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柳柴之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16:40  《法人》

  文  本刊記者 薛子進

  柳州一次雄心勃勃的國企改制如何變成了整座城市的一個噩夢?地方政府決策失誤顯然不是導致嚴重后果的全部原因,在這場不一樣的國資流失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依稀可見

  柳州市是廣西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國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和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汽車產業作為柳州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其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三分之一。

  柳州市政府為了做大汽車產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許多國有汽車產業的老廠通過改制、兼并、招商、合資、無償出讓股權等各種形式使企業獲得了新生,一汽、二汽、上汽等國內大型汽車集團和美國通用、法國雷諾、日本日產等國際著名汽車巨頭相續落戶柳州,初步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產業集群,成為面向泛珠三角經濟圈乃至東盟的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制造業基地,

  但是,在柳州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企業例外——廣西柳柴動力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柳柴公司”)。

  柳柴公司經過幾次令人“眼花繚亂”的改制和重組后,從完全國有性質的企業變成了被廣東一家民營投資公司控股,改制過程幾經磨難,該企業的許多員工不斷上訪告狀,反映企業在改制中造成幾千萬元的國有資產流失。而且時至今日,改制后的柳柴公司早已停產關門,廠區內荒草叢生,近千名員工相續被辭退,只留下一二十人的留守組處理善后事宜。

  柳柴公司的困境與柳州市其他汽車企業的良好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與柳州市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馳。

  按照柳州市政府當初的想法,就是要把柳柴公司改制成為柳州汽車產業鏈上的一環。

  誰給柳柴留下隱患

  柳柴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柴油發動機的企業,先后經過兩次改制重組。

  第一次改制重組,柳柴公司“誕生”。

  2002年2月8日,柳州市國資委下屬單位——柳州市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工控公司”)與柳州市特種柴油機廠共同投資設立了柳柴公司。該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人民幣,其中工控公司投資190萬元,占95%;柴油機廠投資10萬元,占5%。

  由于工控公司是代表市國資委管理全市國有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其“政府”的性質也決定了柳柴公司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國有企業。

  這時的柳柴公司被業內人士稱為“老柳柴”,權屬清晰,雄心勃勃,生產制造和銷售柴油機及配件,勵志“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率”。

  “問題出在第二次改制重組的‘新柳柴’身上”,原柳柴公司副總經理廖豈強說。

  廖豈強曾先后擔任“新老柳柴”副總經理,并履行過總經理的職責,對柳柴公司的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柳柴公司的第二次改制重組遠沒有第一次簡單,過程非常復雜,其核心問題是涉及到廣西柳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柳發公司”)涉訴國有資產的處置與收購。

  柳發公司是由柳州市汽車發動機廠、柳州動力機械總廠、柳州發發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幾個老國有企業組成,生產汽車柴油發動機已有30年的歷史,也曾經輝煌過,為柳州市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因為歷史原因和老國有企業機制造成的問題,柳發公司長期以來效益不好,而且從1993年至1997年向銀行所貸的款項中,以不良資產形式轉移到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南寧辦事處(下簡稱“信達公司”)的債務1.247億元人民幣,計息到2001年9月,本息已高達1.9億多元。后經拍賣一塊非生產性土地使用權,償還了4300萬元。

  柳發公司連年虧損,生產經營活動極不正常,僅僅能維持近2000名員工的基本生產、生活,根本無償還債務能力。

  一份柳州市政府文件也顯示,“柳發公司實際資產負債率已超過100%,累計虧損2.518億元人民幣,企業已瀕臨破產。”

  信達公司分別向廣西自治區高級法院和柳州市中級法院起訴柳發公司,請求法院判決其償還所欠債務。2001年、2002年,法院最終判決信達公司勝訴,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柳發公司的生產性資產將以公開拍賣的形式進行處置。

  柳發公司地處樓梯山邊,廠區占地面積近320畝,擁有多棟大型廠房、完整的生產配套設備和技術、以及眾多的產品銷售渠道。雖然柳發公司身臨困境,從做強做大柳州市汽車產業的目的出發,市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柳發公司的涉訴生產性資產被拍賣給某個不確定的企業,而改作他用。

  此時,全國正處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浪潮之中,柳州也不例外。

  改制為何救不了柳柴

  2002年初,柳州市政府根據國家、自治區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指導性文件,當地稱為“1+4”文件,即柳州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市政府《柳州市國有企業改制中資產處置的暫行辦法》、《柳州市市屬國有企業實施破產的暫行辦法》、《柳州市市屬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暫行辦法》、《柳州市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劃撥土地處置的暫行辦法》。

  雖然剛剛完成了重組改制,柳柴公司在“1+4”文件的影響下決定再次進行改制。

  2003年1月8日,柳柴公司向上提出“改制立項”的申請報告,改制設想為:1。引入外來資金控股;2。經營班子參股;3。保留國有股;4。采取增量資金的方式對柳柴公司進行改制。

  有資料顯示,柳柴公司當時有員工279人,已形成年產1萬臺柴油發動機的生產規模。總資產為3482萬元人民幣(不含土地資產及房產),負債總額為2947萬元人民幣,企業凈資產為535萬元人民幣。

  2003年1月18日,柳柴公司與廣東基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廣東基業”)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出資組建投資新公司,一期總股本金5000萬元人民幣。柳柴公司以廠房、設備、土地出資。廣東基業一期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參與柳柴公司改制;二期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用于購并柳發公司生產性資產,改善生產條件。

  其實,柳柴公司與負債累累的柳發公司私下早已經進行了溝通,協商合并改制,雙方企業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這個局面的出現體現了柳州市政府改制的思路,因為工控公司曾經對國有兩家企業分開單獨改制做過調研,終因各自條件不成熟而被否定。最后形成只能兩家一并改制但分先后次序操作的基本思路。即柳柴公司先引入投資商,壯大經濟實力購并柳發公司后一并改制。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廣東基業開始參與了柳柴公司并購柳發公司的第二次改制。

  記者在網上查找廣東基業的資料,但是該公司的介紹極為簡單,只有公司性質為“主要經營和代理各種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實業投資,成立時間是2001年4月15日”等寥寥數語的說明。

  經了解,廣東基業是一個私人家族企業,曾參加競拍柳發公司一塊土地搞房地產開發,但最后沒有成功。

  柳州市一些知情人透露,另外一家從事微型汽車發動機生產的綽豐發展有限公司也在與柳柴公司商談投資改制一事,五菱和哈飛生產的微型汽車一直在使用該公司的發動機。當時柳州市委書記明確提出:誰對產業發展有利就讓誰進來。由于是相同產業類的公司,又是國有企業與香港合資的大公司,柳柴公司從企業發展的角度更偏向和綽豐公司合作。可是,柳州市某領導的一個電話徹底斷絕了這一想法:只能與廣東基業合資,綽豐公司退出。

  “沒有的事”,工控公司企業發展部部長楊俐否認說,“當時改制情況非常復雜,必須考慮到涉訴資產、資金投入、產品整合、產業發展,還有外部環境的整合,我們只能選擇一個綜合實力最強的投資商。”

  投資商的問題解決了,如何處置柳發公司的涉訴資產,就成為柳柴公司能否進行“兩家一并改制”最關鍵的問題,也是市政府急需解決的事情。

  法院審理此案時,已經委托廣西祥浩會計師事務所對柳發公司的資產進行了評估。柳發公司21.2萬平方米土地使用權、部分地上建筑物和部分生產設備評估價值8614.41萬元人民幣;所持股權評估價值319.58萬元人民幣,合計8933.99萬元人民幣。

  要購買近9000萬元的涉訴資產對于注冊資金只有200萬元的柳柴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為延續和發展柳州的汽車發動機產業,柳州市政府一再請求法院采取變賣的方式將柳發公司的資產處置給柳柴公司,以避免因公開拍賣導致購買方不確定、購買目的多樣性造成的被動。

  有人用“堅苦卓絕”四個字,形容市政府在柳柴公司購買柳發公司一事中所做出的協調工作。最終,廣西自治區高級法院裁定將柳發公司8933萬元的涉訴資產,以3600萬元的價格變賣給柳柴公司。裁定同時規定,柳柴公司承擔柳發公司的職工安置等費用。

  2004年9月28日,柳柴公司將變賣款3600萬元匯入法院帳戶。

  一切塵埃落地。柳發公司如愿以償地并入了柳柴公司,除原債權人信達公司外,各方都皆大歡喜。這時的柳柴公司已不是注冊資金200萬元的柳柴公司,而是擁有近9000萬元柳發公司資產的柳柴公司。

  2004年7月29日,工控公司和廣東基業草簽了改制重組的協議。改制后的新柳柴公司總股本金6000萬元,其中廣東基業出資4500萬元,占75%;工控公司以柳柴公司凈資產加柳發公司、柳柴公司土地出讓金扣減職工經濟補償金及欠繳的社會統籌費用后余額中的1500萬元作為出資,占25%。

  半個月后,柳州市國資委批準了雙方的改制協議,重組新柳柴公司。

  地方政府不承認是國資流失

  隨之,問題接踵而來,有員工開始上訪告狀。

  問題一,國有資產流失。

  法院的裁定非常明確,柳柴公司低價購買柳發公司近9000萬元涉訴資產是有前提的,必須承擔柳發公司職工的安置費用。這些安置費是多少呢?

  2004年12月14日,工控公司給市國資委的請示中反映的數字表明:“在冊職工經濟補償金1788萬元,補交企業欠社會統籌費約2008萬元”。工控公司有關人士透露,實際安置費用已超過4000萬元。

  這筆巨額職工安置費本應由柳柴公司承擔,但實際情況卻是由市政府財政支付的!工控公司和柳柴公司都不否認這個事實。問題就出在這兒,員工上訪告狀的原因也就在這里!

  如果照此重新計算,3800萬元的職工安置費、1500萬元原有出資、后來工控公司又投入資金900萬元,三者相加為6200萬元,柳柴公司中國有股至少應占55%以上。可是,實際國有股才只占25%。

  “這不是國有資產流失嗎?”告狀員工據此認為:怎么能拿國家的錢替私人企業付職工安置費。

  幾千萬元的國有資產流失立即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自治區紀檢委派專案組下來調查,柳州市檢察院也介入了此案。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自治區紀檢委的最后結論是:“暫不能認為柳柴公司國有資產流失的事實。”

  工控公司楊俐部長告訴記者,市政府暫時投入的安置費只是代墊費,市政府也并沒有放棄對柳柴公司承擔職工安置費的追索。現在柳柴公司還有幾百畝土地,就是按照工業用地的價格至少也價值1億元以上,償還4000多萬元的職工安置費綽綽有余,根本談不上國有資產流失。

  問題二,廣東基業投資控股的目的。

  不可否認,無論市政府還是老柳柴公司當時改制重組,初衷是為了延續和發展汽車柴油發動機這個行業,也是為了做大做強柳州市的汽車產業基地。

  但是,柳柴公司在選擇投資商的問題上非議頗多。許多知情人都認為廣東基業是看上了柳柴公司那300多畝土地,為以后搞房地產開發,根本無心投資柴油發動機。

  柳柴公司的這塊地背靠風景秀麗的樓梯山,前面是一條很寬的市區主干道,商業開發價值極高。僅按照工業用地每畝就至少價值30萬元,如按商品房用地拍賣價格肯定高得沒法說了。

  工控公司對這一說法持否定態度,他們與廣東基業在改制重組的協議中對柳柴公司這塊含金量最大的土地資產作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學院路33號土地維持工業用途五年不變,如確因柳柴公司發展發動機產業需要盤活資產,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并回建與原柳發生產能力相同規模或更大規模的工廠,做好搬遷工作,搬遷后的柳柴公司,必須發展柴油機產品主業,其生產能力達到年產柴油機3萬臺以上。如果改制后的柳柴公司沒有能力發展發動機產業,柳州市政府可根據需要按工業用地價格收儲學院路33號土地。”

  市政府也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特別確認了這一限制性條款。

  廣東基業投資柳柴公司的目的不得而知,重要的是其投資控股后柳柴公司的發展,卻與柳州市政府改制的初衷漸行漸遠。

  問題三,柳柴公司的現狀令人擔憂。

  廣東基業投資控股前,柳柴公司已形成年產1萬臺柴油發動機的規模,柳發公司也有年產2萬多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市政府堅持協調柳柴公司購買柳發公司一并改制重組,就是看中兩家企業生產設備、銷售渠道、研制開發的互補優勢,發展柳州的汽車產業,而且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職工的下崗人數。

  協議中規定:聘用人員不低于柳發、柳柴兩公司2003年底在崗人員的70%,即聘用人員900人以上。

  但是一切都事與愿違。

  廣東基業控股后,不要說增加產量,就是維持原有的產量都是奢望。柳柴公司發動機產量逐年下降,網上的資料顯示,柳柴公司的年產柴油發動機2006年為1456臺,2007年為879臺,2008年僅為170臺。

  知情人透露,其實早在2008年8月柳柴公司就關門停產了,一些生產設備也被廣東基業的人拆掉賣了,工控公司得知此事后曾到場制止。

  不僅產量逐年下降,員工也逐年被減裁。

  2005年2月28日,新柳柴公司正式掛牌。按協議規定應該接受900名員工,實際只聘用了610人;2006年又走了200人左右。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公司還剩下170多名員工。然而2009年2月28日,柳柴公司解除了絕大多數人的勞動合同,僅僅留下20多人的留守組。其中3名廣東基業的代表(已回廣東)、9名門衛保安、5名工會委員、3名正在“孕、產、哺”三期之中的女工以及幾名非留不可的管理人員。

  柳柴公司寬闊的廠區內空空蕩蕩、荒草叢生。巨大的廠房內空無一人,大門緊鎖著,透過破碎的窗戶可以看到車間里落滿灰塵的機器設備。還有的樓房已成為“殘垣斷壁”,一派衰敗的場景。

  不少下崗的員工經常到市委、市政府門前上訪,要求解決安置問題,最多的有上百人。

  廖豈強一提到柳柴公司的現狀頓生許多感慨,這個企業曾經寄托著許多老員工的夢想,也寄托著市政府的期望。

  如果當初選擇合資合作的不是沒有任何汽車產業背景的廣東基業,柳柴公司的現狀還會是這樣“悲慘”嗎?

  一位柳柴公司的高管發牢騷說,選擇投資商的事我們做不了主,懂技術、了解市場的沒有決定權,有權決定的又不懂技術、不了解市場。

  楊俐部長對此打了個比喻:這就像買股票,只能選綜合實力最強的。

  買股票的風險是個人承擔,而改制重組幾千萬元的國有企業的風險誰來承擔?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柳州其他汽車產業類的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很順利。為迅速發展汽車產業基地,柳州市政府甚至鼓勵以無償“贈送”股權的方式,吸引國內外著名汽車集團合資合作。

  據當地報載,柳州原有的3大汽車廠中,柳州特種汽車廠與一汽集團合作,是柳州將股權全部“送”給一汽;柳州汽車廠與東風集團的合作,柳州無償劃撥給東風75%的股份;而近年引起較大爭議的,則是柳州微型汽車廠與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合作,重組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了達成合作,柳州市政府將柳州微型汽車廠84.1%的股權,無償劃撥給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再以9900萬美元資金注入,獲得34%的股權。這些改制重組后的企業得到迅猛發展,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按照柳州市政府的戰略設計,到2001年該市汽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34%。整車及專用車生產能力達到100萬輛,發動機生產能力達到125萬臺。到2015年,汽車及零部件自主品牌出口總額達到21億美元,5年年均增長21%。

  柳柴公司今后的前景難以預料,尋找有汽車產業背景的企業重新接手柳柴公司已成為當務之急,有消息說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與一家企業商洽。

  “即使無人接手柳柴公司,市政府也可以按照協議收回土地再拍賣。”早已退出柳柴公司的廖豈強嘆息道:“土地拍賣款償還政府墊支的幾千萬元職工安置費沒有一點問題,只是柳柴公司并購柳發公司后喪失了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失去了至少5年的時間。可惜呀!”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