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場】珠寶行業天生適合O2O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何方竹 | 上海報道
珠寶是什么?它既可以是財富的象征,也可以用來傳達情意,還擁有審美價值。在珠寶專家、國檢珠寶培訓中心主任楊立信看來,珠寶是一個匯聚了工藝、設計、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品類,“沒有琢磨清楚這個行業,就無怪利潤率偏低。”11月14日,在珠寶企業凈利潤普遍大減的“寒冬”,多位業內專家、珠寶企業代表匯聚上海,一起“琢磨”這個兼具傳統和時尚因素的行業。
珠寶行業寒冬還將持續多久?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珠寶產業只有幾十年的歷史。這期間,珠寶行業經歷了財富的聚集和泡沫的破滅。業內有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珠寶行業的周期:“珠寶行業一定是經濟繁榮時最后一個興盛的行業,又是經濟衰退時第一個開始落寞的行業。”這與深圳市愛迪爾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日明對珠寶行業近三十年的回顧十分契合。
在他看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寶行業是朝陽產業,經歷了野蠻增長。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大量資金匯集到珠寶行業,僅深圳一地的珠寶產業,匯集資金即或達6000億元。2010年,銀行發現一些珠寶企業虧損,于是撤資開始了,珠寶行業由此進入了“涅槃時期”。2014年,行業的玩家們“真正感覺到痛了”,中國珠寶產業在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后,零售市場突然“失速”。2015年,中國珠寶協會在對600多家珠寶企業的調研中發現,2014年九成以上的企業銷售比2013年呈現10%以上的下降。。
而中國珠寶行業進入“寒冬”也有自己的原因。大量資金的涌入曾讓市場的參與者興奮,“特別是深圳的珠寶企業,不斷向銀行貸款,以為是自己的,最后肯定會出問題。”東華美鉆總經理安明毅說。在他看來,珠寶行業是帶有金融色彩的行業,依靠資金的運作,必須扎實穩健地發展才能實現企業的長久。
對于這樣的“寒冬”,蘇日明認為會持續三到五年,安明毅則認為只要“熬過”2015年和2016年,珠寶行業便會迎來新的生機。
誰會是未來的細分市場龍頭?
“中國下一步一定會誕生珠寶行業細分市場龍頭企業。”復星集團珠寶時尚事業部董事總經理李冬梅肯定地說。她基于對珠寶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期做出這樣的判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2013年數據顯示,中國珠寶產品零售總額4700億元,其中黃金占比77%,而在歐美等國,黃金只占很小的份額。
李冬梅預計,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首飾方面的消費習慣一定會朝著珠寶鉆石的方向傾斜,而這個過程會催生出各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我們期待可以在中國發現和培育像潘多拉、VDB&VR這樣的品牌。”李冬梅說。
VDB&VR來自比利時,在通過技術保障品質的上乘和服務的周到方面,它是個中翹楚,長期占據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婚戒市場第一位。由于婚戒市場比較穩定,金融危機之后,很多品牌參與進來,這讓其CEO莫立科斯·楊紳越來越頻繁地到訪中國,他們意欲開拓中國市場,并將技術帶到中國。
而潘多拉是來自丹麥的銀飾品牌,已經在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市場取得了傲人的業績。在消費者的想象中,銀飾偏于傳統,甚至有些“土氣”。然而潘多拉的門店坪效(商場總營業額/商場總面積)卻超過國內不少黃金品牌,其飾品讓很多明星都愛不釋手。
花費百萬在網上買鉆石
今年“雙十一”,鉆石小鳥的一顆4克拉鉆石從下單到提交預付款僅用了2分58秒,刷新了其線上銷售百萬級鉆石的最快成交速度。“90后是伴隨著網絡支付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習慣在網上買高客單價(客單價指顧客平均購買商品金額)的產品,他們也愿意信賴你。”鉆石小鳥市場營銷副總裁何林介紹說。
然而,鉆石珠寶并非僅僅是貴重的商品,它們具有佩戴屬性和情感屬性,這也是很多人并不看好珠寶企業實現“互聯網+”的原因。何林認為,珠寶行業天生適合O2O,因為大多數中國的珠寶企業地域屬性很強,很多省市有自己的珠寶品牌,發展線上經營能夠擴大品牌的覆蓋面,依托互聯網打破珠寶在供應體系和價格體系上的信息不對稱;此外,線上珠寶品牌發展線下門店則可以補充品牌形象。“當然,珠寶企業發展O2O,最先要提高的就是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這也是為什么品牌對于珠寶企業如此重要的原因。”何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