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澳洲奶”來襲 中國乳業又見狼來了
證券時報記者 蒙湘林 見習記者 韓嘯
2008年4月,中國與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6年之后,隨著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塵埃落定,中國巨大的市場又將對來自澳洲牧場的乳制品完全敞開大門。
免除了15%關稅的“澳洲進口奶”,對于消費者無疑是件好事,但卻令資本市場產生了些許恐慌。昨日A股市場的乳業股股價普遍下挫,其中,皇氏乳業直接跌停,伊利股份跌幅5.19%,光明乳業跌幅3.86%,三元股份跌幅1.25%,國內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則下跌3.74%。
不過,乳業專家宋亮對記者表示,目前澳洲占中國乳制品進口的份額并不大,且高端市場壟斷格局已定,“澳洲奶”短期內并不足以攪動市場格局。相反,由于中國企業對澳投資門檻放寬,意味著國內乳企到澳洲大陸尋找優質奶源的道路將更加順暢。
“澳洲奶”
短期沖擊有限
近年來,我國的乳制品進口量一直保持高增長態勢。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干乳制品進口量139.7萬噸,同比增加33.9%;奶粉進口85.4萬噸,同比增加49.2%;液態奶進口19.5萬噸,同比增加91.6%。
目前,中國對澳大利亞乳制品實施10%~15%左右的關稅。理論上講,免除關稅之后的進口乳制品,不可避免地會加大國內乳業價格競爭壓力。與此同時,澳洲乳制品降價也會產生聯動效應,導致進口乳制品價格普降,從而侵蝕國內乳企的市場份額。
對此,國內乳業專家宋亮分析,中國乳制品進口中澳洲所占的比重其實并不大,主要的進口來源地是西歐和新西蘭,前者的優勢是成品奶,后者則是原料奶。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后后,澳洲由于具備一定的資源和原料奶成本優勢,對國內乳企確實會構成一定壓力,但由于體量較小且并無絕對的價格優勢,短期內的沖擊將很有限。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消費習慣的形成,目前國內奶粉、奶酪等成品奶定價仍然是由國內幾大龍頭乳企掌握,國外同行很難形成價格控制。當然,澳洲具有比較優勢的奶種是液態奶,未來對我國奶業市場形成較大壓力的更可能是液態奶市場。原料奶及固態奶將保持穩定。”宋亮說。
一位券商農業分析師則表示,中澳自貿協定對于國內高端奶粉的市場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國外品牌壟斷高端市場的格局已然形成。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國外奶粉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目前已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一線城市更是超過市場份額的八成。
對澳投資
為中國乳企新機會
對于國內乳制品行業來說,自貿協定所帶來的并不僅僅是壓力,還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除關稅互免外,此次中澳自貿協定還約定,澳大利亞對于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投資的外資審查門檻,將放寬到與澳洲其他自貿協定等同的10億澳元,這意味著投資額在10億澳元以內的項目將不必接受審核。
此外,若中國企業在澳投資超過1500萬澳元,將可以雇用中國工人。
多位奶業專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自貿協定簽署后,國內乳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將變得順暢,海外投資門檻降低,澳洲豐富而廉價的原料奶市場將成為未來國內乳企并購的選擇。
事實上,就在國外品牌忙著進入中國的時候,國內乳企也在積極布局海外牧場、收購海外企業,以解決奶源不足的同時抗衡來自國外品牌的競爭。
11月12日,伊利股份與美國最大的的乳品原材料(奶粉)供應商(DFA)在堪薩斯州合資建立年產8萬噸奶粉的公司。一位業內分析師表示,鑒于中國奶源短缺,與美國最大的上游乳制品原材料供應商合作將使伊利受益。
此外,光明乳業也在今年4月與澳洲PACTUM乳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由PACTUM乳業集團為光明乳業代加工UHT(無菌)牛奶。
而幾乎就在中澳自貿協定簽訂的同時,新希望也與澳大利亞FMG聯合發起“中澳農業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計劃”,旨在進一步促進中澳兩國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貿易、食品安全、農業產業鏈合作等方面的互利互補。
新希望董秘向川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對公司國內外業務都有很大好處。
“我們可以學習到澳洲先進的管理經驗,研究人員的聘用和輸出也更為容易,同時有利于國內投資者在澳洲進行投資。”向川說。
宋亮認為,奶源基地一直以來都是國內乳企海外投資的重點,這次新政將使得國內乳企在海外并購的難度大大降低,避免跨國交易所產生的法律和政策成本。同時,由于可以雇傭中國工人,海外人力成本也將下降。
據宋亮預計,隨著中澳自貿協定前述,中國與西歐、新西蘭等經濟體的貿易協定也將逐步落實,未來海外的合作和并購將更加活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