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見將結束專家座談出租車改革方案
交通部
讓“專車”推動傳統出租車改革
有關出租車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見明日正式結束。昨天,交通運輸部組織了21位專家,就“專車”是否應該定性為營運性質,如何對“專車”實行管制等問題展開討論。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徐文強表示,此次改革思路是讓新增“專車”推動現存傳統出租車改革,差異化經營,形成巡游出租車與預約車融合發展。
有關出租車改革的方案在10月10日發布以后,交通運輸部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11月9日,征求意見將會截止,昨天,交通運輸部再次召開座談會,邀請各地專家達21位,包括交通規劃、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各領域。
改革方案發布后,有聲音提到,私家車參與“專車”運營登記為營運車輛后,要實行8年報廢,兼職司機會大量退出。同時,對“專車”實行嚴格許可制度,將限制其發展。那么,對于這些爭論焦點是否會修改呢?昨天,交通運輸部提出相關議題,向專家征求意見和建議。
討論前,運輸司副司長徐文強介紹,此次改革思路是“增量帶動存量改革,細分市場提升運輸服務”。也就是通過新增的網絡與約車推動現存傳統出租車改革,通過“出租汽車+互聯網”,實現傳統出租汽車轉型升級,解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司機以及打車供需矛盾等問題。
另外,此次改革要兼顧各方利益,實行新老業態分類指導,實行差異化服務和錯位經營,實現巡游車與約車的融合發展。避免對立和沖撞,避免操之過急的“休克式”改革。
□焦點
1 傳統出租車“三證”管理是否適用于“專車”?
按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網絡預約出租車應該與傳統出租車一樣,平臺(經營者)、車輛以及司機都要獲取相應證件,即得到政府部門的行政許可。
專車服務仍然是運輸服務
對于“專車”等新業態的定義,暨南大學[微博]行政法學專業教授劉文靜表示,“專車”提供的仍然是運輸服務,跟傳統出租汽車相比,只是叫車方式有了區別,“不管你通過互聯網還是通過電話還是招手打到的車,最終提供的都是運輸服務”。
“無論是以前的馬車,還是后來的出租汽車、網約車也好,提供的核心服務沒有改變,就是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只是乘車形式、交易方式會有變化,但是絕對改變不了出租服務的本質。”深圳大學運輸經濟專業教授韓彪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微博]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滴滴今年上半年在海淀法院審判的一起商標侵權訴訟中,在向法庭提供的證詞里明確表示其服務的性質不屬于電信類服務和商業類服務,而是屬于運輸類服務。法院也據此做了審判。
網約車及司機設許可符合上位法
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認為,《行政許可法》要求涉及到公共服務、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職業,必須要頒發人員從業資格證。互聯網下提供公共服務駕駛的駕駛員,肯定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也肯定是提供公共服務,因此政府對司機“發證”完全合理而且有必要。
另外,“專車”需要規范發展,目前《辦法》也是有法可依的。“國務院的412號令在前面描述發布詞的時候就寫清楚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14條第二款的規定保留設定行政許可。’因此文件中的三個許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王軍則認為,網絡預約車改變了之前的城市運輸服務模式,因而監管模式應該隨之更新。我們應看到“專車”對整個城市運輸模式產生的變化,如果繼續用傳統監管方式,比如把車輛登記為營運車輛,司機需獲得從業資格,以及平臺必須是承運人等要求,可能就出現監管困難。
2 私家車從事“專車”是否該轉變營運性質?
《辦法》要求,擬從事“專車”運營的車輛必須登記為營運車輛,而營運車輛報廢年限是8年,因此,很多人認為該條款會將很多兼職私家車主卡在門外。
盈利兼職車輛屬于營運車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于文豪認為,判斷一輛車是否在從事運輸服務應該有幾個標準,首先看服務提供者是否以運輸服務作為職業,如果是兼職或者是“玩票”,有人一個月搞兩單也被定性營運就不合適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主任程世東提出,判斷是否營運是對運輸服務行為評價的,而不是評價提供服務的主體,“駕駛員不管是專職還是兼職,其提供的運輸服務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那就應該是營運性質的,因此作為服務相關的要素——車輛、駕駛員等就應該納入行業的管理”。
營運車輛報廢年限有完善空間
張柱庭認為,既然私家車從事“專車”營運服務,無論是偶爾一單,還是多單,無法改變其營運的性質,之所以現在大家對營運性質不滿,是因為營運車輛報廢年限為8年,但《辦法》里并沒要求“專車”必須8年報廢,車輛營運年限各地方可以自行制定。目前,在商務部、公安部、發改委、環保部推行的營運車輛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上,有報廢年限要求,相關標準有修改完善空間。
座談會結束時,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表示,各位專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將會與其他征集到的意見建議一并認真研究。交通運輸部將站在構建科學、合理、和諧的城市交通出行體系的角度,用包容開放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實事求是的作風認真研究所有意見和建議,匯集全社會的智慧,使出租車改革獲得一個最大公約數,讓老百姓有一個更為便捷、高效、暢通的出行環境。
京華時報[微博]記者 黃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