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稅改沖刺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范若虹
稅改是拯救我國鐵礦石行業的良丹妙藥嗎?
鐵礦石資源稅改即將出臺。2015年2月,《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由財政部牽頭、工信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微博]參與起草的鐵礦石資源稅改革方案,已進入最后階段,或于近期上報國務院并有望在年內實施。
這將是中國第三次大范圍推進資源稅改革,前兩次分別是2011年11月和2014年12月,針對油氣和煤炭進行的資源稅改。
已開征30多年的資源稅,一直存在著平均稅負低、計稅調節機制不靈活、征收范圍狹窄等問題。自2011年起,我國開始逐步推行資源稅改革,即由從量變為從價計征,并逐步推進相關資源品的清費立稅改革。資源稅改革的實質是加稅,從而促進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并進而加快中國發展方式的轉變。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稅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學誕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目前對于資源稅的改革,已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即對價格波動比較大的礦產資源,改成從價定額征收,并且在資源品價格走低的時候,推出改革。
增負還是減負
張學誕介紹,其研究團隊正在針對中國第二大鐵礦石來源地四川攀枝花地區的釩鐵礦進行資源稅改革的模擬測算。
該研究的方法是將目前從量計征的資源稅稅率取一個多年平均值,以此作為當下從價計征的稅率。初步得出的結論是,企業的平均稅負在改革前后沒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在資源品價格低位時,稅率的平移會使企業實際繳稅額減少,一旦價格上漲,稅額將隨之增加。
"如果不能降低稅負,還不如不改。"中國礦業企業協會副會長雷平喜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他認為,資源稅改革需要在降低鐵礦石企業總體稅負水平的前提下進行,騰出空間,才能改革,否則將很難推進。
財政部對于"騰挪空間"持贊同態度。在不久前推行的煤炭資源稅改革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清理各地方與煤炭相關的行政性收費,而鐵礦石將基本依據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路徑推進。
但相比于煤炭,鐵礦石行業的情況更加復雜,"清費"并不能滿足其對"騰挪空間"的需求。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32家大型礦山企業的總體稅負為25.09%,其中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占8%,所得稅和增值稅占14.44%,其他稅費占2.69%。
作為對比,中國工業企業平均稅負為6%,而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際大型礦山的稅負為4%?5%。中國是以貧鐵礦為主的國家,平均開采成本在100美元/噸,而澳大利亞、巴西等富鐵礦國家,企業平均開采成本低于60美元/噸,稅負卻僅為中國企業的五分之一左右,這種稅收差別加劇了我國鐵礦石企業的劣勢地位。
國內許多礦山企業希望財政部可以考慮將稅負"空間"騰挪得更大些,不僅清理掉一些地方性行政收費,也相應低降低一部分資源稅稅率。
其實,依據財政部的政策,鐵礦石企業一直在資源稅上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最初僅按規定稅率的40%征收,但隨著國家對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重視,財政部先后在2006年和2012年兩次提高了征收比例,目前的征收標準是規定稅率的80%。
中鋼協財務資產部副主任陳玉千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既然資源稅的稅率可以適時提高,就意味著有降低的可能性。他建議,從騰挪空間角度看,財政部可先考慮將資源稅的征收比例下調到40%,再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中鋼協的此項建議已提交給財政部,2月初財政部就此問題也進行了研討,目前研討的結論還尚未得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則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財政部先調低稅率再進行資源稅改革的可能性非常小。目前,我國還存在著一些品位低的小礦山,它們對環境的破壞仍相當嚴重,國家不可能單純因鐵礦石行業處于低谷就整體降低稅負,這與資源稅改革的目標相悖。
尋找行業出路
從鐵礦石資源的全球分布來看,富礦分布在南半球,貧礦分布在北半球。國際4大礦山集團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和FMG都分布在南半球,這4個礦業集團占全球鐵礦石供應總量的75%左右。
由于我國鐵礦品質差,在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我國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急劇攀升。這也催生了國內對進口問題出現兩派意見:一種是鼓勵多用進口礦,盡量少采國產礦,以減少國內礦山開發和鋼鐵生產帶來的節能環保和生產成本壓力;另一種認為,我國應該保持一個相應的國產礦比例,如果全部依賴進口礦,未來或將出現國外礦山哄抬價格,進而影響國內鋼鐵行業發展。
爭論也影響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的進程,焦點聚集在到底是通過降稅保護國內產業,還是沿著既定路線逐步提高資源稅,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鐵礦石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希望從政策端解決爭論,引導行業良性發展。其基本的思路是我國的鐵礦石仍要兩條腿走路,依靠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該規劃或將列為工信部2015年的部級規劃于年內出臺。
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目前該規劃的初稿已經擬定,其中包括給我國鐵礦石自給率設定一個下線,不能讓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無限制地上升。"
徐文立表示,2014年中國鐵礦石的產量為15億噸,自給率21.5%。未來的規劃要研究確定一批國內資源儲量大、生產水平高、節能環保符合國家要求的大中型礦山名單和接續礦山名單,并在資源配置方面向大中型礦山傾斜。
有業內人士據此推斷,該規劃所設的鐵礦石自給率"下線"可能要小于20%,監管部門對自給率的容忍度或許比較高。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