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瑤
在春節前國內市場鋼材價格一片慘淡的情況下,農歷新年剛過,寶鋼便迫不及待地大幅拉漲3月份鋼材價格,漲幅為200元/噸至700元/噸不等。
這是寶鋼今年以來連續第三次提價。這一次,沒有媒體再發出“寶鋼在鐵礦石談判關頭漲價損害國家利益”的聲音。
其實,從目前鋼鐵業發展情況來看,寶鋼板材供不應求,另外,成本壓力大增也是支撐寶鋼提價的另一原因。
目前,煉鋼所用的主要原料鐵礦石價格呈攀升態勢。鋼鐵資訊機構“鋼之家”的分析報告就指出,目前,即使是機制最靈活的鋼鐵企業,也將因為原料價格上漲導致制造成本上升每噸300元左右。
每年鐵礦石談判正常情況下要持續半年,但近兩年來,鐵礦石談判多以僵持局面為主,往往超出了半年的談判期。
寶鋼被人抓住把柄的地方在于,我國鋼材價格調整周期與鐵礦石談判節奏發生了不合時宜的“巧遇”。但這種“巧遇”背后,有某種必然性。
回顧鐵礦石談判歷史,每逢鐵礦石談判進入關鍵時期,鋼鐵企業必會上調價格。例如,2003年,寶鋼首次代表中國鋼鐵企業參加2004年鐵礦石價格談判。談判于2003年12月15日開始。2003年12月底,寶鋼宣布上調2004年第一季度鋼材價格的決定,普遍在2003年第四季度的基礎上平均上漲了300元/噸。今后各年均與此類似。尤其是2008年與2009年,寶鋼“不合時宜”的調價措施一出臺,業內便紛紛唱多鐵礦石價格。
我國鋼材定價機制明顯與鐵礦石談判之間的節奏不一致,這體現了我國鋼鐵業對后市的判斷不準確。比如,2008年的談判,鋼鐵業沒能預計金融危機的發生,在與澳大利亞供應商達成漲價79.88%的協議僅2個月后,即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困境;這其中,高價原料庫存成為導致諸多企業虧損的直接原因。
此外,寶鋼是我國鐵礦石談判代表,但并沒有最終決定價格的權利,而是在寶鋼談完后,經其他十幾家鋼企代表、協會、政府共同商討確定是否接受新一年度價格。
縱觀整個鋼鐵業發展局面,“依賴政府”的思維依然濃厚。2009年,鋼鐵業盈利大多受益于政府經濟刺激計劃。
甚至在幾年前,一些業內人士還信奉“高成本、高價格、高盈利”的觀點,認為高價鐵礦石可以通過高鋼價轉移成本。這種經營觀點,導致鋼材價格不斷拉漲,又反過來拉漲了鐵礦石價格,鐵礦石價格一上漲,鋼價又不得不再漲,這種惡性循環,也直接導致中國鋼鐵業在鐵礦石談判中陷入被動境地。事實也證明,高鋼價實現不了高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