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6月26日下午,以“綠色經濟增長”為主題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3GF)在貴陽召開,來自世界多國的政府機構、企業代表、金融部門及社會團體參與會議。
全球綠色增長論壇亞洲會議在中國舉辦
官員、學者共話
【宏觀·政策】“綠色經濟增長”如何實現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陳惟杉 | 貴陽報道
6月26日下午,以“綠色經濟增長”為主題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3GF)在貴陽召開,來自世界多國的政府機構、企業代表、金融部門及社會團體參與會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秘書長章新勝,中國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丹麥外交部全球綠色增長論壇負責人莉斯貝思·葉斯帕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理事會主任西蒙·厄普頓,丹佛斯中國總裁司徒嘉德等嘉賓針對綠色增長的議題展開對話。
“全球綠色增長論壇”是2011年由丹麥政府倡導,聯合中國、韓國、墨西哥、肯尼亞、卡塔爾、埃塞俄比亞發起的全球性論壇,旨在為各國政府、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推進全球綠色經濟增長提供一個高層交流平臺,每年10月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這一平臺為各國政府、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到底什么是綠色增長?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實現綠色增長的道路上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作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典范,丹麥可以提供哪些經驗?公私營部門應如何在這一議題上展開合作?本次與會嘉賓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 史立山:
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達15%
丹麥是綠色增長做得最好的國家,也是綠色轉型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丹麥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節能提升能效,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丹麥以基本不變的能源消費量促進和支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
總的來看,全球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非常迅速。到2014年底全球的風電裝機已經達到3.7億千瓦,光伏發電已經達到1.8億千瓦。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 2014年能源消費已經達到42.6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占比達到66%。中國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已經達到4.5億千瓦,中國也培育形成了再生能源的體系,水電設備的能力不斷提高,光伏電池的生產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將占到整個能源消費的15%,并提出到2030年要達到20%,且已提出要加快推進能源消費革命的要求。
初步的研究認為,從資源、技術、經濟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可行的,核心還是觀念的轉變,和利益機制的調整。總的來看,能源和消費的革命根本任務是盡可能地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最終實現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經濟體系。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席、生態文明貴陽國際會議秘書處秘書長 章新勝:
中國應學習丹麥模式
中國已經決定要做自然資產的負債表。有可能貴州、青海的自然資產的存量很高,東部城市自然資產的負債很高。我們現在倡議和發起GDP、GEP(生態資源)雙增長模式,既要經濟增長,又要自然資源得到保護,這需要我們轉變思維方式。人類必須逐步過渡到生態社會,實現綠色增長。
亞洲是驅動整個世界的引擎,到2008年以后表現尤其強勢,亞洲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現代化以及扶貧這兩個方面,亞洲還有大量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數量巨大,很多國家電力供應都成問題,不要說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我去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四個小時就會停一次電。中國在亞洲發展中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講到環保生態文明,中國其實是在走老路,需要整體改變這種發展的模式,亞洲在這方面也有著巨大的機遇。
最近中央政府也發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文件,這個文件里面有8個主要的目標,包含35個小項,里面包含了土地、水、能源、生物多樣化等等。我們可以學習丹麥的模式,在2050年實現百分之百地依靠可再生能源。
丹麥外交部全球綠色發展秘書處代理秘書長 莉斯貝思·葉斯帕森:
政府無法單槍匹馬地實現綠色增長
全球綠色增長論壇最初由丹麥、韓國、墨西哥等國家共同發起成立,越來越多的成員國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們和一些關鍵性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今年就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還和一些私營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推動綠色增長的實現。我們會建立一個網絡,共享好的概念和想法,同時會用出版物建立一個平臺來分享新的知識,最后我們會促進公私營部門間的合作。
各國政府沒有辦法單槍匹馬地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伙伴來支持我們的話,我們沒有辦法走得更遠,我們必須要把伙伴關系擴大,我們需要這樣的伙伴關系來得到量的提高以及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轉變,邁向綠色增長。
p40全球綠色增長論壇(3GF)于2011 年創立,力圖作為全球性的平臺,通過聯合政府、企業、金融、智庫、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幫助提出可推廣的綠色增長解決方案。圖為6月26 日在貴陽舉行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亞洲會議現場。
全球綠色增長論壇(3GF)于2011 年創立,力圖作為全球性的平臺,通過聯合政府、企業、金融、智庫、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幫助提出可推廣的綠色增長解決方案。圖為6月26 日在貴陽舉行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亞洲會議現場。
OECD環境司司長 西蒙·厄普頓:
政府應對使用煤炭征稅
綠色增長是務實問題,包括資源的有效性和創新這兩個概念,我們必須要通過創新提高資源的效力。創新是日新月異的,對新能源的推動也是非常驚人的。資源的能效和使用效率會提高。2006年時,中國的規劃者認為,2020年中國能夠生產23GW的風能。但從目前來看,在2020年中國將利用大概200GW~300GW的風能以及100GW的太陽能,所以預測通常是非常保守,因為我們總是低估了創新的力量。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資源并不是特別缺乏,需要政府進行干涉,采取一些措施和產業、創新者一起合作來提高能效。現在大多數的國家,沒有對煤炭的使用收稅,但煤炭帶來的負面代價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對煤炭征稅的話,之前認為煤炭很便宜的人現在就會轉變觀念,因此減少碳排放量,需要政府的政策導向,而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一些國家對碳排放收稅。
丹佛斯中國總裁 司徒嘉德:
丹麥也曾依賴化石能源
丹麥在1972年面對能源危機時,曾百分之百依賴化石能源,而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又完全依賴于可再生能源。這意味著,只要我們愿意,這樣的轉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我認為我們應當關注能源效益,也就是用更少的能源獲得更多的效益。我們需要創新,但其實還有一些提高能源效益的方式觸手可及。例如,我們可以幫助上海的商業建筑減少25%的能源消耗。實際上有三分之一的能源在加熱與降溫的過程中被浪費了,以加熱取暖為例,目前在亞洲的一些地區,已經有人展開了區域性供暖的項目,人們利用鋼廠的廢水供暖,這個項目在4年內就產生了回報。
類似的項目在很多城市都可以展開,但困難在于獲取足夠的啟動資金,我們需要改變關注成本的習慣,這樣新的商業模式才有誕生的可能。當然,這也需要政府的推動,例如在丹麥,如果要修建一棟房子,需要設計隔熱層才能獲得建筑部門的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