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六年來首降中資行評級 中信招行因信貸激增“中招”
早報訊 全球頂級評級機構六年多以來首次下調中資銀行的評級。
作出這一罕見舉動的是惠譽國際評級(下稱惠譽)。根據惠譽周二在A股收盤后發布的最新評級報告,此次其下調了中信銀行(601988)、招商銀行(600036)的評級,但維持了另外14家全國性中資銀行的評級。
該評級機構稱,上述兩家銀行的評級都從C/D級下調至D級。惠譽駐北京的高級董事兼金融機構評級部門負責人朱夏蓮說,過去一年中所有中資銀行的財務狀況多多少少都因貸款規模的大幅增加而遇到壓力,但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財務狀況削弱程度最為明顯。惠譽說,讓這兩家銀行的評級繼續高于其他14家銀行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可查資料顯示,作為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一個關鍵元素,2009年中國銀行業信貸規模大幅擴張,凈新增貸款約為2008年的兩倍。到目前為止,中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還保持在紀錄低點,但由政府推動的貸款激增現象已經讓市場對很多新增貸款的質量產生疑問。
惠譽周二聲明,招商銀行成熟的零售網點、充足的貸款損失撥備覆蓋率和更加多樣化的營收來源,在同行之中仍舊突出,但這些都不足以抵消其資本充足水平的下降。
惠譽特別指出,招商銀行2008年收購香港永隆銀行有限公司削弱了它的資本狀況。招商銀行計劃配股220億元,這一申請已在周一得到監管機構的批準,但惠譽警告,此舉不足以使其評級繼續高于同行。
另一個引起惠譽擔憂的因素,是上述兩家銀行表外負債的累積。
報告稱,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將貸款重新打包成財富管理產品的過程中存在額外的隱藏信貸風險。2009年這兩家銀行的此類產品發行規模居前。
這類產品通常由銀行出售給信托公司的貸款組成,銀行保證未來將回購這些貸款。
分析師們說,銀行在這些貸款售出期間通常將它們移出資產負債表,降低了正式的未償貸款水平,但卻面臨違約風險。
惠譽上一次下調中資銀行評級還是在2003年10月,當時針對的是華夏銀行(600015)。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上一次下調評級是在2003年11月,遭下調的銀行是中信銀行,當時名為中信實業銀行。
惠譽的D級評級表明一家銀行“內部和/或外部資本狀況薄弱”。惠譽關注的16家中資銀行評級目前為D、D/E和E。
穆迪資深銀行業分析師說,自中資銀行幾年前進行資本調整并舉行首次公開募股后,穆迪通常將它們的評級定得較低。她說,目前很難看出這些銀行在經濟低迷時表現會如何,因為它們還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商業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昨日的股價明顯未受評級下調消息的影響,當天兩行分別大漲4.04%和2.30%。
時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姚浩然認為,降級對兩行股價打擊有限,原因是中資銀行信貸評級歷來不高,而惠譽給出的降級理由也在市場預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