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開始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企業家對改革的預期推至新高點,柳傳志、董明珠、陳東升、張國寶……他們這樣看未來
策劃_本刊編輯部編輯_襲祥德何伊凡吳金勇
【實業激活】
柳傳志:放寬市場的力量
董明珠:公平才有活力
【金融開放】
陳東升:老虎來了,總要吃幾個人
姚洋:未來最大的風險在金融
【能源革新】
張國寶:改革而一定是漸進
法蒂赫·比羅爾:中國在海外擁有一個科威特
【法治進步】
張千帆:司法改革不能走回頭路
【城鎮崛起】
李鐵:推進城鎮化要配套行政體制改革
按:下一頁,是本刊編輯部總監襲祥德先生撰寫的《政企未來局》,精彩就在下一頁....。。
政企未來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未來十年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深層次變革的序幕,中國商業領袖們有何感受?市場力量與開明政治之間怎樣對視?
文_本刊記者 襲祥德
2013年末,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因其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成為全中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這場被稱為20年來最深刻的、力度空前的改革面前,企業家群體作為最重要的社會力量之一,開始發出壓抑已久的改革訴求,這既是檢驗他們膽識與智慧的時刻,也是檢驗這個群體以自己商業影響力推進改革的時刻。
面對如此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變革與調整預期,學者們直言不諱,企業家們該如何自處?摩拳擦掌、提前布局,還是仔細觀察、謹慎出擊?對這一全局改革的反應、預判和評價,決定著他們的行動,乃至未來十年的商運。
全會召開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向《中國企業家》回憶起一件往事,即2010年與廣州市財政局的“廢標案”官司,為了將采購的合約給既定企業,對方以各種借口讓格力出局,董明珠為求公道不惜將財政局告上法庭。直到今天,這位“鐵娘子”依然不服,認為對方故意刁難設置了重重障礙。
“就像外國人總結中國人,跟政府談,要腐敗官員,跟國企談要腐敗老總,跟民企談要腐敗手下,人家都把你中國摸透了。”董明珠性格爽直,對于這些年政府、社會與企業的邊界不清,乃至精神滑坡、底線喪失等憂心忡忡。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商業領袖,柳傳志擁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與智慧,聯想集團[微博]也曾一次次拐大彎。在他看來,新一屆政府堅定地“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的同時,應將企業從體制牢籠和行政干預中解放出來,“真正按照市場規則辦事,那就是企業家發揮的最好天地。”
今日之中國,處于經濟轉型與社會轉型雙重考驗中,局部的、淺層次的改革措施已無法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這也正是本次三中全會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國已經走到必須啟動深層次改革的攻堅時刻,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問題是,口號人人都懂,但每一個領域的改革都牽一發而動全身,環環相扣,例如城鎮化涉及到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則涉及到政府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開放政策,而實現經濟增長則需要同時啟動金融、創新、能源、國企改革等多個議程。
在對改革方向把握上,人們最普遍的參照是由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的“383”改革方案,其概括的“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一輪改革的路線圖。
“三位一體”即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推動行政管理體制、壟斷行業、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體制以及對外開放等八個重點領域的改革。透過三中全會召開前種種信號,外界已經明確體會到改革的核心是重新定位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這一輪改革,外界看到最核心、最直觀的是行政改革,大幅度下放審批權,減少政府干預,為企業創造寬松的外部條件。對于這一點,柳傳志體會很深刻,“審批增加了很多行政權力,這些東西不僅要消耗稅收,而且耽誤事。”
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是新一屆政府執政之初提出的核心理念。企業家們向本刊表達了對新領導者勇氣的欽佩,也對改革的最終成果抱有憂慮,要做出根本性改革必須“壯士斷腕”,克服重重阻力。
對于實業企業而言,要改變現實的生存環境必須依靠改革。正如陳東升對本刊所言,金融高成本、物流高成本、土地和房價高成本、龐大而低效的行政系統帶來的高成本,不斷地擠壓著制造業的生存空間。
實業復興意味著充足的就業和社會穩定,這也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點。11月8日,全球創業周中國站在上海開幕,習近平專門發去賀電鼓勵青年創業。在此之前,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降低創業成本,放寬市場準入。一系列政策顯示出,新一代領導人對經濟增長模式的新理解,不再只是依靠政府投資、大項目,甚至是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擴展,而是依靠創業創新。
10月初,習近平會見了柳傳志、李彥宏、雷軍[微博]等科技界領軍人物,向企業家群體傳達出明確信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月底又與馬云[微博]、李書福等企業家座談,“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他說。
如果說涉及到切身利益,企業家們關心的另一項改革是金融。多年以來,一線企業普遍受任督兩脈不暢之苦,金融管制與資源分配失衡,導致金融不僅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反而越來越成為束縛企業成長的壟斷資源。“金融是我國最落后、改革最少的部門,也應是改革的突破口所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說。
三中全會召開前,政府開始放開民營銀行。蘇寧銀行、國民銀行等眾多民營銀行名稱已經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核準。這刺激了民營企業再次勃發興辦銀行的雄心,民營銀行監管、地方債務、影子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都成為未來金融領域改革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研究者甚至認為,金融將成為未來改革最危險的區域。
能源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血液,涉及到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能源行業的壟斷、低效率和腐敗,前任國家能源局長張國寶也多有微詞。“但改革一定是漸進的。”他認為,能源領域改革將會重點從市場價格放開、市場準入開始,以他長達30多年在政府工作的經驗看,激進的改革通常不會取得好效果。
2013年下半年對中石油腐敗窩案的深入調查,以及頁巖氣等新產業政策的出臺,都表明政府對能源領域改革的重視。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蒂赫·比羅爾認為,中國在能源領域必須推進的一是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利用帶來的環境污染。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從概念落地到實處?企業家群體既希望改革能夠打破僵局,真正放權于市場和企業,同時又小心翼翼掩藏著自己的不安全感。
當權力走進籠子、企業與市場走出籠子,對中國經濟究竟意味著什么?企業家們如何把握這種重大變化所帶來的新的不確定性,保持政商之間的合適距離?又如何在新形勢下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方向?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中國企業家》拜訪柳傳志、陳東升、董明珠、張國寶、李鐵等數十位企業家與專家,精選出其中八位的訪談,他們的視野從金融危機前后展開,延伸到并不遙遠的未來,可以作為變革的鏡鑒,而隨附的一份調研,則是企業家群體這一時點的心理坐標。
注:更多精彩報道,詳見2013年第22期《中國企業家》雜志,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有意與中國企業家網站的內容轉載等業務合作者,請與市場部聯系(電話:64921616-8657)。歡迎來天貓[微博]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訂閱《中國企業家》雜志,2014年全年征訂,亦可跨年度訂購,優惠進行中。
企業家群體對未來謹慎樂觀
---十八屆三中全會企業家問卷調查
文_中國企業家研究院 關鑒
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一些領域久拖不決的改革有望破冰,剛經歷了一段迷茫期的中國企業家群體對未來五到十年,又有什么樣的政策預期?
三中全會前一個月,中國企業家研究院就相關問題,對企業家群體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43份。
根據問卷統計分析,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家們對未來五年企業經營狀況持謹慎樂觀態度,改革預期正面,對財稅制度改革和打破對民營企業的壁壘最為期待,認為產業環境發生突變可能是未來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而政府臃腫和腐敗現象是妨礙企業家創造財富的最大阻力。
頑強的生命力
問卷首先對企業家過去五年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調查,根據統計,65%的企業家表示企業主要經營指標有緩慢增長,25%表示有強勁增長,合計九成被調查企業實現增長,證明雖然外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內部經濟增速放緩,中國企業仍然有頑強的生命力。
調查同時顯示,過去五年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生產要素和人工成本上升(72%),中國企業輕易享受人口紅利、廉價資源和低環境約束的狀況已經在過去五年發生了根本改變。
就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家認為歐美主要國家度過最黑暗的時期、出現復蘇跡象是因為歐美國家政府應對得當(49%)、歐美企業創新能力強(37%)、國家經濟基礎好(37%),而不認可是中國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的說法(3票,2%),而對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政策的評價則持審慎態度,44%的企業家認為這些措施短期取得成效,但長期看可能存在問題,28%認為符合中國國情,但認為十分成功的僅有3票。
不過,盡管過去五年增速放緩,不確定因素增加,大多數企業家對未來仍抱有樂觀預期,對未來五年企業經營比較樂觀的占70%,十分樂觀的16%,遠高于持悲觀態度的企業家。
企業家改革預期正面
過去相當一段時間,改革在某些領域出現了停滯,而企業家普遍預期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將會提速。三中全會,企業家對哪些經濟領域的改革最為關心?問卷統計顯示,企業家最為關心的是財稅制度改革(68%)和打破對民營企業的壁壘(42%),關心房地產改革、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則分別為23%、23%、19%、19%。
在高度壟斷的國有領域,哪個行業最需要引入民間資本?企業家有比較一致的意見,選擇金融領域的占63%,其次為教育衛生(33%)、電信(32%)、石油(30%)、電力(11%)、鐵路(11%)。近期上海自貿區啟動以及對民間金融的熱議,也證明改革正在企業家關注的焦點上發力。
調查顯示,企業家認為當下妨礙企業家進行財富創造的主要阻力在于政府權力過大、部分官員尋租腐敗(52%),政府臃腫、造成納稅人負擔過重(48%),缺乏對中小企業、創業者的真正支持(40%),同時認為,未來五年,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將有所改善。預期未來五年政府改革將有所推進的占64%,改革力度較大的占20%,合計超過八成。84%的企業家預期,民營企業未來在獲得公平待遇方面將有所改善或明顯改善。
企業未來重點是優化結構
企業的發展,除了期待宏觀環境的改善,更有賴于自身的努力。
調查顯示,多數企業都面臨著一定的財務壓力,表示目前企業產出成本過高的占42%,利潤較低的占32%,資金籌措困難的占30%。
而產業形態變化劇烈,自身應對能力不足則可能是他們未來更大的壓力。對未來五年企業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選擇產業環境突變的占35%,與稅負過重選項比例相當,選擇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占30%,高于選擇同行業競爭激烈的比例(25%)。
在此種判斷下,更多企業將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優化結構而不是擴大規模上上,未來五年,選擇結構調整的占48%,略為擴大規模的占40%,而選擇大幅度擴大規模的僅占被調查企業的12%。
與優化結構的企業戰略選擇相一致,被調查企業未來的發力點也集中在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上,對未來五年,企業將主要在哪些領域增加投入,超過一半(54%)的企業選擇加大研發投入,47%選擇人才的引進和培養,49%選擇市場營銷。
總之,在對改革的正面預期下,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不確定感減少,對未來信心增長,抱有期待。
注:更多精彩報道,詳見2013年第22期《中國企業家》雜志,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有意與中國企業家網站的內容轉載等業務合作者,請與市場部聯系(電話:64921616-8657)。歡迎來天貓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訂閱《中國企業家》雜志,2014年全年征訂,亦可跨年度訂購,優惠進行中。