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煤制
氣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俊卿 12月08日
由二氧化碳和水引發的煤制氣危機,卻成為一家民企轉型的契機。
一群野鴨掠過水面,落在一排由13個足球場大小并依次排開的蒸發塘里。旁邊,一個占地6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產業園近在咫尺。這是慶華集團在新疆伊寧的煤制氣項目現場。
“煤化工環保的問題,要用事實說話。”慶華集團董事長霍慶華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2009年,以生產煤基清潔能源及煤基精細化工產品為主業的慶華集團在伊寧斥資120億元,如今,昔日的荒坡已被改造成國家煤制氣示范基地。
煤制氣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科研機構就開始進行煤化工技術的研發。20多年前,面對部分地區煤氣缺乏的現狀,國家就將煤炭加壓氣化企業列為國家重點工程加以扶持。
但當大規模煤制天然氣作為一個能源轉化的現實選擇時,爭議隨之而來。
煤制氣浪費水資源,污染環境,效率低,一系列疑問牽動著全社會的敏感神經。面對種種質疑,霍慶華沒有爭辯,他說“最好的澄清就是用所作所為去證明自己”。
2013年,慶華伊寧項目生產出全國第一方煤制天然氣,如今,其產品已經通過國家西氣東輸二線主管道輸送到各地。
但這并非坦途。
試水
2004年,慶華利用煤資源優勢,開始改變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開始從生產煤炭轉型為煤化工產業。初步形成以焦炭、粗苯等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很快,霍慶華嘗到了轉型深加工煤資源的甜頭。他發現,煤制天然氣是解決國家天然氣供應不足、緩解環境壓力的一種高效的潔凈煤利用方式,也是高度潔凈能源。
2008年2月,中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開工。霍慶華覺得機會來了。
發展煤制氣對煤質有著嚴格的要求。除了要靠近煤礦,還要有豐富的工業用水保障。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對應中國資源分布狀況卻變成了難題。近乎苛刻的雙重要求,讓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在偌大一個中國僅找到7個適合發展煤化工的區域。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霍慶華認準了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寧。2009年3月21日,他在初到伊寧的第二天,就決定先投資10億元。因為伊犁河、喀什河能夠提供充足的水資源,而當地煤炭資源儲備也頗為豐富。
此后三個月,慶華就完成了從項目考察、簽約到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開工奠基。
釋疑
慶華集團涉足煤制氣之日,正是國內煤化工爭議最大之時。
2010年6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核準,各級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項目。政策陡然收緊。
不過,此后不久,慶華項目仍然順利拿到由國家發改委核發的“路條“,該項目還是國內民營企業中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示范項目。
2013年8月20日,新疆慶華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僅用不到3年時間就建成了年產13.75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并實現商用。
但項目建成并沒有減輕外界對于煤制氣的疑慮。煤制氣究竟經濟性如何,環保問題能否解決,是否能工業化穩定生產,這些外界質疑的問題,迫切需要新疆慶華的驗證。
“項目穩定運行后,每生產1000立方米天然氣需要3噸煤、6噸水,符合預定目標并且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新疆慶華集團總經理許忠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項目投運后的各項指標都達到或超過了設計預期,這讓霍慶華松了口氣。他表示,整個項目的“三廢”排放都優于國家標準,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基本為零,對煤炭資源的使用價值實現了“吃干榨盡”。“我對環保絕對有自信,不信你可以隨便看。”
據了解,新疆慶華沿襲在內蒙古從事煤化工污染物處理的經驗,采用“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將碎煤加壓氣化配套低溫甲醇洗凈化,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減少。為此配套建設了50萬噸煤焦油加氫項目、綜合利用熱電廠項目和年產200萬噸粉煤灰制水泥、灰渣制磚等項目。廢水則由污水處理裝置進行處理后進入回用水裝置循環使用。鍋爐產生的濃鹽水則通往項目左側的13個蒸發塘內進行蒸發處理。整個項目在設計之初就沒有留任何污水排放口,完全避免了水污染問題。
煤制氣的能源轉換效率也備受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煤制氣在熱能轉換效率上,絕對是浪費。”
對此,許忠認為,煤制氣能源轉化效率接近60%,是煤的加工轉化產業中最高的,超過了大型發電機組的轉化效率。
窘況
10月上旬,《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到達伊寧,慶華正進行秋季檢修。上一次是在設備正常運行三個月后春季檢修。本次檢修主要針對裝置運行過程中發現的設計、設備、原料準備等方面的不足進行了多項的改造和升級。尤其是,在低溫甲醇洗裝置區將廢氣的排放濃度由國標的100ppm/m?升級為10ppm/m?以內,將污水處理裝置的水解酸化池和缺氧池進行密封處理,將廢氣有序引出進行堿洗除味等。
“這些都是為了更有效地保障項目地的碧水藍天和項目穩定運行。11月,項目再次開車并沖擊更高的負荷。”新疆慶華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朱文堅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但現在新疆慶華卻面臨嚴重的經營壓力。2013年底項目投運產氣以后并入西氣東輸管道,而中石油支付的收購價格(含稅)僅為1.6元/立方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以返稅等政策的支持下,勉強能達到1.8元/立方米,價格僅為同期并網供氣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的65%。同樣通過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輸送,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到達新疆的成本價格為每立方米2.5元。
“我們生產的天然氣各項指標均符合甚至超過相應標準。”許忠說。但是這并不影響中石油依托管道優勢對此的強勢定價權。
即便如此,霍慶華堅持認為,國家能源結構需要改變,天然氣在國家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煤制氣前景廣闊。
值得注意的是,慶華新疆項目二期至今尚未動工。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