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陶盈舟 李 騏 北京 深圳報道
4月8日,或許這也是榮智健自己最不愿面對和日后回憶的一天,沒有人能知道榮智健在宣布辭去一手帶大的中信泰富主席時,是什么樣的心情,但是從這一天開始,榮氏家族在中信泰富的掌權已經宣告了結束。
一頭修剪有型的白發,貼身剪裁的西裝,以及浮沉商海半個多世紀的歷練,讓榮智健過了花甲之年,眼睛里還依然透出一個商業巨賈的精明與干練,每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他,都是舉止得體,自信而又淡然。
“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毛澤東曾這樣對榮氏家族評價說。
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的榮智健免去了不少同齡人年少謀生奔波之苦,作為著名“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唯一的兒子,榮智健在24歲以前一直過著優越的生活,即使是在動蕩的1958年大躍進,他依然可以享受到稀有的排骨。
真正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榮智健38歲那一年,帶著上山下鄉的八年艱苦歷練,榮智健在1978年踏上了香港的土地,正是在這塊巴掌大的土地上,榮智健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出售了他與堂弟合開的愛卡電子廠時,他得到了720萬美元,是當初資本金100萬港元的56倍還多。
可以說,最初的成功顯示了榮智健在商業領域的敏感和獨到的眼光,而這筆720萬美元的第一桶金也給他帶來了一筆更加成功的生意,1982年,榮智健將出售愛卡賺來的200多萬美元注入了一家美國的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公司,第二年,這家公司就成為了美國第一家上市的電腦輔助設備廠商。
這筆生意的成功使得榮智健的個人財產一下上升到4.3億港元,同時也展露了他大膽勇于冒險的性格。得益于這樣成功的商業經歷,榮智健本人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我是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么,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
然而,也正是在踏入商界初期這段從資本市場上頗有斬獲的經驗,使榮智健走上了另類經營實業的一面——金融資本擴張。
1987年,榮智健欣然出任了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開始主持中信(香港)集團的工作,這也是其聲名鵲起的開始。同年,榮智健操手從國務院獲得高達8億港元的借貸,并以23億港元的價格實現了對著名國際航空公司國泰航空12.5%的股權收購。在日后談起這筆收購時,榮智健對其準確的投資眼光肯定不已,因為在他將自己的想法向北京總公司匯報后,僅僅五天就得到了批準。
在榮智健的帶領下,中信香港開始了大張旗鼓的資本擴張:1990年,香港中信購入港龍航空公司46.3%的股權,一躍成為第一大股東,并邀請太古、國泰兩家公司參股,兩個月后,港龍實現了轉虧為盈。
投資上的順水順風讓榮智健根本無從了解何謂困頓,在收購港龍航空的同一年,中信香港進行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投資,以10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香港電訊20%的股份,并在同年收購泰富上市公司,易名中信泰富,成功實現了中信香港的借殼上市,自任董事局主席。
此后,在榮智健的商海生涯中,“收購實業——入股——成為大股東”的思路貫穿始終,航空、地產、貿易、基礎建設都成為了中信泰富的投資方向。從2002年起,榮智健的名字出現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上,并連續三年穩坐前三甲。
1993年,榮智健的長子榮明杰進入中信泰富,成為公司10名執行董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而女兒榮明方緊隨其后,這也被業內認為榮智健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家族第四代接班人。
可惜的是,這條家族的商業之路上,榮智健沒能一路順到底,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因投資澳元“累計期權”衍生品爆出公司巨額虧損。
今年3月25日的發布會上,身為中信泰富主席的榮智健依然自信地向媒體表示自己有信心在2009年為公司扭虧為盈,而同期,公司財務部主管的榮明方已經被給予紀律處分,包括榮智健本人、長子榮明杰在內的公司17名董事也被香港證監會展開正式調查。
過于順利的商海生涯如今似乎成了造成榮智健困局的罪魁禍首。不可否認,榮智健的順水順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榮毅仁的影響,曾有研究榮家的學者表示,“榮家之所以能一直這么富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處理跟政府之間的關系”。
盡管如此,如果榮智健依然遵循榮氏第一代榮熙泰留給子孫的遺訓:“固守穩健、謹慎行事、絕不投機。”恐怕也不會出現這筆巨虧的外匯合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沒有當初的大膽冒險,或許就沒有榮智健的第一筆財富累積,如果不是因為貿然選擇實業之外的金融衍生品,或許榮智健和他的榮氏家族會將中信泰富帶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