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路
有誘惑,但沒有威逼。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在嚴峻的挑戰面前,許多鋼貿企業展現出‘輸錢不輸人’、‘失利不失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硬漢精神……決定授予×××等10人‘硬漢’個人獎。”
——這是2013年3月,福建省周寧上海商會頒發的2012年度鋼貿行業“硬漢”個人獎。第一次聽到時,本人反應依次如下:還能整出這個獎?!這個獎聽著……唉,這個獎……
這曾是一個無比風光的行業,這曾是瞬間就可以聚集百萬千萬億財富的行業。然而當洪水退去,躺在沙灘上的幾乎所有人都在裸泳。
——鋼貿圈為何,又如何走到今天這種困局?事先聲明,以下本人所說均為一家之言,僅源于本人與這個圈子多年交道的經歷,除眾所周知外,不會點出任何一家姓名。
玩家
傳說從事鋼貿行業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福建人,而這百分之八十的福建人中又有百分之八十是寧德周寧人,親戚傳親戚,朋友拉朋友。但這個行業跟做包子饅頭不一樣,我介紹個親戚來做包子,他要做得不好,頂多關門回家,鋼貿涉及這么高的資金量,根本不懂,那不是自尋死路?
鋼廠將貨賣給鋼貿商,鋼貿商再賣給下級分銷商或終端用戶,這種鋼材常規銷售模式確實很平常,但對鋼貿商來說,關鍵是一資金需求量大,二鋼廠太強勢,所有貨款預收百分之百,且發貨時間,發貨量都由鋼廠自行安排。
比如某規格熱軋卷出廠價4000元/噸,一筆進貨五千噸就需要2000萬元。簡單算一下就明白,比如1月1號把全款打到鋼廠,等1月末發完貨,你就得交2月份的款了,而1月份的貨可能才到碼頭或是火車站等著拉回來,也就是說你做這一個規格2000萬元的貨,最少得有4000萬元的資金——還全是給鋼廠的,且貨物還沒有辦法銷售,你公司還要運營,所以少則3套資金多則4、5套資金很正常。
做企業都知道,哪個公司會放那么多閑錢?那資金從哪里來呢?最開始銀行嗅到了商機。業務員跑一百家中小企業放貸,還不如放給一個鋼貿商。一方面放貸量大,周期快,客戶集中,另一方面高峰期有些商業銀行光是鋼貿行業的保證金就能占到其總存款的60%,賺得盆滿缽滿。
可時間長了,銀行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貨慢的弊端就出來了。下游打了款,司機的車都在倉庫門口等大半天了,貨還沒放,甚至從上海到無錫找船拉的,船主等不及走了不拉了。
于是迫切需要更專業、效率更快的出資方來做這個事情了。當今中國,除了銀行最有錢,還有誰?
那當然就只有大型國企了。銀行慢那是因為銀行還有其他業務。而國企呢,發現這個賺錢就可以單獨劃一個部門甚至再成立個分公司專門做,相當于影子銀行。
這就很有意思了,部分國企——我不能說全部,那完全就是鋼貿商手把手教出來的,他們根本連螺紋和線材是什么樣子,發的貨需要帶哪些材料都不懂。后來我常跟某些國企領導吃飯時開玩笑,這是鋼貿商拿著錢拉著國企來賺。
玩法
有個笑話說某周寧人開著跑車回家濺了過路老大爺一身水,大爺說了句,“小伙子別囂張,你車是銀行的,人是派出所的”——肯定沒有段子手站在大爺身邊,但這句話卻是事實。
看上去,銀行和國企確實設計了一套風險很可控的模式,大致如下:銀行、鋼貿商、鋼廠三方簽訂協議,規定該鋼貿商訂的貨由銀行直接支付給鋼廠(承兌),鋼廠發貨的時候貨主就成了銀行。鋼貿商銷售時只需將出貨噸位對應的錢打到銀行指定賬戶,然后銀行下一個放貨手續到倉庫。當然銀行開具承兌,會先預收鋼貿商20%~50%保證金。
對鋼廠來說——我還是收到錢了,只是發貨時換個名字;對銀行來說——最低20%的款我先收了,貨物出來后我100%的貨權,商戶要提貨就得先付錢,即便貨爛在我手里了,我降價20%賣出去都不虧;對鋼貿商來說——我只用20%的資金就完成了這筆采購,除了多付點利息和提貨時麻煩些。
然而實際上,這種三方合作方式,起碼還要涉及以下主體:存貨的碼頭或火車站、承運的物流單位和倉庫。由此鋼廠只要發貨時按照鋼貿商要求,在“貨主”一欄填上“某某鋼貿商(某某銀行)”——業內約定這種表達的意思是說由某銀行代某個鋼貿商訂的貨——漏洞不就出來了?
接下來到碼頭、火車站及承運的物流了,鋼貿商和碼頭、火車站及物流公司都很熟悉,貨到碼頭或是運輸需要裝船清單,溝通一下,把貨主名字換下還不容易?甚至有時船期等不到,貨一直放在碼頭,鋼貿商要求承運單位出個證明說,你證明下我名下有多少噸貨放你那兒,你出不出?不出我幾萬噸的貨不找你拉了。
更關鍵的是倉庫。倉庫存個十來萬噸的貨,即便按每噸4000元計算,那貨物也值4個億了。貨物入庫之后唯一能證明貨主是誰的,就是倉庫出具的倉單。這就好比房子里住的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擁有房產證。而倉庫就成了能制作房產證的唯一單位。
倉單誰出?倉庫嗎?不準確,是倉庫的工作人員,那這里面漏洞就大了。
再說回銀行和國企,由于自身不懂鋼材,怕麻煩,又為了業務量或其他,都睜只眼閉只眼,乃至后來銀行要求加強監管,鋼貿商還理直氣壯吼:你這是要搞死我嗎,你還懂不懂怎么玩?
一女多嫁
怎么玩?簡單舉個例,比如一個鋼貿商擁有A、B公司,還有關系良好的倉庫C。A公司與鋼廠、銀行簽協議。1月初從鋼廠進貨四千噸,單價5000元/噸,總金額2000萬元。鋼廠在北方,發完貨后船運至南方倉庫C。于是A公司先支付20%的保證金即400萬元到銀行,銀行出2000萬元承兌(6個月)到鋼廠,鋼廠收款后陸續發貨至碼頭。
1月5號,鋼貿商找到某國企要求做一筆現貨四千噸的質押,但這批貨的當前狀態還是期貨,保證這批貨最晚在2月15號前抵達倉庫C。該國企同意出資,預收鋼貿商20%保證金,每月1.2%的費用,現金支付,最長周期三個月,貨物單價定為4800元/噸(為控制風險,一般會訂得比原價稍低),總金額1920萬元。
然后,鋼貿商以B公司名義支付384萬元現金給國企,該國企收到保證金后支付1920萬至A公司。
1月底鋼廠發貨完畢,鋼貿商安排船期運往南方倉庫C。船期訂在2月4號。那么2月5號,鋼貿商拿著裝船清單就可以開始賣貨了,單價5100元,總金額2040萬元,約定最晚2月10號上海某碼頭交貨。
至此,該鋼貿商共支出784萬元,自己賬上收到現金3960萬元,并且其中1920萬元已經在一個月之前就到賬了。
錢弄到了,后面是如何交差了。
2月15號銀行和國企分別催促鋼貿商要驗貨(或是提供入庫清單),鋼貿商會告訴銀行,貨在北方碼頭集港,一是船期不夠好,而是船不好配,干脆等著下個月的四千噸一起集完港可以不用跟別人拼船了。一般銀行也認可這種說法,一來確實解釋合理,二來承兌6個月到期,即便不管貨,6個月到期之后把錢還上就成。當然我也碰到有時銀行要去驗貨,那也行,我們一起去北方碼頭吧,到了現場碼頭的人配合一下,說這堆是我的,那堆是我的,那堆也是我的貨。有過現場經驗的人都知道,除非是下大決心抄標牌,一圈一圈地看,盤兩三天,有時候還得靠吊機,不然你壓根看不出來。那銀行的人來也來了,飯也吃了,現場的照片也拍了,差不多了,回去交差吧。
與此同時出資的國企也要貨啊,兩個辦法:貨剛到碼頭,我就不入庫了,現在就把錢還給你,反正是按天收費。國企也愿意,對他們來說,周轉越快當然越好啊。
或者:手頭上的錢都花了,現在不想還。那就去倉庫開張倉單,告訴國企貨入庫了,要不你來點貨吧。只要疏通好倉庫關系,鋼貿商大多能出具虛假倉單將貨物同時抵押給銀行或多家國有企業。
說是“一女三嫁”,其實“一女”都算不上,因為最初只付了少量保證金訂貨。玩得好,所謂“一女五嫁”,“十嫁”都不是事。
“永動機”
更大的刺激是2008年國家出臺“四萬億”計劃,我相信即便足不出戶,大家也都能直觀看到兩個最明顯的改變:高鐵和房價,再加上“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這不就是銀行開飛機來撒錢了嗎?在鋼貿圈,各支行行長親自出馬,拉著你貸,求著你貸,捧著你貸的事層出不窮。
銀行給鋼貿商基本都是開承兌匯票,當資金量一再擴大,銀行貸出去的錢越多,反而收到的保證金越多,這仿佛成了一個可以為銀行循環造錢的永動機。
從公開數據就可以看到,2011年全國鋼材貿易貸款1.89萬億元,同期全國貸款總額54萬億元——就一個鋼材貿易貸款,竟然占了全國銀行貸款的3.5%,這可只是一個貿易行業!另外還有一塊就是影子銀行的巨額資金也流到了鋼貿,數字無法考證,但肯定不少。
這是全方位打雞血式的狂歡啊,結果一方面造成行業性過剩,另一方面,鋼貿商個個手握重金,頭頂成功人士的光環,開豪車住豪宅,做起了“資本運作”。
想融更多的資,更好的操作,入點股到倉庫很有必要,那就入點;炒股炒期貨,聽說能賺,那就投點;做鋼材沒意思,天天這么累,時漲時跌的,放貸來錢快,干脆成立擔保公司,成立放貸公司合法化好了;現在最缺錢的是誰?融資回報高的是什么行業?房地產。那不得投點?老跟政府部門打交道,我得想法提升下自己的身份,怎么辦呢?那不是老有電視電影向某某獻禮嗎,投啊,必須的啊;這些年受夠了鋼廠的氣,況且銀行相信鋼廠直接把錢打到鋼廠,要不入點股到鋼廠好了,大的入不了,我找小的……
開鋼材市場,建倉庫,甚至去入股鋼廠,買煤買礦山,回過頭又把買的部分抵押給銀行,不但不打折,反而還能貸出更多的錢來,于是又一個為鋼貿商造錢的永動機誕生了。
鼎盛時期,傳說一張周寧的身份證就值50萬元人民幣,因為只要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從銀行貸出500萬元,不需要任何擔保——這個我沒有考證。但不爭的事實是周寧商會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們甚至創造出因為個別老板跑路而兜下幾個億的銀行債務這種業內“神話”。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事情,銀行對其更加信任。
于是事情發展到最后沒幾家真正做鋼材,都干起了這種“刷大額信用卡”的事,公司的業務就成了成天拆東墻補西墻再找更大的墻。
搶貨大戰
一句話,如果好好做,即便行情不好,銀行收貸,鋼貿商肯定會虧本,但是,絕對不會虧到要跳樓跑路!
由于從業人員比較集中,于是成立商會,成立擔保公司,其實目的很簡單,給外界——銀行和國企展示他們的團結,風險小。但其實這種多家拴在一起的擔保模式最終也是大面積害死鋼貿商的重要因素。小洪水來臨的時候,兄弟們手挽手站著,一個沒站穩,立馬有人扶住你,大水滔滔的時候呢?只能一起被沖走了。
2012年8月份,媒體報道了“中鐵物流事件”。雖說之前也陸續出現過老板跑路,虛假倉單被查等事件,但“中鐵”這塊招牌是行業翹楚,其倉庫一直被公認為“最安全”,此次出事,頓時成為整個鋼貿行業急轉直下的導火索。
參與鋼貿各環節的單位開始大面積盤查:銀行、國企開始拉貨催款,后來更停止了放款;倉庫開始發函公告要求貨主自己統一來盤點;鋼貿商盤算著能不能把漏給堵上,要么籌錢把該還的還上,或者選擇性地違哪家的約……結果可想而知。
第一輪:拉貨,銀行(影子銀行)都拿著倉單要求提貨,畢竟合同時間沒到,你有據可依的是倉單上的貨——盡管盤點的時候沒看到。于是什么倉庫大門被堵,各大貨主爭相不讓,部分倉庫人員痛哭流涕的事情不絕于耳。更好笑的是,某國企自己的貨明明放在自己的倉庫,有監管有各種入庫手續,突然哪天另一個國企跑上門來說,這貨是我的……
第二輪:要錢,貨不見了,還錢吧,這經歷了很長時間,要知道一旦鬧上法院就相當于事情沒有挽回的余地了。第一是徹底翻臉,第二你要有確切把握證明貨是你的,得拿得出過硬的證據。
第三輪:起訴,查封,天天派車堵大門不是個事,況且有些有手段的貨主趁著晚上把貨拉跑你就追不回來了。那只有起訴了。
第四輪:抓人,逼著交資產。
第五輪:無解。起訴了,抓人了,反而讓鋼貿商輕松了,解脫呀!第一,公司徹底破產了,不用遮掩;第二,反正被抓了,再也不用睡不好覺,不用是想著繼續籌錢還是跑路,還是跳樓了;第三,反正我欠了十幾家,現在只被一家抓,反而輕松了……可銀行和影子銀行們頭疼了。怎么辦?無解!
鋼貿危機全面爆發。
倒下的“硬漢”
所謂“硬漢”個人獎,聽著很悲壯,但實際想想這其實就是,我現在欠錢了,但我不跑不失蹤,你也先別抓我,我再砸砸鍋,賣賣鐵——但,真的還有鍋砸,還有鐵賣嗎?
說點軼事。某鋼貿商多年良好經營,賺到錢了自己也投資開了個倉庫。前面都頂住了,可是其親屬的公司與某國企發生業務錢沒還上,該國企隨后要求這個鋼貿商還錢——當然被拒絕,毫無道理啊。沒過幾天,該國企便找了三輛大卡車將其倉庫大門堵住。
就一兩天,該倉庫的貨主知道后,紛紛提貨,畢竟你倉庫存那么多貨,不可能完完全全干凈,哪怕只要一單被重復質押了,在所有貨主都提貨的前提下,你也無處遁形了。于是,該鋼貿商破產了。
又比如,某鋼貿商融了幾個億投到房地產,房子都快蓋好能賣了,行業危機爆發了,天天被銀行、被企業逼著還款,隨后表示自己有房子馬上就能賣,于是銀行和企業就幫著想招——這種算是有良心的了,畢竟起訴對誰都沒好處——這樣吧,你先把到期款給我還上,然后我再續貸給你。不同意?不信任我?這種招被坑的太多了?那行,你先把上筆業務利息還給我,這錢讓你延期再還。
于是你看到一個無語又心酸的場面,平日里呼風喚雨,動輒幾億幾十億元大投資,手上還握有地皮房產的企業,卻還不上一二百萬元的貸款利息,等著聽天由命……
還有更滑稽的,某企業陷入困境,銀行對其重點監控。過年的時候該老板回福建老家辦事,手機沒電導致外界一時聯系不上,就一兩天功夫傳其跑路的說法出來了,于是之前還正常做業務的企業都紛紛找上門要求還錢。該老板一看沒辦法應對,索性就真的跑路了……
說什么好呢?我和很多鋼貿商聊天,他們都控訴銀行的種種過錯。但銀行即便有錯,一個做貿易的行業,上家買了貨,賣給下家,怎么會一撤資就全行業資金鏈斷裂?
說回鋼貿商本身,我曾了解到業內一個鋼貿商一年銷售2.5億元,除去費用和融資成本的毛利1140萬元,算下來毛利率只有4.56%。這說明什么?這其實是個高資金、低收益的行業,并且其間的錢都是“專款專用”,豈容你投到別處?不是笑話他們,有些大字都不識,賬都不會算的人都參與進來,若還能在這種游戲里賺錢,豈不真成了笑話?
有誘惑,但沒有威逼。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