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中投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 > 正文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張貴余 本報記者 萬 艷
上周五,中國投資公司宣布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泰科17.2%的股份。就在中投宣布此消息的當天,西方媒體報道稱,中石油計劃以1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根廷石油資產;此前,中石化剛剛宣布以近7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石油公司Addax。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熱情不減,而且在近期掀起了收購海外資源的小高潮。目前,中國應該利用整個國際資產價格較低的機遇,“把部分外匯儲備逐步變成我們所需要的石油、礦產等硬資產”。
泰科深陷債務危機
據加拿大通訊社報道,總部設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泰科礦業股份7月3日宣布交易后,在其他資源股普遍下挫的同時,在多倫多上市的泰科B股價格當天逆市上漲了8%,達到19.99加元/股。
據加拿大《多倫多星報》4日的報道,泰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銅礦、鐵礦、煤礦和鋅礦開采的公司,這家公司近年來陷入嚴重財務困境。去年7月,泰科進行了一樁被認為得不償失、總價值高達14億加元的并購,此前就已欠下美國各銀行多達98億美元以上的債務。泰科公司在多倫多證交所的股價,也在一年內由40.24加元跌至不到18加元,這迫使該公司不得不絞盡腦汁尋找財源來解決債務危機。
報道稱,泰科公司上個月剛剛出售了其在卑詩省水電公司瓦內塔水電站工程項目中1/3的股權,價值8.52億加元,并轉讓了其在美國的部分金礦業務,價值7億美元;該公司還解雇了部分員工,并計劃關閉6家煤礦,這一切都是為了改善糟糕的財務狀況。
加拿大人反響不一
加拿大《環球郵報》4日的報道稱,由于財務原因,早在去年5月份,泰科公司總裁唐·林賽就動身前往中國,游說可能的“大投資者”。林賽稱,他之所以選擇中投,而非報價更高的一些其他礦業公司,首先是因為中國對礦產品需求量大,投資有保證;其次,中投承諾只作“被動投資者”,不追求進入董事會,而這“最符合泰科的利益”。《多倫多星報》4日的報道稱,泰科在確認交易成功后,已宣布取消關閉6家煤礦的決定,相反,它宣稱將大幅度增產煤炭,以滿足潛在中國客戶的需求。
《環球時報》記者在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的互動欄中發現,加網民的意見也莫衷一是,有的認為這筆交易將有助于保住加拿大人的就業機會;也有人認為,此舉和“幾十年前日本有錢人大舉入侵”沒有什么兩樣,且中國資本會帶來更多中國工人,屆時加拿大人同樣會丟失飯碗。
根據加拿大國外投資規則,由于并未掌握公司控股權,這一交易無需加拿大政府批準。多倫多某投資公司分析師戴維森說,他不認為中投公司的這一交易會在加拿大面臨著管理方面的障礙,因為這只涉及到公司的部分股份。加拿大豐業銀行旗下豐業資本4日發表電子郵件聲明稱:“對中投來說,這是參與到必將上漲的商品市場中去的一個好機會。”豐業資本指出,這是中投在加拿大公司中的“首次重大投資”。
外媒稱中國轉向硬資產
《環球郵報》4日的評論稱,盡管經歷了中鋁入股力拓的失敗,但中國商務部在7月初的一份聲明中,仍然堅持被稱為“走出去”的海外投資戰略。報道表示,在過去的8個月中,中國企業已經在海外資源收購中砸下了數十億美元,收購遍布西非和伊拉克的油田,以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鐵礦山。“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買主,中國正以收購資源尋求投資多元化。此前,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環球郵報》還援引一名市場分析人士的話稱:“中國是一個長期投資者,它目前正從美國國債轉向海外硬資產。泰科收購就是這一轉變的一部分。”
美聯社7月4日評論稱,中國一直在積極收購大宗商品公司,或者尋求投資。在石油工業領域,中國的公司成為最活躍的交易商,中國正利用低油價的好時機滿足能源需求。美國market watch網站4日則評論稱,這筆交易顯示,中國對收購資源型公司有著濃厚興趣。中國經濟迅速增長,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來支撐這種發展勢頭,而中投公司與泰科的交易符合中國公司購買外國資源的模式。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時候考慮如何處理手中的外匯儲備了:減持美國國債,逐步把它變成硬資產。不過,和振偉稱:“國際上對國字頭企業出去購買資源資產有抵觸情緒,如果靠大的國有公司進行并購遇到阻力的話,那么可以考慮采用基金的方式,包括私募基金和民間投資,這種基金的并購可以避免國外對中國政府直接介入的指責。但是需要一個專家型的隊伍來運作這種基金,以綜合評估各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