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政府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花旗集團18個月來首次實現盈利。據悉,該公司還在繼續提高貸款損失準備金。截至4月中旬花旗2009年已裁員1.3萬名。
花旗贏利化險為夷據海外媒體報道,花旗集團宣布其第一財季實現凈利潤15.9億美元,為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季度盈利記錄,而去年同期其業績為凈虧損51億美元。此外,得益于固定收益和股票領域不斷升溫的交易活動,花期營業收入翻倍至250億美元。而有毒資產的減記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個零頭。
花旗首席執行官潘偉迪表示,花旗及整個行業將在今后幾個季度面臨諸多挑戰,但仍將聚焦于加強花旗的業務,花旗將繼續削減自己的遺留風險,大刀闊斧地在開支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做出改革。
此前,作為美國最大的國際性銀行,花旗銀行的負面消息似乎貫穿始終,令全世界為之神經緊繃。在引領了一系列的全球裁員狂潮之后,花旗于2008年創下了200億美元左右的歷史性虧損記錄。此后,花旗似乎難以為繼,一度傳出“行將破產”的風聲。在由房貸支撐的證券領域遭受慘痛損失后,花旗不得不依靠政府450億美元的巨額援助以及306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才得以暫時“止血”。內外堪憂,花旗集團內部更是創下了3周更換5位高層的記錄,自4月1日起,因其股價暴跌而被正式踢出了道瓊斯全球指數。
為避免“倒旗”厄運,花旗宣布把集團拆分為兩家公司,即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公司,有意分離出部分核心業務。同時,花期銀行不得不走上“國有化”道路,同意由政府持有其36%的股份。
金融體系難言“回穩”
花旗銀行扭虧為盈是否表明美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回穩”了呢?分析人士表示,花旗銀行此次之所以實現了盈利,主要是得益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按照新的會計準則,當一項資產的價格存在超跌情況時,持有該資產的企業可以不使用市場價格將其進行入賬,花旗銀行因此增加了25億美元的利潤。但是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花旗銀行雖然采取了削減薪酬等措施來降低成本,但仍然無法避免虧損。
花旗銀行出現了“贏利”,有輿論稱“美國金融體系開始回穩”。對此,商務部研究院董超博士向記者表示,花旗銀行出現“贏利”和一定的會計計算方法有關,不能說明正在下行的美國經濟出現明顯逆轉。當然,一系列救市措施使得花旗等銀行避免了“破產”命運并維持低水平運行,確實是一件提振信心的好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宋泓表示,對于花旗銀行自身而言,“贏利”說明危機爛攤子(如壞賬、減債等等)已經得到初步控制,花旗正在逐步擺脫危機影響,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然而,其他銀行能否借勢一同扭轉“頹勢”,仍然有待于進一步觀察。陷入泥淖中的美國金融體系非常期待這樣的利好消息,但是“回穩”結論恐怕下得有些早了。
另據記者了解,盡管花旗恢復了凈盈利能力,但該行每股仍舊虧損達18美分,原因在于1月份花旗曾經重設可轉換優先股的價格。而去年第一季度花旗每股虧損額為1.08美元。該行的一級資本比率為大約11.8%,高于去年的7.7%。據悉,一級資本比率是衡量銀行財務實力的關鍵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