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日前放出生產線“北遷”的消息后,地多個省市競相向其示好。剛剛掀起中國大陸“加薪潮”的富士康,此番高調布局“北上”會否又引發東部沿海省份產業向內陸遷移的浪潮?東部地區如何應對未來產業轉移的局勢變遷?
在富士康日前放出生產線“北遷”的消息后,內地多個省市競相向其示好。剛剛掀起中國大陸“加薪潮”的富士康,此番高調布局“北上”會否又引發東部沿海省份產業向內陸遷移的浪潮?東部地區如何應對未來產業轉移的局勢變遷?
郭臺銘并不糾結
在富士康放出生產線“北遷”的消息后,內地多個省市競相向其示好。作為搶手的“香餑餑”,郭臺銘并不需要先期決定,他只需要在這些備選地域中選擇一個條件最優越的即可。
此前有消息稱,富士康將在鄭州建廠,并招聘10萬人。6月29日,鶴壁市政府在網站上掛出聲明,稱“富士康集團在鶴壁招聘培訓員工情況屬實,擬在河南投資建廠未經證實”。富士康發言人此前曾透露,將主要生產線由深圳遷往河北廊坊已進入最后階段,預計今年將完成生產線的遷址。而直轄市天津也在殷切期待著富士康的到來。
剛剛掀起中國大陸“加薪潮”的富士康,此番高調布局“北上”會否又引發東部沿海省份產業向內陸遷移的浪潮?東部地區如何應對未來產業轉移的局勢變遷?
加薪潮促區域產業新布局
“富士康漲薪帶來‘加薪潮’,我們為了留住優秀員工,也主動把工人的單件和計時工資作了調整,上漲了17%。”永冠塑膠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女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這家玩具制造企業位于深圳,此次“被加薪”代價不菲。“這次加薪,我們的利潤基本都投入進去了,因為產品售價并沒有提升。”朱小姐語氣沉重地指出。據報道,此次加薪潮將侵蝕東莞的IT代工企業30%的利潤。
“連跳”事件后,富士康曾兩度宣布加薪,部分薪資最低的工人提薪幅度超過100%。分析人士稱,加薪帶來的成本壓力,促使富士康將眼光投向人力、資源成本更低的內陸城市。
但內地的產業工人也在提高身價。據報道,從7月起,北京、河南、陜西、安徽等多個省市同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多在20%以上。今年上調或計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省區市共有27個。
“加薪肯定會成為一種潮流,但中國農村有3憶~4億的適齡勞動力,廉價勞工將長期存在,剩余勞動力消失的拐點還未到來。”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下一步,中國將形成東部以研發為主、中部以高端制造業為主、西部仍擔任“世界工廠”角色的區域產業格局,而勞動力流向也將“花開兩處”:不少會轉向內陸省份,更高端的人才流向東部沿海地區。
“騰籠換鳥”考驗東部
“現在用工成本太高了,我們一年前已經開始著手轉型,采購機器替代手工制作。”永冠塑膠的朱小姐稱,“轉型”已成為企業活下去的必由之路。
胡星斗分析認為,目前外部環境形勢嚴峻,很多從事低端制造業的企業利潤都在5%以下,陷于“想加薪加不起,不加薪則人員流失”的兩難境地。這種情況下,轉型的確是企業發展唯一出路。
有報道稱,7年前富士康提出要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但效果不佳。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曾是拉動當地就業與GDP增長的功臣。但在產業升級的當下,公司顯得有些尷尬。有人曾估算,擁有40萬就業人口的富士康,給深圳創造的GDP遠遠不如只有4萬人的華為,其稅收貢獻率不足1%。
據香港《明報》報道,5月份的一個工作會議上,一名廣東省委高官曾直言富士康要把低端產業鏈轉移到內陸;而深圳亦正在引進一家汽車公司,以解決富士康撤離后引起的經濟和就業問題。
要走的不光是富士康,很多東部企業不堪成本壓力,都準備內遷。香港工業總會對珠三角港商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珠三角約8萬家港企中,37.3%正計劃將全部或部分生產能力遷離珠三角,更有63%以上的企業準備遷離廣東。
記者連線東莞一家生產機電零部件的企業,公司負責人稱,東莞市已要求一部分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嚴重的企業搬遷。同時,面臨轉型升級及成本上升的壓力,部分企業主動將廠區遷至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區。據透露,員工多達上萬人的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就在近日將工廠遷至了江蘇鹽城。
大規模的“內遷”潮會否形成當地的“產業空洞”?胡星斗認為,“不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廣東很早就提出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現在又有不少品牌企業,政府部門一定會出臺產業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加大對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扶植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現有的制造業將被鼓勵加強設計與研發,提高附加值,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走老路沒有出路。”在廣東社科院社會與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梓楨看來,遷走的企業基本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正符合東部省份產業升級轉移的方向,而東部省份會憑借政策、資源等條件,促企業升級,將市場做大,建立起新的產業優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