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海外腐敗法》引領全球海外商業反腐大潮
重罰在華不干膠巨頭 管控范圍觸及娛樂業
□本報記者 高健
美國不干膠標簽材料巨頭艾利·丹尼森公司日前因其向中國地方官員行賄以獲取項目的行為觸犯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被美國監管當局處以2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這是繼7月中旬的“力拓間諜案”之后,又一個全球知名企業因在華行為違反《反海外腐敗法》,而可能或已經遭受調查和處罰的案例。
半個月內連續兩起與海外商業行為相關的重大案例,讓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和跨國公司海外商業賄賂等此前更多出現在國際商法學術研討中的詞語,成為了更多人關注的焦點。而實際上,包括《反海外腐敗法》在內,全球各國尤其是經濟相對發達、企業海外行為更為頻繁的西方各國和國際組織,一直在制定越發嚴格的法律,對企業海外商業賄賂行為實施打擊。
實際罰金兩倍于行賄獲利
根據美國證交會(SEC)官方網站就艾利·丹尼森公司的不法行為出具的清算及審核決議,該公司因違反《反海外腐敗法》,而被SEC要求返還其高達27.3萬美元的行賄獲利,此外還要支付4.5萬美元的判決前利息;加上地方法院已經實施的20萬美元罰款,針對艾利·丹尼森公司的實際罰金幾乎兩倍于其行賄圖謀利益。
上述數據與《反海外腐敗法》的規定相符合。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國際商法教授邵沙平介紹,亦稱《反海外賄賂法》的《反海外腐敗法》是美國目前監管企業對外行賄的最主要的法律,于1977年制定,旨在限制美國公司個人賄賂國外政府官員的行為,并對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財會制度做出了相關規定。對于犯罪的公司和其他商業實體,可處以最高200萬美元的罰金;自然人則會被處以最高10萬美元罰金和5年以下監禁。而且,根據選擇性罰款法的規定,罰金的數額可能會高出更多,實際罰金可能會是行賄所圖謀利益的兩倍。
FCPA“無處不在”
與艾利·丹尼森公司相比,澳大利亞力拓集團有可能因違反《反海外腐敗法》而被SEC調查的傳聞,更加引人注目。一旦調查真正展開,就意味著“力拓間諜案”在涉嫌違反中國法律的同時,也與海外商業賄賂有關。
當然,對于一家非美國公司在第三國的商業賄賂行為,《反海外腐敗法》也確實可以對其追究責任,因為該法案所針對的不僅僅是涉外美國企業和在美海外企業,還包括在美國上市外國企業的海外商業行為。對此,新加坡凱勝律師事務所律師理查德·凱勝的形容是,“《反海外腐敗法》無處不在。”
事實上,《反海外腐敗法》的“無處不在”也反映在其所涉及的行業廣泛性上。根據美國媒體援引當地法律界人士的說法,《反海外腐敗法》所針對的主要領域集中于能源、食品供應以及原材料等被嚴格監管的行業。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醫藥、通訊等備受各國政府重視行業企業的行為,也經常受到《反海外腐敗法》的嚴格約束。其中,通訊行業相關案例由于涉案企業規模和行業影響力相對較大而頗具影響力,美國朗訊(中國)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都曾被美國依據《反海外腐敗法》實施了司法調查。
有趣的是,《反海外腐敗法》目前還在行業層面上擴大其實施范圍。美國電影制片人杰拉德·格林及其妻子帕特麗夏被指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向一位泰國旅游官員行賄以得到在曼谷舉辦國際電影節的合同。相關審判目前已在洛杉磯進入第二周,這是《反海外腐敗法》實施后首個涉及娛樂業的案件。該案件表明,好萊塢已經成為美國反海外商業賄賂行為的最新目標,整個娛樂行業也將在未來面臨越發嚴格的相關審查。
全球反商業賄賂大勢已成
除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之外,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西方國家也曾通過類似的法律,打擊企業的海外賄賂行為。此外,多個國際組織也先后通過各種形式打擊海外賄賂行為并強調該行為的巨大危害。
2003年12月,43個國家在墨西哥簽署《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其中第16條將“賄賂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定義為犯罪行為;國際商會1999年修訂的《打擊國際商業交易中的勒索和賄賂的行為準則》認為,賄賂和勒索是扭曲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而非政府性民間機構國際透明組織則主張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廣泛的反腐敗聯盟,并每年進行各國腐敗狀況評估,將各國按照腐敗嚴重程度進行排名,以《各國腐敗觀察指數》形式公開發表。多種跡象表明,全球反海外商業腐敗行為已是大勢所趨。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卜若柏表示,除了全球各地區企業間商業活動大幅增加之外,全球目前所處于的金融危機觸底反彈階段,也是促使包括《反海外腐敗法》在內的多項法律準則加快實施頻率、擴大實施范圍的重要原因。卜若柏解釋稱,首先,在全球經濟正在逐步進入復蘇通道的關鍵時期,恢復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十分重要,這種情況下,減少企業商業賄賂丑聞就顯得意義重大;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機對各行業進行了新格局塑造的時候,實體經濟領域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企業,而非將精力放在實施商業賄賂的那些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