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中糧 益海嘉里謀求“技術突圍”
本報記者 林 晨 上海報道
11月18日,一直淡出媒體視野的豐益國際董事長郭孔豐現身上海浦東,為當天成立的豐益國際全球研發中心揭牌。此舉對于益海嘉里的全國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期,被媒體稱為“宿敵”的中糧,頻頻在益海嘉里的產業領域內加碼。益海嘉里在米、面等新拓展的領域的生存空間正在受到擠壓,而傳統的優勢領域——食用油行業的競爭優勢也在進一步縮小。
面對央企的步步進逼,益海嘉里因“身份”問題而遭受的政策劣勢將很難在短時間內予以扭轉,于是以“技術”實現突圍成為了益海嘉里的首要戰略選擇。
博弈中糧
益海嘉里與中糧的競爭早已被業界無限放大,同處寡頭地位兩者的直接對壘在所難免。
2006年底,豐益公司以27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合并,成立益海嘉里公司,成為中國的油脂業寡頭,也成為了世界級的糧油巨頭。從那時候起這個年銷售高達1000多億規模的糧油巨人,無論在體量上還是競爭實力上均與中糧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然而,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在整個競爭格局中,中糧在多個劣勢領域內已經縮小了與益海嘉里之間的差距。在小包裝油領域,根據《中華油脂網》的調查顯示,2007年益海嘉里的市場份額為37%,中糧的福臨門為7.8%;到了2009年,福臨門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了10%,縮小了與益海嘉里之間的差距。
在大米行業,兩者的競爭尤為激烈。從2006年,以“香滿園”進入大米行業,并在此后推出金龍魚大米,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實現了對早上市的“福臨門”的超越。從2006年到今年的3年時間里,益海嘉里與農民合同種植水稻的面積已經達到28萬畝。
面對益海嘉里的迅速發展,中糧開始加大馬力追趕,在短短過去兩個月內就先后在成都和大連落子。
在研發中心成立后,技術成為了益海嘉里與中糧博弈的一個重要籌碼。一方面,益海嘉里可以依托研發中心的科研能力提升產品的質量,如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投入,將對農產品的種子升級及產品的改良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研發提升整個工藝過程的效率,比如在米糠油的研發中,就是對稻米加工的米糠進行再利用,大大提升了產品使用效率。
推進“去外資身份”
“中國每年生產的稻谷在2億噸左右,按照米糠比例8%計算,產生的米糠油可以達到200萬噸,如果換算成大豆,需要增加1.1億畝左右的土地。”穆彥魁表示,益海嘉里目前做的研發不單是為自身產生經濟價值,還是為“三農”做出自己的貢獻。
除此之外,益海嘉里此前在農業循環經濟、面粉加工等多個領域內實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以佳木斯種植基地農業循環經濟為例,就是通過將東北廢棄的稻殼充分燃燒,通過蒸汽燃料滿足工廠的能源需求,而剩余稻殼灰則可以從中提取白炭黑和活性炭。
按照益海嘉里計算,如果全國的稻殼灰都用作燃料,相當于2500萬噸煤炭的熱量,等于幾個大型的煤炭一年的開采量。
“此次研發中心將進一步增強益海嘉里的研發能力,并更多地關注生物發酵、酶工程、分子生物學、食品安全、食品營養與健康和加工、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生物質新能源新技術等幾大技術領域!蹦聫┛硎。
穆彥魁也承認,很多研究領域的社會意義要遠遠大于經濟意義。
而這背后,更多是希望通過益海嘉里的技術貢獻拉近政府和社會對其的“身份認同”。
實際上,這是益海嘉里尋求香港上市后,又一次尋求“身份回歸”。郭孔豐更是表示,研發中心的建立是豐益國際科技全球化的新起點,也是豐益助力中國糧油產業發展的一個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