真有錄像,可能早就公開于眾了,“從這點看,我感覺廠商很可能沒有按活動規則大規模投放‘冠軍蓋’。”
求證廠商
分公司不愿回應,總公司難以聯系
濟南分公司:無法代表總公司公開回應
就消費者對“揭蓋勁贏”活動的質疑及各種猜測,從14日開始,記者便與濟南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取得聯系,對方人員均稱不便公開就此進行回復,因為他們無法代表總公司。記者希望廠商人員向總公司匯報情況,然后給本報反饋,然而截至17日晚6點,記者等到的仍是沉默。
其間,有百事廠商工作人員以非官方身份透露,廠家是嚴格按照“揭蓋勁贏”的活動規則來制作瓶蓋并投放市場的,整個過程有錄像。記者要求查看錄像,查看中獎者名單以及公證部門的相關公證材料時,百事可樂方面卻予以拒絕。
總公司:公關部電話必須實名轉接
17 日上午,記者致電設在上海的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其網站和114查詢臺向社會公開的電話只有一個總機號。記者連續撥打了 4次,每次振鈴均4分鐘左右,但一直無人接聽。最后終于有人接聽,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后,一工作人員稱“你應該找公司的公關部,在北京”,隨后告知北京的總機號。
緊接著,記者撥通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公司的電話,表明采訪意圖并要求轉公關部。對方人員問記者找公關部的誰,他們這邊要求實名轉接!
記者:“只要能接受采訪,哪一位工作人員都行,但我不知他們的名字。”
工作人員:“那我不能幫你轉接,你必須知道具體的人名才行。”
記者:“你能告訴我公關部的直撥電話嗎?”
工作人員;“不行。”
記者:“如果不知具體的人名,難道普通人無法與你們公司聯系?”
工作人員:“我沒法幫你!”隨后便掛斷電話。
傳播教授
企業應在第一時間給出真相
對于公眾對品牌企業的質疑,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曾表示,自2005年蘇丹紅事件以來,品牌產品問題頻被曝光,以至于造成消費者的集體不信任。他說:“危機發生后,企業應第一時間給公眾以真相”。
另有專家認為,當質疑信息出現并在社會引起較大反響時,政府權威部門應率先站出來,以積極的姿態參與解決、調查事件真相,還消費者一個知情權,及時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而不是讓信息放任自流,從而造成更大不利影響。(記者孫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