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談綠色戰略
巴斯夫是一家經營了140年之久的百年企業,是全球化工行業的老大,在30個國家設有330多個生產基地,全球員工總數近10萬。早在30年前,巴斯夫就提出“責任關懷”,自覺地保護環境。2001年巴斯夫成立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指導委員會,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生態保護、考慮社會責任。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對《國際融資》記者表示:以2002年為基準,到2020年,巴斯夫將持續地提高能源效率指標達25%;同時,持續地減少25%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BASF: green is my responsibility
巴斯夫:以綠色為己任
■本刊記者 李路陽
BASF is the world抯 leading chemical company which has existed for 140 years. With about 100,000 employees and 330 producing bases in 30 countries BASF serve customers and partners of the world. 30 years ago, BASF brought forward Responsible Care and appealed for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In 2001, BASF set up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mmittee, which claimed tha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veloping economy. Johnny C.W. Kwan,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BASF global and Chairman of the Greater China Country Board and President,BASF(China) Co,Ltd, said that BASF would try to improve 25%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25%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o 2020 compared with the year 2002.
記者:您在多個會議上強調過同一個問題,即巴斯夫作為一家全球公司,要承擔全球責任。您怎么看全球公司的全球責任?說到此,您能否再談一談巴斯夫的綠色戰略?
關志華:以全球的責任作為自己經營的公司的責任,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全球公司,全球公司不一定很大,但一定要有全球的責任。巴斯夫是一家歐洲公司,但在全球各地都有經營。比如說,我們在中國有投資,就必然要在中國承擔責任,發展當地的能力建設,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培訓我們在當地的所有員工去經營世界最大規模的一體化的化學生產基地,把我們的研發和大學科研合作帶動起來。11年前,巴斯夫就在中國投入5000萬元,成立中德研發基金,其中涉及很多基礎研究,該基金目前已經資助了136個科研項目,并向57所大學的1750名學生頒發了獎學金以及助學金。這些都是出于我們巴斯夫對社會,對員工的責任。
對巴斯夫來說,在全球2015年戰略中,有四大重要基本方向:獲取高于資金成本的利潤;幫助客戶更加成功;建立行業最佳團隊以及確保可持續發展。其中第四大方向,就是要求巴斯夫全球各公司經營的所有業務,都確保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對巴斯夫意味著:在經濟發展同時,必須考慮到生態保護和社會責任。這二者的有機結合是巴斯夫對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要求。我們看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帶動創新,可以給巴斯夫帶來更多的商機。比如,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中國進行節能,并推出了與之息息相關的新材料和新解決方案。
記者:上世紀80年代末,也就是1987年4月27日,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并確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6月3日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成為官方討論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高峰會,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紀議程》。據我們所知,巴斯夫是最早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球企業之一,能否就此談談?
關志華:好的。巴斯夫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指導委員會,這一舉措使巴斯夫成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球先行者。不僅如此,巴斯夫還在一年多(2008年2月)前正式設立了全球氣候保護官的崗位。巴斯夫也是全球化工行業第一家設立此崗位的公司。再比如,巴斯夫早在2004年就在大中華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團隊。而所有這些崗位的設立,都是為了確保巴斯夫全球龐大的業務領域、包括產品生產、采購、供應鏈的管理等等都能夠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巴斯夫對包括化學品管理在內的安全保障,以及對員工、對社區的關愛等。巴斯夫就是要將經濟發展與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充分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巴斯夫認為,如果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考慮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公眾利益,包括你剛才提到的綠色概念,那就不可能持續發展。現在巴斯夫又提出了一些創新商業模式,無論是我們創新的產品、還是創新的供應鏈關系都將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進行。
記者:巴斯夫的可持續發展節能方案,究竟能降低多少成本?節能的百分比是多少?
關志華:我剛才提到的氣候保護是非常重要的。4年前,巴斯夫曾經做過一個全面碳排放的調查。從我們所需要的原油天然氣開始,到工廠提煉原油、化工產品生產,最終到我們生產的化工產品離開工廠的全過程中所需要的耗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做了一個詳盡調查,根據第三方的審計,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使用巴斯夫產品所能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產品從生產到廢棄過程中所產生溫室氣體總量的3倍。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程度,是因為在這方面巴斯夫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基金。巴斯夫在能源效率、氣候保護、節約資源和可再生原材料等方面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4億歐元,占研發總預算的1/3。以2002年為基準,到2020年這18年間,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持續地實現節能指標,能源效率提高25%;同時,在排放方面,也力爭能夠持續地減少25%。
記者:巴斯夫的研發基金每年的投入是多大?
關志華:巴斯夫每年投入的研發基金在12億~13億歐元。2009年計劃投入13.55億歐元。可以這么說,我們在化學工程領域研發基金的投入,是走在全球最前列的。
記者:您能否介紹一下巴斯夫在中國市場推進的節能建筑方案?
關志華:巴斯夫有一個建筑節能理念,這就是推動的建筑節能方案不但可以在新建樓宇中實施,還可以在舊樓宇外墻實施。我們的方案很全面,可以根據舊房屋的不同高度在外場加入一些節能材料做重建,但又不影響居民的生活。前段時間,我們對上海的一些建造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實施了這一方案,根據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測試,該方案實施后,降低了70%的能耗。可以這么說,這一建筑節能方案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回報,而且能夠減少資源的消耗,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記者:巴斯夫在中國倡導的“1+3等于無窮大”,取得了怎樣的效益?
關志華:近年來,巴斯夫在中國持續倡導的命題是“1+3等于無窮大”。在中國,我們積極創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依托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的平臺,最先倡導“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所謂“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就是通過“1家CBCSD會員公司+1家供應商+1個客戶+1個承包商”的模式,在供應鏈傳遞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專業知識以及度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指導合作伙伴,提高這些處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和管理實施的能力,從而提升鏈條整體的責任競爭力。比如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是由巴斯夫帶動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參與“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后,采用環保技術改善工廠和員工的工作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下一階段,他們將在繼續消化和吸收項目帶給他們的成功理念、經驗和實踐的同時,躍升為“1”,加入到傳播企業社會責任的行列中來,對其供應商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培訓,并積極尋找“1+3”項目合作伙伴。企業社會責任的傳播效應正以這種“1+3”模式顯現出來。2008年1月,巴斯夫“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被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當作最佳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向其他全球契約成員和所有企業傳播和分享。迄今為止,項目已經在中國55家企業中傳播。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的經濟形勢?巴斯夫的情況怎樣?
關志華: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還是蠻大的。中國政府做了很多產業振興規劃,到目前來看是有效的。作為巴斯夫大中華區,相對來說還沒有像其他國家地區的公司那樣承受那么大的壓力。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已占到巴斯夫全球業務的8%,作為全球公司,總部全球總裁對我們大中華區公司的現狀發展還是有點兒擔心的,因為全球經濟危機現在還看不到底。如果全球經濟仍然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后才能復蘇的話,那我們會有一點兒擔心。盡管中國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從短期看是有效,但能否長期持續是需要通過經濟恢復跟進的。
記者:巴斯夫在中國的投資方向是否會有變化?
關志華:總的來說,巴斯夫在中國的投資方向不會因為全球金融危機而改變。我們還是非常看好中國的市場,還會繼續加強在中國的經營與投資。我們希望到2010年,巴斯夫在中國的業務能夠占到巴斯夫全球業務的10%。從現在的發展情況看,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完成,到那時我們能實現70%的銷售產品本地生產(目前超過60%)的目標。但是,我們會非常注意把握每個項目的投資時間,對目前乃至下一步投資需求的時間點,經濟恢復程度走勢,什么時候落實投產等投資方案中關鍵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判斷把握。在投資中,我們依舊會像以往那樣,將并購企業的競爭優勢與我們巴斯夫的競爭優勢有機地進行整合。我們更重視競爭優勢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以我們對化學的認識,在以往的并購化學建材業務案例中,我們能夠把對化學的研發優勢和環保理念帶進建材行業,不斷推動節能建筑。這樣的整合不但使我們擴大了在建筑界的影響力,同時也滿足了巴斯夫不斷推動環境保護理念的要求。我們巴斯夫的并購計劃,不單是要并購一個產品,而是要把我們巴斯夫的競爭優勢、包括我們的研發、一體化生產機制的優勢帶進企業的整合之中,同時,我們也會在這中間吸收被并購公司具有競爭力優勢的東西。
記者:你認為中國經濟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關志華:這個很難說,但是我們做了最壞的打算。目前我們看到中國的確有部分指標應該是有序的指數,但是,全球經濟達到完全恢復的話,大概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即使中國經濟復蘇,也不一定能夠代表全球。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同樣會影響中國的經濟。
記者:您認為在這樣的情勢下,中國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促進經濟快速復蘇?
關志華:我希望中國能夠在這個階段中把自己的經濟優勢做進一步的提高,也就是說,為了中國的經濟穩定,需要提高中國整個工業的競爭能力,促進消費,同時建立起一種市場機制,包括工業配套、環保工程、創新型企業以及節能減排等等。(攝影 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