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稅負“自白書”
杜濤
考察了一番周邊的城市后,周飛打算為公司換個注冊地和結算地。
周飛在北京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擔任財務副總,年底將近,他感覺今年的結算和報稅比往年麻煩了許多。
“8月營改增全國推開后,好多賬單現在都僵在那兒,沒法去結算。”周飛說,下游的客戶不能拿著物流公司的增值稅票去抵扣,所以不同意加價幫忙轉移稅負,可是上游的供應商已經加價了,周飛覺得他夾在中間等于兩頭受氣。
周飛本來希望依靠當地的財政返還來勉強做平賬本,可他打聽了一圈,得知“那要等9個月,而且申請太難了”,所以他準備效仿同行,來一次“乾坤大挪移”。他看中了天津,因為那里的武清開發區可以“搞定一切”。
但更多的企業仍在觀望,他們在等待政策是否會起變化,這些公司的財務室里,同樣堆滿了已經完成、還沒結算的業務清單。
抵扣的麻煩
周飛給自己所在的這家物流公司算了一筆賬。
公司主要的成本是買車、燒油、修理費,還有各種過路過橋費和保險費,還包括人員費用。其中,買車的費用、過路過橋費和人員費用這三個是大頭,也恰恰是這三個,沒法抵扣。“對于做物流行業來講,人員費用一個大頭,但是人工這塊沒有增值稅發票可取。”
在營改增實施之前,這家物流公司的汽車已經采購完畢,上百萬的費用已經付出,顯然也不能抵扣。“因為按照規定,已經支出的項目不能抵扣。”周飛說,而路橋費屬于雜費,稅務規定雜費不能抵扣,而且路橋費很多屬于行政性事業收費,開出的收據不是正規的增值稅票,不能作為稅前進項抵扣憑證。
剩下的就是燃油費、修理費、保險費等。保險費還好說,在周飛看來,燃油費和修理費能否抵扣掉進項稅額,主要取決于運氣——并不是所有的修理廠和加油站都能夠提供合格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個體修理站和民營的小加油站來說,增值稅發票聞所未聞。即使在中石油、中石化,也只有購買加油卡且金額全部消費完,才能在退卡時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現金開不了增值稅票,在當地有權開增值稅票的點又不認異地加油小票。
像周飛所在的公司一樣,很多物流企業并不是全程都自己服務,在貨物的終點一般都會委托第三方物流。“有些第三方的物流就是個體戶,沒有增值稅發票提供,這也沒法抵扣。”
這還僅僅是成本方面的進項抵扣,到了提供服務的環節,客戶千差萬別的納稅人身份,更是讓周飛頭疼的事。
“如果客戶是增值稅納稅人,把增值稅轉嫁給對方,他們是能接受的,因為他們自己也能通過下游抵扣來轉嫁。”周飛說,他們已經通過向一些客戶提價來解決了稅負的問題,但并不是所有客戶都是增值稅納稅人,一些加工企業、外貿企業客戶,增值稅對他們都沒有用,收到稅票也不能抵扣。
周飛坦言,這些問題,在今年8月份以前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在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期間,兩種稅是可以互相進行差額抵扣的,這是雙向同時并行的,8月份以后的數據才有說服力。
“營改增是8月全國推開,我們與客戶簽訂合同都是年初簽訂。如果客戶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現在我們就坐下來談判,挨個客戶去談加稅點的問題。”周飛說,畢竟價格提高了,而且要提前把這個錢交付了,有的客戶會一時難以接受;但如果對方連增值稅納稅人都不是,就根本不會接受。
財政返還難
上月周飛去當地的國稅局參加了一次稅負座談,國稅局的人說,增值稅是一個鏈條的問題,你必須向下游轉移,轉移后稅負就會降低。但周飛覺得,對于物流行業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一個企業強行向下游轉移稅負,基本上等于自殺。
對于這一點,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間接稅主管合伙人胡根榮深有同感。他認為,稅率上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沒有大量增加,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強,以致不能將稅率上升后增加的稅負轉嫁給客戶,這幾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部分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稅負上升。
“增值稅全程抵扣,那是完美的情況,但現在是銜接不下去的。”周飛說,他曾向當地的稅收征管人員抱怨稅負過高,得到的答復是,不管政策有多大問題,都要在運營一段時間獲得數據之后,再就問題進行處理。
但被動等待顯然不是辦法,周飛開始轉向尋求政府扶持。
此前,為了幫助稅負增加的企業解決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周飛了解到,上海市2012年對月平均稅負增加5000元以上的3000戶試點企業,提供約10億元的財政扶持資金,北京市也在2013年審核下達了專門針對營改增的過渡性財政扶持資金1.23億元,涉及314戶稅負上升企業。
雖然按照規定,只需要按照公司以前的稅收情況,以及營改增之后稅負增加的情況,向稅務局遞交申請,但實際的申請,在周飛看來,太麻煩了。
他舉例說,假設稅務局算出以前我們交的稅收是4萬,現在交的稅收是6萬,多交了差不多2萬,但稅務局不是100%給企業返還。
首先,因為原來是含營業稅的營業額,現在是不含營業稅的營業額,稅務系統都要求將營業額倒算回到原來價稅合一情況下,以這個營業額提取稅收。其次,要進行稅負增加情況的對比,還需要將兩個稅收額度再還原回去,計算稅負增加多少之后再遞交申請。
這幾乎像一個迷宮。“最好的地區是能退差額的70%,而且要等很長時間,有九個月的等待期,在資金周轉上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周飛說。
許多交通運輸企業不想等到政策變化的那一天,開始自謀方法,改變注冊地和結算地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一個城市里,哪個區有財政返還,就去哪里注冊,還有一些企業,甚至挪到國外去,優勢是回避了價格轉移。”周飛說。
但周飛也明白,明明是境內業務,變成了境外業務,只是為了回避增長的稅負,這顯然會造成國內稅收流失,他認為稅務局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