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秋鳳 雖然14個月前已經簽訂了《商用車合作協議》,但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戴姆勒)長達8年的合作夙愿或尚未真正啟程。
日前,消息人士透露,福田與戴姆勒的合資談判生變,短期內恐難有結果。雙方在合資協議具體內容談判過程中,意見難達一致,很多內容已經“面目全非”。該人士透露,“雙方最大的分歧之處,正是當初雙方合作藍圖中最美好的部分”。
2009年1月29日,北汽福田和戴姆勒在德國簽訂了《商用車合作協議》。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雙方將把以50%:50%對等比例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作為雙方全球合作業務的運營中心,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福田產品的經銷和產業化,但此后再無更多消息。
對于雙方合資談判生變的消息,北汽福田黨委副書記趙景光明確予以否認,他表示,“合資項目相關文件早已弄好,已遞交到政府部門審批,遲遲沒有進展是因為還在等審批結果。”
不過上述消息人士認為,作為北京市的重點工程之一,福田與戴姆勒的合資項目進展緩慢并非卡在了審批環節,他分析,雙方談判還沒有達成一致協議,所以可能還沒有向主管部門遞交最終的審批材料。
審批懸疑
一年前就簽署了《商用車合資協議》的福田、戴姆勒,是否真的至今尚未遞交審批材料?
記者致電國家發改委,咨詢該項目是否已經上報,為何遲遲未獲審批。發改委相關人士并未直接回答,僅表示該項目的確是在國家發改委的管轄范圍內,項目如果通過審批與核準,發改委網站上會進行公示。
“目前該項目處于何種狀態我不予回答,至于現在企業是否遞交申請以及其他更多的進展,你應該去采訪企業。”上述發改委人士表示。
隨后記者致電戴姆勒東北亞公司高級公關經理王輝,但對方并未予以答復。而北汽福田的趙景光則稱,合資公司很有可能今年上半年就將正式成立。
一位在合資企業工作多年的老總透露,按照正常的中外企業合資流程,雙方應該先簽署一個意向合作協議,也就是合作備忘錄,之后將大致合作內容向政府部門匯報,咨詢是否違反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等。獲得口頭認可后,雙方才開始正式的細節談判,并簽署合資協議。
但這樣的合資協議離成立正式的合資公司還有多個環節。首先要進行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調查,并書寫報告,其中涉及合作模式、產品、產能規劃以及運營模式等非常詳細的內容。之后將相關材料正式遞交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審批,獲得批準后,雙方才能正式辦理工商注冊等手續,成立正式的合資公司。
2008年8月7日,福田汽車與戴姆勒公司在北京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并于2009年1月29日,在德國柏林共同簽訂了《商用車合作協議》,總投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同年2月3日,福田汽車(600166)發布名為《福田汽車關于與戴姆勒簽訂合作協議公告》,表示上述項目尚須報國家發改委等相關政府部門審批,但除了表示需要上報審批外,關于是否已經上報、何時上報或者其他更多的進展,始終未有確切的消息。
“正常來看,福田、戴姆勒項目一直備受關注,合作協議是在中、德兩國領導人見證下簽訂的,發改委不會為難才對,這么長時間下來沒有動靜,除非提交的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否則尚未提交申報材料的可能性很大。”上述老總分析,“無論哪個原因,跟雙方談判的進展都有關系。”
事實上,在此次簽署對等合資協議之前,福田、戴姆勒的合作就曾被拒過一次。2006年11月30日,A股上市的北汽福田公布定向增發方案,外國戰略投資者戴-克占增發后新股本的24%,一躍成為福田第二大股東。2007年1月13日,北汽福田與戴-克簽訂了《定向發行與股份認購協議》和《聯盟協議》,約定2007年4月30日前完成交割。
但這項入股方案最終沒有得到商務部和證監會的通過,主要是證監會出臺了防止以戰略投資方式低價收購A股的新規,而在產業層面,發改委也在汽車行業將高于20%的入股定義為合資。如此一來,雙方不得不重新擬定“傳統”的成立合資公司方案。
分歧之處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福田、戴姆勒合資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在2009年初簽署《商用車合作協議》后,雙方的談判仍難達成一致。
“雖然雙方之前高調牽手,但實際的談判過程并沒有當初簽協議時描繪的那樣美好。”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根據協議,雙方首先會中國成立一家中/重卡合資公司,然后在全球其他新興市場尋求其他類似的合作項目,雙方將通過把中國中/重卡合資公司作為雙方全球合作業務的運營中心,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福田產品的經銷和產業化。
當時最大的亮點是,奔馳將導入中重卡技術及重型發動機,今后新合資公司將生產福田歐曼品牌重卡,并納入奔馳全球商用車品牌體系。雙方還將成立全球運營中心共同開拓新興市場,福田可以借戴姆勒的技術和全球網絡進軍海外市場,戴姆勒則可以借福田資源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大展拳腳。
“然而,在后續的談判中,雙方出現了分歧。”該消息人士透露,一直對品牌和技術十分看重的戴姆勒,對合資公司生產福田歐曼品牌存在異議,也不愿將福田品牌重卡納入全球商用車品牌體系內生產、銷售。
而在福田看來,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合資只是讓出福田具有優勢的國內市場,合資就沒有必要了。“畢竟,從發動機上來說,福田已經與康明斯成立了國內最大的發動機合資公司,雖然與戴姆勒發動機項目不重合,但后續發揮的空間很大。”
不過,上述人士也透露,福田與戴姆勒合資的目的性很強,就是技術和海外市場,所以在與戴姆勒的談判中,福田還是做出了很多讓步,其中很多涉及海外合作的條款都發生了變動,與最初公布的合資協議內容相比已經大相徑庭。
“也正是在這樣內容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福田部分高層開始重新考慮是否有必要合資,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果。”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記者就合資內容是否發生變化的問題采訪趙景光時,他并未直接回答,僅表示,“不清楚具體的合資協議內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福田高層透露,“福田與戴姆勒接洽了多年,備忘錄和協議等簽了不止一次,中間的合作方案更是變化了三四次,雙方的談判也從未停止過,內容變化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他不愿意透露有關談判的更多細節。
此前,戴姆勒曾與一汽集團談判了8年時間,有熟悉當時情況的業內人士透露,合資談判以失敗告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戴姆勒要求一汽集團放棄“解放”品牌,而一汽不愿就此妥協,再加上其他多重原因,談判最終宣告失敗。
現在,福田與戴姆勒的合作談判也已經進入第8個年頭,焦點也與福田歐曼品牌的“取舍”相關。如果上述消息屬實,已簽署了《商用車合作協議》的福田、戴姆勒商用車合資項目,在等待一年多后,還將多生波折。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