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進化論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肖隆平 12月08日
一家中國民營企業的特殊實驗——讓甲醇變成搶手貨。
讓位吧,傳統柴油。未來,一種新型調和柴油可能會成為主流。
10月下旬,山東玉皇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書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世界首套30萬噸/年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裝置將于明年10月投產。
聚甲氧基二甲醚是一種新型柴油調和組分,具有較高的十六烷值和含氧量,若添加10%-20%聚甲氧基二甲醚到常規柴油中,能夠提高柴油在發動機中的燃燒效率,平均能夠減少40?70%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能夠使全國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降低12-20%,這將對中國環境改善作出重要貢獻。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王金福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采用煤制甲醇方法,1噸甲醇最多只需2噸優質煤,1噸聚甲氧基二甲醚只需甲醇1.4噸左右,遠小于煤制油的煤炭消耗量。
此舉還可解決中國甲醇產能過剩難題。亞化咨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運行中的產能10萬噸/年以上的甲醇企業共148家,甲醇總產能達到5064萬噸/年,全國甲醇裝置開工率不足6成。
“這是中國煤化工發展的未來方向。”中國工程院金涌院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冒險
距離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城東北8公里,武勝橋鎮化工園東南角,由清華大學和山東玉皇合作研制的年產萬噸規模的聚甲氧基二甲醚工業裝置就座落在這里。
10月24日,《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現場采訪時,該裝置正處于停產檢修狀態。王金福說:"畢竟是個實驗裝置。因為使用的催化劑是酸性,所以有些設備需要改成不銹鋼。"
3年前,王金福教授將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課題安排給他的博士生。此前,他已成功實現了甲醇制二甲醚的工業化。
聚甲氧基二甲醚最早在學術界被關注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此后幾乎無人問津。進入本世紀后,國內一些科研院所開始關注通過甲醇來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王金福的研究相對較晚。
2012年8月的一天,山東玉皇副總裁陳雙喜來到清華大學與王金福進行業務交流。當得知后者正在做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科研項目,他認定這是個非常有前景的項目。
在得到王金書的肯定和充分放權后,陳雙喜迅速和清華大學確立了合作關系。彼時,該項技術尚未進入中試階段,但山東玉皇毅然決定就在總部研發中心附近空地上開始安裝萬噸/年工業示范裝置。
對于這樣的安排,王金書說:"民營企業敢于冒險,機會也是拼出來的。"據悉,山東玉皇曾建立過國內最大的20萬噸/年碳五深加工裝置,并成為國內首家建立8萬噸/年順丁橡膠裝置和8萬噸/年稀土順丁橡膠裝置的民營企業。
2014年1月,該項目開始試產。7月25日,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鑒定。緊接著,山東玉皇就開始商業化工業裝置安裝建設。預計2015年年底,產能將達到90萬噸/年。
難題
據了解,山東玉皇的項目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但眼下,王金書似乎遇到了大麻煩。由于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密度比柴油的密度要大0.2千克/立方分米,添加劑量過多,調和柴油的密度就不能達標。
關鍵是,加油站并不歡迎密度大的燃料。原因也很簡單,加油站從煉油廠進貨是按噸計價支付,最終卻是以升計價銷售給消費者。業內人士介紹,銷售密度小于1千克/立方分米的柴油對加油站有利,銷售密度大于1千克/立方分米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調和柴油則不利于加油站。
微妙之處還在于,若以2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添加比率計算,2013年,國內柴油消費量約1.6億噸,則需要添加3000多萬噸的聚甲氧基二甲醚。相應,柴油消費量就減少3000多萬噸,2400多億元(按每升7元計算)的效益。“某種程度上說,‘兩桶油’還是有抵觸情緒。”王金福說。
尷尬的是,他必須要與“兩桶油”合作。雖然聚甲氧基二甲醚還處于工業示范階段,產量不大,僅菏澤市的地煉企業就能消化掉這些產品。但到2015年年底實現規模化生產后,銷售渠道就變得至關重要。王金書多次努力與“兩桶油”接觸,但進展緩慢。
更大的問題在于融資難。據介紹,化工企業的設備擔保率僅有25%,即1億元的設備只能擔保到2500萬元。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投入需要100億元左右,巨大的前期投資讓王金書深感力不從心。
不過,談到需求趨勢,他似乎又忘記了所面對的難題。王金書說:“我還是比較樂觀的。”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